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句話是這樣解釋的:壹個人的壹生只有壹百年,但他只想擔心壹千年後會發生什麽。
全文解釋:
生不到百歲,常懷千歲憂。
白天很短,夜晚很長,為什麽不在燭光下旅行呢!
如果妳樂於及時趕到,為什麽不能留在這裏?
愚人珍惜開銷,卻為子孫後代鄙視。
仙女王子喬,很難等待。
欣賞:對人生價值的懷疑,往往似乎是因為生活的壓抑。在抑郁中看待生活,很多傳統觀念會在質疑的目光中崩塌。這首詩用輕快曠達的文字給世界上兩種追求者的頭上澆了壹桶冷水。
首先是對吝嗇的“成本厭惡”的嘲諷,這幾乎占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種人就跟詩經壹樣?唐風《山有樞》詩諷刺:“子有衣,其拖(裹衣);妳有車有馬,沒有車就不能騎。如果他死了,別人也會高興。”――苦苦收藏的妳不懂得及時享受商品。他們擔心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在詩人看來,這簡直是愚蠢而可笑的:“生而不足百歲,總憂千歲”——即使能活百歲,也只能為子女擔憂百年,這是連孩子都懂的常識;再說,妳可能活不了壹百歲,但擔心千歲是愚蠢的!從“百年”和“千年”的荒謬聯系入手,揭示那些生活吝嗇的人的荒謬情態,真的很精彩。
接下來的兩句就更奇怪了:“晝短夜長,何不燭光遊泳”!“遊”的人有樂趣。把人生的所有日子都沈浸在快感中,已經夠煽情了,但詩人還是“苦”著日子太短,異想天開地勸人們把晚上的休息時間花在快感上。可惜他能想起來!晚上很黑,不怕失去樂趣?詩人早就準備好了計劃:那就幹脆手拿蠟燭遊吧!——表達享樂思想,恐怕不僅在漢代詩壇,而且在整個古代詩歌史上,都是壹個震撼人心的聲音。至於那些孜孜追求金窯銀寶藏的守財奴,難道不應該更加目瞪口呆嗎?這是被後世詩論家感嘆為“奇思妙想,筆法出眾”的前四句。兩者相左,鮮明地反對終身憂慮、縱欲無度的人生態度。
詩人似乎已經預料到,鼓吹這樣壹種放蕩的思想會受到世俗的批評。不是他們不想享受,而是他們往往抱著“不勞則無獲”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受推遲到遙遠的未來。詩人斷然否定了這種哲學:要吃喝,要“及時”,怎麽能壹直等到下壹年。為什麽不能等到明年呢?詩裏沒有。言外之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另壹首詩火了:“人生忽如壹帖,命不固”――我知道,妳來了這裏,什麽事都會發生,妳會突然變成壹個千年都得不到的“老死人”。到時候再考慮享樂也不遲!這是詩人世界裏“吃喝玩樂”這種曠達語言背後,許多生命的痛苦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愛惜開支”的人,整天無所事事,只想給子孫存點財產,是特別愚蠢的。因為他們壹出生就“惜費”,養了壹群閑散的兒孫。當這些無良子弟揮霍無度的時候,他們會對祖輩積累的美德心存感激嗎?也許他們會在背後,嘲笑祖先的人不會享受幸福!就像方婷說的,“愚人愛惜開支,卻鄙視子孫後代”,“只是在壹個財富奴隸的背上潑壹杯冷水而已”。他諷刺性言論的尖酸,對於愚人來說,確實有“喚醒醉夢”的力量。
至此,全詩寫盡,筆壹直對準“惜費”之人。只是到了最後突然“回滾”,指向了世人的另壹種追求:崇仙。羨仙,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做了很多傻事。即使是漢朝的老百姓,為什麽不津津樂道王子喬被壹個神秘的道士接上嵩山,最後被壹只仙鶴接成仙的傳說呢?在漢樂府裏,傳來了“王子喬,騎在白鹿原上”的熱切呼喚。但這種遇到神仙的期待,最終在蕭條的漢末被發現是壹場空夢。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夢想“成仙”的人,詩人沒必要多費筆墨。他只是停下來嘲笑那些“珍惜代價”的人的潛力:“不朽的王子喬,等待是困難的”!這個結論似乎在全詩中逃脫了主旨,壹下子就在“神仙”上了,但詩人的本意其實是“喚醒”那些“惜費”的人,也就是朱筠在《古詩十九首》中指出的:“神仙是學不會的,知道的越多,花傻錢也不可惜。”只需輕輕壹擊,即使仙女傾慕者冷淡,也照顧到了上壹篇文章中“及時行樂”的含義:心結依舊曠達,巧妙。
如此奇幻的作品,用放蕩的語言表達“吃喝玩樂”,似乎真的喚醒了很多人的人生夢想;因此,有研究者把這類詩歌視為漢代“人性覺醒”的標誌。但仔細想想,那些“老是擔心千歲”的人是愚蠢的;但說人生的價值在於及時滿足自己的放縱,可能不是壹種清醒的態度。這種態度其實很可能是對漢末那種動蕩不安、生命垂危的壓抑生活的壹種無力的抗議,對於沒有出路的下層階級來說,只不過是從許多夢中醒來後的又壹場夢。如何才能讓他們真正過上“衣不蔽體”、“何不燭遊”的幸福生活?所以,這類詩歌與其說是表達“人性的覺醒”,不如說是以曠達、狂放的思想來表現人生沒有出路的痛苦。只要看看文人有點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吃喝玩樂的感嘆很快就被及時傷害民生、建功立業的慷慨之聲所取代,就能明白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