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長的英雄史詩。它不僅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熔爐,也是多民族民俗文化持續發展的見證。
《格薩爾王傳》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和諺語的豐富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形態和豐富的材料,代表了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壹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
擴展數據:
產地:
《格薩爾王傳》文本產生於古代藏族氏族社會開始解體,奴隸國家政權逐漸形成的歷史時期,即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00年至公元6世紀之間。
吐蕃王朝建立後(七世紀初至九世紀),進壹步發展;吐蕃王朝崩潰時期,是西藏社會大動蕩、大變革時期,也就是西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農奴制過渡的歷史時期(十世紀至十二世紀初),它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日益完善、成熟。
11世紀前後,隨著藏傳佛教在藏區的復興,藏族僧人開始介入《格薩爾王傳》的編纂、收集和傳播。史詩《格薩爾》的基本框架開始形成,最早的手稿出現。
手稿的編纂者、收藏者和傳播者主要是馬寧教(俗稱紅教)的僧人,也有壹部分是編纂和復制《格薩爾王傳》的“藏學家”,該書最初被稱為“藏手稿”。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格薩爾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