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人贊美勞動的名言

古人贊美勞動的名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包含了大量描寫勞動生產的農業詩歌。著名的《伐檀》開篇就講到“侃侃伐檀,是壹首描寫伐木工人勞動的民歌”。

《蜉蝣》詩說:“采擷蜉蝣,以薄言采擷。挑鼻涕蟲,有細字。挑蟑螂,瘦字。”是農婦采芭蕉草的音樂歌曲,生動歡快,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

“中午割完糧,汗水淌進土裏。誰知道盤子裏的中餐是硬的。”婦孺皆知的唐代詩人沈李。幾句話就把勞動者的辛苦和辛勞寫到了極致。

他的另壹首歌《同情農民》中寫道:“如果妳在春天種下壹粒谷子,妳將在秋天收獲壹萬粒種子。四海無閑田,農民還餓死。”它生動地描繪了各地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辛苦苦獲得大豐收,卻仍然饑腸轆轆、衣不蔽體、餓死人的現實問題。讀起來很感人。

陶淵明願意回到田裏種田,他在詩裏寫農活,充滿詩情畫意。比如他的《歸田園居》:“南山種豆時,草滿豆苗。清晨早起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月光下扛鋤頭歸來。植被覆蓋的羊腸小道,夜露沾濕了我的衣服。衣不蔽體,但心願不違。”全詩質樸自然,清新質樸,言簡意賅,真摯感人,表達了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享受農村勞動之樂的舒適閑適。

他在《耿旭年九月西田收早稻》詩中寫道:“命歸道,衣食固,而不營,以安。”告誡人們要自力更生,努力工作。如果他們什麽都不做,怎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白居易在《看割麥》中詳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生動感人。“壹家人,閑月少,五月人多壹倍忙。到了晚上,南風起,麥子黃了。婆婆食物豐富,孩子滿嘴鍋漿。跟田翔走,丁壯在南港。充滿了鄉村的熱氣,後背被陽光炙烤著。不知道有多熱,可惜夏天長。”

五月是小麥收獲的季節。婦女帶著孩子去田裏給收割小麥的男人送食物和水。這些農民把頭埋在麥田裏,腳下熏蒸,背上曬太陽。他們疲憊不堪,也不覺得熱,是為了珍惜夏天漫長的日子,多做點工作。讀這樣壹首詩,我們不禁被詩人對這位農民的同情和憐憫所感動。

“財富無根,但來源於勤奮。”勞動是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熱愛和尊重勞動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