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白的詩風雄壯飄逸。杜甫的詩風有什麽特點?

李白的詩風雄壯飄逸。杜甫的詩風有什麽特點?

杜甫的詩風以現實主義為特征。杜甫作為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壹生都抱著“為君子而為君子,然後使俗為純”的宏願。他致力於民生,留下了1400多首描寫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的詩歌,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幸運的是,戰爭和苦難往往孕育出偉大的詩篇和偉大的詩人。

公元757年5月16日,親自授予杜甫左拾遺之職,故世人稱杜甫為“杜拾遺”。然而,有兼職的杜甫並不放心。相反,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長安城壹片蕭條景象,百感交集,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名句《春望》:“國雖四分五裂,山河長存,草木皆春。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我撫摸我的白發。它已經變得太薄了,再也裝不下發夾了。”

《春望》前四句描寫的是春天長安的淒慘破敗景象,跌宕起伏;在最後四句中,詩人關愛親人、關心國事的感情,充滿了辛酸和悲憤。全詩格律嚴謹,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顯示了杜甫的愛國情懷。當國家的悲痛、人民的痛苦和個人的痛苦聯系在壹起時,杜甫這首感人至深、歷久彌新的詩就應運而生了。

759年3月,唐軍與安史叛軍在鄴城(今河南安陽)交戰,唐軍大敗。此時,杜甫正在從洛陽回化州探親的路上。看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無盡災難和人民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他深受感動,寫下了不朽的史詩——《三官》、《三別》。此時長安雖已收復,但安史之亂仍在繼續,唐朝早已不復開元盛世的繁華。至於杜甫,年近半百,體弱多病,對事業絕望。

公元770年冬,在洞庭湖壹艘驚濤駭浪的船上,杜甫寫下了人生的最後壹首詩,在壹艘有風的船上枕著枕頭睡覺,猝死,享年59歲。“孫仍恃險,但侯景未被擒。字母很寬,戰鬥很深。畏人千裏,問俗九州諫。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杜甫依然憂國憂民,心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