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晚唐時期寫七言絕句的專家。前人講七絕,推盛唐王昌齡、李白。李益、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提拔起來的。晚唐時引杜牧、李商隱。
《唐代才子傳》:後人評田園詩,如壹顆銅丸走在石凳上,壹匹駿馬倒在斜坡上,意為圓快而掙紮。
杜牧思想中有兩個矛盾的方面。杜牧壹生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矛盾思想,這兩種思想都在不斷變化。“杜牧畢竟是正面多,負面少,所以開頭應該是正面負面,然後在負面中正面。杜牧的思想也在這個公式中不斷變化。
分析了詩人憂國憂民的誌氣,認為他重武裝,有見識,善用兵,重武裝只是為了去當兵。吳在慶的《論杜牧》也論述了杜牧的政治思想,認為杜牧既是壹位敢於正視現實、揭露社會弊端的愛國者,又是壹位同情民生疾苦、關心人民的詩人。
杜牧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唐朝末年,壹些仁人誌士試圖救亡圖存的幻想和努力。
杜牧主張壹切作品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為守,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吸收和融化前人的長處,形成自己的特殊風格。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泛,筆法濃厚。杜牧的現代詩以優美的文字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著稱。
杜牧的絕句畫面優美,語言優美,感情悠長,風格悠揚,在藝術上獨樹壹幟。
杜牧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英姿英發。在法身上,他故作笨拙或有古意,表現出壹種豪放、剛勁的氣勢,從而增強了豪放、豪放的意境。
概述
關於杜牧詩歌的藝術風格,劉熙載有壹個概括:“杜樊川的詩豪邁豪邁。”與李商隱詩歌的風格相比,劉所謂的“英姿英發”,是指杜牧的詩歌在內容上表現了詩人救國救民的遠大誌向,在藝術形式上註重英雄氣概和情感宣泄,具有壹種英姿颯爽的氣概。
參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