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別了亭子,別了古道,別了柳樹,別了陽光,這些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然而,《再會》卻用壹句簡短的歌詞濃縮了所有這些意象,並以壹種特殊的聲音的沖擊,強烈地震撼著中國人對離別的無限焦慮,成為中國人送別朋友的壹種文化心理符號。
在古代,送別詩通常是為了向壹個朋友告別而寫的,但它們是真實的。但耐人尋味的是,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尚不清楚李叔同的“告別”是寫給哪位朋友的。也許《告別》不是為任何朋友而寫,而是首無明確指出的壹首象征性的告別詩。李叔同的《送別》分為三段,第壹段是寫風景。
寫在亭外古道旁的告別圖;第二段抒情,表達知音靈魂的悲哀;第三段是第壹段的重復,其實不是。是文字的重復,是意義的升華:我經歷了“送朋友”,體會到人生短暫,像夕陽壹樣,充滿徹頭徹尾的寒意。整首歌詞都彌漫著壹種強烈的人生空虛感,壹切似乎都是虛幻的,深深隱藏著頓悟的暗示。柳在笛聲中啼哭,夕陽那邊的山那邊是壹座又壹座的山。天涯海角,那壺酒滿心歡喜,明月清風,分手時兩人都是淚流滿面,卻又不能相見,無限悲傷。
《再會》,其實是李叔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看破紅塵,帶有虛無的象征。所以,李叔同的《送別》我認為不是簡單的朋友間揮手相送的悼詞;但是李叔同即將離開人世出家的前景。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我讀這首歌,聽這首歌的時候,總覺得人生虛無縹緲。離別像是永久的分離,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淡淡的思念掛在心頭。無邊無際的宇宙讓人覺得人類太渺小,感嘆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