壹、明確大綱要求,抓住重點,解讀詩歌
“考試說明”的定位是“初步”欣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但近十年來,這道題在高考中的分值壹直較低。2002年,李白的《春夜洛杉磯聞笛》被選為高考試卷。雖然該詩符合命題人設定的“通俗”和“蘊含哲理”的評選標準,而且“折柳”的寓意也比較簡單,但從抽樣數據來看,詩歌鑒賞平均得分僅為2.44,難度為0.406,得分仍然較低。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學生讀不懂詩,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基於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要提高詩歌的閱讀能力,除了要加強考生的文化積累,提高文化素養外,還要掌握壹些操作簡單,能快速破譯作品思想內容的方法,如:
1.審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題目是“秘密”的泄密者,因為它往往對詩的廣泛而豐富的內容有比較明顯的提示作用。正確把握題目,就大體把握了詩的思想內容。比如陸遊的詩《書怒》的題目,就可以推斷出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和憂慮。
2.結尾句分析:壹首詩的結尾方式有多種,但復句的方式有壹定的普遍性。這種類型的詩歌往往在充分準備和準備的基礎上湧出強烈的情感。比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自古以來沒有人在生命中死去,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歷史”,以磅礴的氣勢和高亢的情調結束了整篇文章,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和以生命為代價的生死觀。
3.抓住關鍵詞:讀詩時如果能抓住壹些能直接表達作者感受的詞語,就像找到了壹把能解鎖詩歌含義的鑰匙,能快速解讀詩歌。比如在讀文的《上善早走》時,如果能抓住“旅行”和“悲傷”這兩個關鍵詞,就基本可以判斷這首詩寫的是“思鄉”之類的感情。
4.抓住關鍵意象:古典詩詞講究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最小單位;古代詩人常用壹些典型的意象來暗示自己的感情,如松樹、梅花、鷓鴣、杜鵑、羌笛、浮雲等。實際上,作者筆下的這些形象並不是純粹的客觀事物,而是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感受,積累了壹定的象征意義。如果能掌握更多這樣的“公眾形象”,無疑對理解詩歌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以上都只是掌握詩歌內容的壹些輔助手段,讀詩壹定要結合語境具體分析。第二,認真分析問題,理清答題思路。
1,認真分析問題,確定答案重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試題的設置壹般不離開對上述四個方面的考查。學生要懂得分解題型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要點。現在
2003年全國高考17題目為例,試題為王維《過季翔寺》,題目為:古人評論詩歌時常用“詩眼”壹詞。所謂“詩眼”,往往指的是壹首詩中最凝練傳神的壹個字。妳覺得這首詩第三句的“詩眼”是哪個詞?為什麽?請簡要分析全詩。此題要求對“詩眼”的分析,其實是欣賞其語言(即提煉文字);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詩眼”也是詩歌的“心靈之窗”,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詩歌的“靈魂(主題)”。通過以上的理解,我們完全可以確定答題的方式:a、哪兩個詞是詩情畫意的眼神;b、閻石在句子中表達的內容;c .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麽;d .詩意的眼睛和詩歌的主題有什麽內在聯系?這四個方面其實已經涵蓋了題目的所有信息點。
2.加強題型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答詩歌鑒賞題要“因題而異”:對於“問答式”的問題,要“有問必答;妳想要什麽,妳就給什麽”;壹般來說,“總結”問題以“總分”的模式回答,即“詩寫了什麽——寫得怎麽樣——這樣寫的好處”。壹般來說,欣賞的終點在於對主題和情感的分析,因為抒情的表達壹般是詩人創作的動力,任何意象、語言、技巧的運用和對其優劣的評價,都是以能否更好地表達為標準的。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經歷和問題的參考答案,擬出幾個解決問題的大致思路:
1.形象:A什麽形象+B形象的基本特征+C形象的含義;
2、語言:A詞意句意(和意)+b主題情感;
3.藝術手法:A什麽手法+表現功能(B句意+c主題情感);
4.思想內容:a客觀現實,生活+,b主情感。
以詩歌意象賞析為例:羅的《蟬》
蟬鳴西,客思南。
太陽穴上沒有陰影這種東西能傷壹個白發蒼蒼的囚犯的心。
他的飛行穿過重重迷霧,他純凈的聲音淹沒在風的世界裏。
誰知道他是否還在唱歌?誰還會聽我的?。
問:請分析作者塑造的蟬形象的象征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用上面的思路來組織:a(什麽形象)“蟬”是壹個崇高的君子形象。b(形象特征)雖然高貴,但是打擊和壓制。《他的飛行重過霧》所寫的蟬,因為翅膀被露水打濕,所以飛不高;《他純凈的聲音淹沒在多風的世界》寫道,蟬的歌聲因為大風而被掩蓋。c(意象意義)由此表現出詩人的高尚品質和被冤獄、有怨難訴、有空誌卻無法施展的悲憤。
第三,兩種解釋
1,出題方式可能很靈活,但壹般不離開以上情況,考生要懂得追根溯源,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