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建立知識結構、形成道德情操、鍛煉意誌品質、培養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現實中,壹般情況是這樣的:
1.閱讀目的不明。學生的閱讀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壹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學生本身沒有閱讀的內在動力,只是疲於應付,機械被動地完成老師或家長交給的任務,通過讀書筆記和閱讀體驗,以作業的形式完成;二是同學的影響,很多同學壹開始並不喜歡看書,但是因為同學的影響或者推薦,會盡量看同樣的書,但是會根據個人的好惡隨意;第三是自我需求。他們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知識,豐富情感,訓練思維,提升自己,但這些學生是少數。
2.閱讀時間太少。雖然提出了“減負”的口號,但由於來自各方面有形或無形的學業壓力,加重了學業負擔,大量課余時間花在完成作業或參加各種興趣班、輔導班上,用於讀書的時間少得可憐;參加體育活動、上網聊天或玩遊戲,這些活動幾乎不占用業余時間。
3.對閱讀不感興趣。第壹,受市場經濟的影響,讀書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只讀與考試有關的輔導書等。,閱讀視野變窄,無法深入思考;第二,感覺文字沒有圖片和視頻直觀,也沒有互聯網互動性強。聽聲音,看圖,顯然比看文字要簡單容易得多。長期通過音視頻來了解信息,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領悟能力,阻礙其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第三,家庭沒有讀書氛圍,或者家庭擁擠,學生沒有讀書讀書的空間,或者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和讀書,或者父母忙於生活或者只關心個人的督促。
4.閱讀方法不當。閱讀以休閑為主,多以快速瀏覽的方式關註敘事情節,忽略了優美的語言和作品的文化內涵,制約了閱讀中勤於思考的習慣;沒有壹個徹底的閱讀方法,有時候壹個方法貫穿,閱讀的有效性就差了。
5.讀書品味差。時尚、青春、網絡、遊戲、偵探、言情、動漫、武俠等書籍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書籍類別,但對經典不感興趣;學生受限於知識、語言、閱讀能力的不足,與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較大差距。而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不夠,學生基本處於自然發展的狀態。
鑒於上述情況的成因涉及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個人選擇,應以學校教育為起點和契機,通過營造氛圍、激發興趣、授之以漁、制定計劃、評估反饋、規範引導等方式輻射到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同時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思想認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意識。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壹,在學校教育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1.創造環境,激發興趣
首先,打造書香課堂。我動員學生在班裏把家裏的兩本書暫時存放起來,每月更新壹次,設立班級圖書角,指定專人管理圖書的借閱和整理。圖書角位於班級的角落,下課後隨時借閱和歸還都非常方便。同時請班上書法好的同學寫下與讀書有關的名言警句,掛在教室墻上。這不僅豐富了閱讀量,也創造了更好的閱讀環境。
其次,每周開設專門的“閱讀課”,帶領學生走進圖書館。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同時,逐漸向學生推薦壹些經典的詩詞、散文、短篇小說和簡單的文言故事。這些文章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對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相當有益,符合新課標對初壹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然後向學生介紹教材中推薦的名著,同時把長故事變成小故事,總結提煉情節,在輕松的狀態下完成教學任務。
再次,午休期間,開展了“師生* * *讀壹本書”和“小組* * *讀壹本書”活動。師生可以交叉推薦閱讀書籍,然後分組討論交流。文章內容、主要人物、作品主題、寫作手法都可以作為討論的話題,通過語言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積累,開闊了眼界,鍛煉了批判性思維能力。
2.教它釣魚,成功品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獲得閱讀的快樂和成功體驗。
①朗讀和默讀相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的習慣,有壹定的速度,讀壹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在閱讀的教學指導中進壹步明確:“各個時期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每個時期的朗讀目標都要求‘帶著感情朗讀’,也就是說學生要品味語言,體驗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氣朗讀,表達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崇尚自然,摒棄裝腔作勢的腔調。”教師可以選擇詩歌、散文等適合閱讀的文章,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從準確的發音到準確的節奏再到閱讀感受。他們可以單獨閱讀,也可以小組閱讀,也可以小組閱讀,也可以小組閱讀,也可以男生閱讀,可以女生閱讀,也可以同學閱讀,去品味美麗語言背後的感情和內涵。對於信息量大、語言簡單的文章,可以利用默讀快速感知主旨,獲取信息,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精讀和略讀相結合。
對於文章中的經典文章,老師們自然是煞費苦心,創設問題情境,選擇最佳切入點,啟發引導,為學生準備教材。我們常常從壹篇好文章中窺見作者崇高的人文素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寫作技巧。對於略讀文章,我們不會花那麽多時間和心思去琢磨。葉聖陶先生說:“如果我們只是為學生自己略讀,不給他們任何指導,很容易讓學生誤解他們的想法,以為略讀只是隨便讀讀,就此作罷。如果養成這麽長時間的壞習慣,妳壹輩子撇清也不會有多大好處。”如果能從經典文章延伸到課後的其他略讀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可靠版本的書籍,先看序言,同時關註參考書,對主要問題給出壹些建議,那麽學生將受益匪淺。
③鑒賞與泛讀相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說:“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年閱讀名著兩到三本。背誦80首優秀詩歌(段落)。”如果說在課文教學中,對壹篇文章的興趣發展到對壹本書、壹個作家、壹個時代的興趣,那麽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完《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後,引導學生讀《晨花》;教布佐的時候,可以從《山後》(李群玉)的梅花中導入“梅”的形象,再對比陸遊和的異同,再補充《山園小梅》(林逋)的漁父傲雪知春的信仰,玉樓春肯讓瓊寶碎,清平樂。
3.制定壹個計劃並堅持下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說:“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強調閱讀要有計劃地進行。但書海浩瀚,學生時間有限,只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閱讀壹些作品。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都推薦壹部分書目,作為下限,每學期都要完成這部分書的閱讀任務。同時根據不同的個人情況,建立自己的閱讀目標和計劃,並不斷修改。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得好:“要有壹個人生目標,壹個時期目標,壹個階段目標,壹年目標,壹周目標,壹天目標,壹小時目標,壹分鐘目標,妳必須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抓住壹切空閑時間學習。
4.評估反饋並規範指導
閱讀計劃確立後,需要壹步步實施。這時候就需要每天做讀書筆記了。讀書筆記分為註釋、摘抄、提綱、讀書筆記(書評)和索引。註解包括眉毛批評、側面批評和壹般批評,是對作者思想和文學的欽佩、反對、懷疑和批評。摘抄是根據需要有目的、有重點地摘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礎差的單詞短語節選,句子模仿練習,好句子節選,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被中學生;尖子生摘抄時要註明出處,寫讀後感,都形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基於大綱,基於索引很容易找到。閱讀風格要求具備對具體人物動作、故事情節、作品特色和某壹觀點的評價能力,可以寫成壹點壹議的小論文。本學期結束時,學生將建立自己的閱讀檔案,內容包括閱讀總次數、文章總數、每天定時定量的閱讀次數,包括閱讀的具體起止時間、發現、感受、評價、困惑等。這樣,老師只需要看自己的檔案和計劃,就可以掌握自己的閱讀進度,從而養成定時定量閱讀的好習慣。
除了通過計劃的評價,還可以給學生壹個機會,以活動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如:詩歌朗誦、課本劇、講故事、讀小報、書籍介紹、辯論、電影配音、組織讀書會等。壹方面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另壹方面可以起到監督作用,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檢驗閱讀的效果。並能隨時規範和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做到積極健康向上。
第二,在家庭教育乃至社會環境中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家庭是學生學習的另壹個重要領地,家庭中良好的閱讀氛圍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提高家庭、學校和社會對閱讀的認識,應樹立語文教學觀,把閱讀行為視為終身有益的活動,把視野拓展到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
第壹,保證閱讀時間。據調查,近年來,中學生用於閱讀的時間幾乎比往年縮短了壹半以上,平均每天用於閱讀的時間只有30分鐘到50分鐘。時間得不到保證,直接導致閱讀效果不佳,閱讀範圍變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或增加作業,而是讀、讀、再讀。”所以家長是通過班會,家長沙龍來培養的。除了學校的作業,家長壹定不要急於多讀教輔書或多做題目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而應該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沈浸在好書的海洋中。
其次,營造閱讀氛圍。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營造和諧、祥和、尊重、體貼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閱讀時更加專註,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硬件上,保證學生有獨立的閱讀空間,不要在孩子讀書時大聲喧嘩、打牌、喝酒;家長可以訂壹份適合自己學生的報紙或雜誌,給孩子辦壹張借書證,或者讓家長經常帶孩子去書店;家長要鼓勵孩子閱讀健康的書報雜誌,拒絕不健康的書報雜誌進家門。為了避免閱讀材料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家長壹定要教會孩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讓孩子學會質疑和分析信息的來源和內容,而不是被動地、盲目地接受。同時,專制、粗暴、吵鬧的家庭氛圍只能讓學生感到壓抑和壓抑,而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
再次,倡導親子閱讀。家長鼓勵孩子閱讀行為的最好方式是實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行為。壹般來說,家長本身的學習意識很強,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在方法上給予壹定的指導,同時,更多的來自適當表達自己關心和期望的家庭的孩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家長和孩子* * *讀壹本書,對孩子是更大的激勵,讓孩子不斷受益。親子閱讀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學習方式。我們召開家長會提出閱讀要求,開展閱讀宣傳,轉變家長觀念,提高家長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家長和孩子壹起閱讀,互相交流經驗,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
最後,做好閱讀反饋。設計“與好書交朋友”的閱讀記錄卡,請家長檢查簽字;通過讀書筆記的展示和評價,鼓勵學生養成經常記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征文比賽,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特別是通過設計閱讀小報,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廣泛引導了學生的興趣。開展好書分享活動,利用班會時間,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大家,開展好書分享會、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和老師都能享受到讀書的感受和體驗。此外,我們還通過評選“小狀元”“先進個人”“先進家庭”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心理學告訴我們,青春期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中學是身心發展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這壹時期中學生思維敏捷,記憶力好,求知欲強,興趣廣泛,是學習的最佳時期。讓學校、家庭、社會攜起手來,為我們的孩子營造壹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的理念,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