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趙平凡辭去馬平縣典史壹職後,在留侯廟內外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環境。壹個風和日麗的秋日,在羅池畔舉行了壹場菊花會,當地名人龍城秋實社社長鄧子輝到會作詩唱歌。與會者建議將留侯廟周邊地區變成市民休閑的花園景區。劉人壹聽樂不可支,趙平凡跳起來,領著二兒子開辟花園,修花道(桂花路),加深羅池。帶領兩個兒子去羅池撿淤泥。後來,他還按時騎馬或坐轎子到鹿寨中都、羅蓉、柳城東泉等地,收取各縣留侯廟的租金。路是藍藍的,是率先做出貢獻的。
柳州留侯公園成立於1906。同年,其他地方也建起了公園,包括北京農業實驗場附屬公園、沈陽萬泉公園、無錫城中公園(都是當地最早的公園)。上海(1868),天津(1887),黑龍江的齊吉哈爾(1897),天津的濟南,柳州的丹東早壹兩年。廣州最早的黃埔公園(1910)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的城市都有,柳州的留侯公園最早。
1907(光緒三十三年)11,新調任的柳州知府楊道麟到任。2005年,楊道林隨5位部長出國考察(半年多),訪問了日、英、法、德、俄、美等9個國家,參觀了意大利、奧地利、日本的公園。到柳州任職,
宣稱:“知縣與士紳開會,建立仿照日本公園的留侯公園,作為和縣士人休息的地方。”(楊道林是當時清朝的啟蒙學校,出國開闊眼界。只有妳對公園這麽熱情,柳州才能在全國較早有公園,天氣也符合世界潮流。留侯廟周圍的人和柳州人都不保守。楊道林提出了八項措施:
首先,搭建壹個觀景臺。第二,愛護果樹。第三,疏通羅池,養魚,造橋。第四,連接兩個水池,種荷花。5.修復柑橘亭。第六,在南邊建三棟樓。七、各種木槿和竹子圍起來形成柵欄。八、修築道路,堆積如山。
此外,清理原各縣應繳納的留侯廟租金收入。實際白銀400多元。全部劃撥給公園使用,政府有專項資金用於留侯廟的春秋祭祀。官員、士紳、商人和市民被動員起來捐錢贊助,市民紛紛參加義務勞動。他們還“幫忙送竹送花,絡繹不絕。”楊道林還挑選了精幹的士兵在公園裏幫忙。並調撥了部分原計劃建在羅池城南墻外的建築材料。
楊道林擬定了留侯公園第14條規則的第壹條:
公園的目的是和人民壹起玩,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以去公園。涼亭陰涼,多坐的地方,以便休息。應該讓男人給女人讓路,應該讓年輕人給老人讓路,應該讓前者給後者讓路,這樣才能保存風俗習慣。
柳宗元和留侯公園
留侯公園正式命名於1909年(宣彤元年)。楊道林說:“廟(留侯)旁建有公園,即以留侯命名,深得民心。”柳宗元在唐代擔任柳州刺史,為柳州做了很多好事。1100年,柳州人在春秋時期做出了犧牲,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回應韓愈的話“我報道事情的力度從未懈怠,從今以後我要尊重這個世界。”)羅池是柳宗元生前非常喜歡的景點。他的部將會說,留侯有壹千個夢想,“我在羅池。”據此,柳州人在羅池旁建了壹座羅池廟,也就是現在的留侯廟。(棺材停放的地方,有壹個墳墓,上面有衣服,前面建有神龕。)園內有留侯衣冠冢(卒於819,820年豎立)、留侯廟(822年)、羅池、柑子亭、四流軒等柳宗元人文景觀建築,以及三絕碑、羅池廟碑、龍城石刻碑、元恪柳宗元塑像碑等珍貴文物。還有唐代開元寺遺址、明代劉賢良寺、柳州八仙廟、清代觀音閣遺址、柳江書院等古代附屬建築和遺跡。(西北大學三絕碑拓片,寺碑抄自日本書道學拓片,石刻真偽:假勝真。道教掃臺人宋思仁遷居浙江老家,原作帶回老家。歸還的書院衙門被民國大火燒毀,壹個星期就刻好了。1962年,國家文物局王告訴冼光偉,它被巴黎博物館收藏。)
柳州人和留侯公園
船廳、四六軒、六角亭、護花樓等都建於清末民初。
民國六年(1917),郭夫人、巡撫陳炳坤捐資在羅池修建新月橋。
陳炳坤沿著公園的南邊緣開辟了壹條主幹道(現在的文慧路)。
民國七年(1918),兩廣巡撫盧榮廷向羅池榮劍鏡亭捐款。
民國十五年(1926),西南方向的公園門(現留侯寺街門新開)向東移至南門。
民國19年(1930),四方面軍進入柳州,張發奎司令派士兵在園內平整土地,修築道路。
民國二十年(1931),第七軍軍長廖雷沒收工商大戶、大地主秦宣齋南門東側房屋十余間,並入園區。民國二十壹年(1932),四方面軍副總司令白崇禧撥款修復了公園內所有被戰爭破壞的平牌、對聯,均為當地書法家及朱自元、莫嶽樓、莫平洲、顏等名人所書。
民國二十四年(1935),柳州市地方建設委員會主任秦·對公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第壹,東延。第二,公園周圍的泥墻改造成石墻,上段用磚砌。3.公園裏的水泥路面。4.拆除原有磚木平房門,重建廣東佛山祠堂(現南門,1984仿重建)。5.福諾寺(現二中)前的兩座石獅子移至公園大門兩側;大成殿前的雲梯移到大門前鋪設。第六,用大方石重建留侯墓。七、第七軍北伐紀念塔、音樂亭等。
今年,留侯公園設立了接待辦公室,中國工程師學會、化學、地理、科學學會、動植物學會訪問了柳州和公園。
抗戰時期留侯公園1938,廣西第二保育院設立留侯廟(160戰區兒童)。廣西學生軍的代表在留侯公園展出了許多戰爭和敵人的照片。東北三省地圖上的石桌。抗日戰爭時期,改名為中山公園。
從65438年至0939年,大韓民國光復陣線青年工作隊經常在公園的留侯寺、橘亭、四流軒等地開展活動。
1942柳江中正鐵路橋項目籌備辦公室成立,辦公地點在羅池旁的景榮館。
戲劇宣傳第五隊在留侯寺舉辦了戰地藝術展。
飛虎隊曬日光浴。
1943中國籃球隊(第四戰區士兵)和郵政隊(劉郵局)在公園籃球場打球。
畫家沈在公園舉辦戰地寫生展。
1944“壹切為了前方詩歌朗誦會”在留侯公園舉行,小提琴家馬思聰參加演出。
1946,公園內建有抗戰陣亡空軍紀念館。
新中國的留侯公園
1964成立公園擴建工程指揮部,孫市長任指揮長。市政府動員了8萬多人擴建留侯公園,修建龍洲解放紀念碑(1950),開湖造山,修建橋梁和亭臺樓閣,完善道路和供電系統,進行常規配置。開辟人工湖4.6公頃,堆砌人工山1座、人工島2座,建成兒童樂園,完成新門漢白玉橋、曲橋、長廊、水榭等各類園林建築。
公園面積擴大到15.4公頃。
文革初期,柳宗元墓、古碑刻、公園設施、盆景遭到破壞,理子紀念碑得以保存。69年,改名為人民公園。1971,柑橘亭拆遷。留侯廟於1974重建,留侯公園的名字於1975恢復。1976年改建為柑橘飄香閣。
1987年,在南門豎立了壹座花崗巖的柳宗元雕像。1987—1988.重建留侯神廟。1992留侯公園占地15.52公頃。
2009年6月7日,住建部公布第三批國家重點公園,留侯公園榜上有名,成為廣西第壹個國家重點公園。
留侯公園與和諧社會
今天的留侯公園不僅具有園林休閑功能,還具有群眾休閑活動、歷史紀念、傳統文化傳播等多種社會教育功能。以柳宗元文化為主線的傳統文化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園林,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座百年園林必將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