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典詩詞主題多義性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大學藝苑》(鄭州)6號,1987。
3.《天山》與《海風》讀寫(南寧)1988的7、8號考證。
4.論柳宗元的音樂美學陜西師範大學學報(xi安)1990第1期
5.杜甫詩歌在德大理之間的傳播與影響,陜西師範大學學報(xi安),第3期,1991。
6.論田凱詩人對杜甫詩歌的接受:《文學遺產》(北京)第3期,1991。
7.論杜甫後期的悲劇心態陜西師範大學學報(xi)第2期,1993。
8.論杜甫文化心態的結構《杜甫研究學報》(成都)1994第1期。
9.論龍碩詩歌的新變《文學遺產》(北京)第5期,1994
10.論中唐詩人對杜甫詩歌的接受《社會科學文集》(沈陽)1995第1號。
11.論杜甫的個體生命意識《貴州文史叢刊》(貴陽)1995第2期。
12.初唐四大家與儒道思想《文獻綜述》(北京)1995第5期。
13.庾信與杜甫詩歌比較《陜西師範大學學報(xi安)1996第3期》
14.從《家學淵源》看陳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詩歌創作《文學遺產》(京)1996第6期
15.從永明體到沈松體,《唐代研究》第二卷(北京)1996 65438+2月版。
16.唐開元中前期的學風轉變《中國歷史研究》(北京)1997第1期。
17.“吏治與文學之爭”對初唐詩歌的影響《文史哲》(濟南)1997第4期。
18.1994—1995中唐文學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桂林)1995,1996,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2月版。
19.詩人的詩意學者的學問——評錢《的活法如詩》(書評)《文史知識》(京)第1997期。
20.初唐宮廷詩歌風格與文人風格的關系《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叢書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10版。
21.齊梁詩風與文風關系考。《原學》(北京),第六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2.盛唐地域文化與詩歌藝術精神的融合《文學評論》(北京)第4期,1999。
23.論楊迪皇帝在南北文化藝術融合過程中的作用《北京大學學報》(北京)第4期+65438。
24.吳翔洲、王誌遠主編《歷代詞字詞典》、《詞學年刊評介》(1995-1996),武漢出版社,2000年3月。
25.唐詩宋詞(書評)中華讀書報(北京)2000年7月19。
26.20世紀孟浩然研究述評《唐代文學研究》(桂林)第8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0版。
27.二十世紀李白研究述評《二十世紀李白研究文選》(Xi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0年,65438+2月版。
28.《20世紀唐代文學研究述評》北京大學學報(北京)2002年第1期。
29.詩化的學者與有靈魂的詩人——論陳先生的研究與創作《中國古典詩歌社會科學評論安》2004年第1期。
30.走向盛唐:隋唐初唐詩歌的藝術演變。《東北亞文化研究》創刊號(韓國首爾),2005年5月,1。《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演變》,臺北上鼎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8月。
2.《初唐詩歌的文化解讀》,北京東方出版社,7月1997版。
3.《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隋唐五代卷(上、下),北京出版社,2001年,65438+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