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文學中,形象的名詞解釋是:
簡單地說,所謂“意象”,可以說是主觀“意”與客觀“象”的結合,即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來說,就是借物抒情。
例如,1:
簡單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就拿柳樹來說吧:他的意象是告別、留戀、祝願。
在古詩詞中,離別常與柳樹聯系在壹起,以表示告別。原因是兩者存在“同構”關系,柔弱的柳枝搖曳的形態可以傳達親友的離別。
離開時“依依不舍”的感覺;因“柳”與“柳”諧音,古人送別時,常以折柳來表達濃濃的送別之情。更有甚者,因為劉誌毅好活,把美好的祝願都寄托在了送走別人身上。
示例1:
李白《春夜洛杉磯呢喃笛》:“余笛聲飛於黑暗,春風彌漫洛杉磯。聽到這夜曲裏的柳斷,誰經不起想家?”此詩取材於樂府《橫吹歌·折柳歌》“上馬不趕鞭,折楊柳枝。板凳上吹笛,愁殺旅人”很有詩意。”“誰想家不起?“大約是今夜聽到《折柳》的曲調,誰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情懷?”
示例2:
李白回憶秦娥:“簫聲響,琴蛾夢破秦樓月。秦樓月,柳色年年,涪陵傷身。”折柳送別的習俗在唐代最為興盛。在唐代,Xi安的巴陵橋是人們到全國各地時離開長安的必經之地,巴陵橋兩邊柳樹環繞,成為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場所。
後人以“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來源。因此,文有詩,“青陽更隔陌路”。在《林玉陵》中,柳永以“今夜酒後何處醒,楊柳岸,風在何處息”來表達離別的傷感。自從有了灞橋斷柳的故事,柳和離別似乎就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系。
示例3: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多雨多塵,客舍青柳色。”
示例4:
周邦彥《勇士蘭陵柳》:“柳蔭直,煙明。在隋堤上,我見過幾次,水花飄動,棉花送掉。望故國,誰知,京華累。去年來的長汀路,要靈活跨越千尺。
2、形象與意境的區別:
意境是文藝作品通過意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象及其誘發和發展的審美想象空間。意象是以表達哲學思想為目的,以象征或荒誕為基本特征,以達到人類的理想境界的表現性意象,是典型的藝術。
根據這壹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第壹,意象是表達意義的典型意象,是主觀的意象,是可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壹種境界和意境,是通過形象來表現或誘導的,是有待理解和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確把握兩者都需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