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如何提高兒童自理能力的研究

關於如何提高兒童自理能力的研究

自理,簡單來說就是自助,自理。是壹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現在的孩子大多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因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要把這種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壹。有專家指出,孩子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是在學齡前時期。作為幼兒園,能否把握好這個關鍵階段,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自理狀況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是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壹,增強孩子的自理意識

父母無條件的安排讓孩子形成了壹種錯誤的認識:父母會幫他們做不想做的事(想喝水,父母會帶水;起床時,父母會穿好衣服...),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要怕苦怕累,“做好自己的事”。

1,正面教育孩子,增強孩子的自理意識。比如,通過談論“我是個好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為自己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而感到高興。又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圖片講述等)中幫助孩子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並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行為讓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

2.通過區分不同的行為(能自理的和不能自理的),鞏固孩子的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各種不同行為的圖片和視頻,讓孩子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

第二,教會孩子自理的技能

要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壹定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照顧自己的方法。孩子們在學會如何系鞋帶之前,不會系鞋帶。孩子不會洗臉,所以不能洗臉。如果孩子們不知道把他們的玩具放在哪裏,他們就不能把它們放回去...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自理意識,即使缺乏自理能力,也做不好。所以,我們也需要讓孩子學會具體的自理方法。

1,寓教於樂,讓孩子懂得照顧自己。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把壹些自理技能制作成兒歌、歌曲、有趣的情節,讓孩子在遊戲和娛樂中學習技能。比如在教孩子如何系鞋帶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好妳的鞋帶》: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手,鉆進大洞,使勁拉耳朵,變成蝴蝶。讓孩子在歡歌笑語中學會輕松獨立地系鞋帶。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個別指導。因為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對於沒有等級觀念的孩子,要求是不壹樣的。對於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要求層次更高;對於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求的標準要相對降低,不能強迫,更不能輕視,要因材施教。比如,在引導穿鞋的過程中,要求小班幼兒在區分左右腳的基礎上穿好鞋;大班的孩子不僅要正確區分左右腳,還要正確系鞋帶。如果有的孩子自理能力發展不平衡,系鞋帶是弱項,我們可以在系鞋帶的技巧上給予更耐心細致的個別指導。

3、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在獲得初步的自理技能後,要註意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和質量。比如小班的孩子,壹開始可能會撒米粒。經過壹段時間的訓練和練習,孩子會逐漸掌握正確的吃法,少撒或不撒米粒。

4.成功的品嘗會進壹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成功的快感是促進孩子自理的動力。當孩子進步不大時,“妳很棒”、“妳真的很有能力”等話語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孩子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動力;但當孩子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輔以鼓勵性的語言(如“妳能行”、“我相信妳會做好的”),必要時需要幫助孩子取得成功,以免挫傷他們的進取精神。

第三,鞏固孩子的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壹個叠代的過程,要註意以後的鞏固練習。老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孩子,讓孩子的好習慣不斷強化,逐漸形成自覺行為。

1,在壹天的活動中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1)培養孩子在生活活動中的自理行為。上廁所,洗手,到處加分,體現了孩子的自理水平。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時機,引導和監督孩子的自理行為,並使之成為壹種習慣。如上廁所後自覺整理衣服褲子的習慣,飯前便後自覺正確洗手的習慣,點餐後正確漱口的習慣...

(2)在角落活動中練習自理技能。活動區集娛樂和操作於壹體,為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要根據教育目標有計劃地擺放材料,讓孩子在角落活動中掌握、練習、熟悉技能。比如有計劃的把鞋帶放在手術區的方法;放入各種豌豆,讓孩子練習使用筷子...

(3)另外,晨練、午睡、戶外活動等。可以滲透自我保健的內容。

2.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促進競爭中的自理能力。孩子們活潑好動。有時候,壹句不經意的話就能激起他的好勝心,讓他躍躍欲試。可以抓住孩子的特點,設計壹些有趣的競賽活動,通過競賽促進發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比賽”、“抱豆比賽”等。

3.讓孩子從自我服務發展到集體服務。比如每天安排學生值日,給孩子擺好餐具,分發餐巾紙,讓孩子既能照顧好自己,又能為集體和他人服務,在塑造孩子優秀品質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但是家庭中還是有相當壹部分自理的,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做也不遲,壹切都是包辦代替,讓大人幫著吃飯大小便。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動手做事,回到家卻“手伸著衣服,嘴裏塞滿了食物”。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依賴”的心態。這就要求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庭是團結的,對孩子進行壹致的教育。具體來說,要註意以下幾點:

1,老師要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讓家長知道不要剝奪孩子在家自己做的權利。

2.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達成壹致的目標,* * *要求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總之“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壹兩次教育就能見效的,這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應該給他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對他要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的關懷,與家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強大的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