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南昌起義的主要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的主要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的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裝備抵抗反動派的第壹槍,宣告了中國將革新進行到底的堅定態度和決心,在全黨和全國公民面前樹起了壹面裝備革新鬥爭的旗幟。

壹種真正屬於公民的新型兵役誕生了。自那時以來,我國已經擁有了在自己的積極領導下忠實執行創新政治任務的裝備力量。從此,我們的公民有了自己的士兵,他們與自己息息相關,全心全意為公民服務。

南昌起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創新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發展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確立黨的軍事指導理論,造就新型公民的光輝起點。

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 *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 *同意中央軍委革新的主張,決定將1年8月作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1949年6月,中國軍事民事改革委員會發布命令,頒布了我國國旗和國徽樣式,並經* * * *審查批準。根據規定,我們的國旗和國徽以“八壹”為主要標誌。

8月1被定為中國公民建軍節,南昌成為公民遊行的“升軍旗的地方”。

擴展數據:

南昌起義的過程:

8月1,1927日淩晨兩點,手術開始。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南昌守軍10000余人全軍覆沒,南昌城被占領。

隨後,叛軍重組,確定了下壹步戰略目標。

經過整編,起義軍有3個軍:第9軍,軍長朱德;11軍,軍長葉挺;賀龍,20軍軍長。

仍用2軍番號,總司令、前敵總司令為賀龍、葉挺。

然後部隊撤出南昌,南下廣東,占領東江,然後以此為基礎獲得外援,然後在徐圖發展。

起義軍於八月三日、五日撤出南昌,南下。

由於南下倉促,準備不充分,加上舊軍閥習氣嚴重,加上* * *軍的圍攻,起義軍損失慘重,許多領導幹部公然帶領全系統脫離軍隊。

9月22日,起義軍到達廣東三河壩。

面對嚴峻的形勢,前委決定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率領主力向潮汕進發,朱德率領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阻擊敵人,掩護主力撤退。

原南昌公安局局長、起義中的邊緣人物朱德,在三河壩這個非常關鍵的地方表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在黨和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