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奏
穿透到舞蹈有形的外殼裏,鉆進去,進去,出來,可能會有很長很深的長步。當妳覺得離底部越來越近的時候,妳壹定是消失了。妳沒有它,妳沒有它,它似乎無處不在。當妳找不到長序的底部,同時也找不到自己的時候,妳們兩個都變成了無處不在的震顫,永遠解釋不了,解釋不了,不存在,不理解。它只來自人類生命的靈性,與妳同在。有弱,有強,有軟,有剛,有松,有緊,有澀,有滑。是節奏。
節奏是舞蹈的靈魂。從裏到外看,特別直觀。
節奏賦予了生命原始的躁動以節奏的秩序,把它變成了壹種情感的氛圍,可以像火壹樣呈現出來。
節奏的核心是力的風格。律動力量的風格多種多樣,可以直接而明顯地表現出舞者的氣質、感情和萬千魅力。
山民長年跋山涉水,他們富有彈性的節奏往往構成了他們舞蹈的基本節奏。但是,同樣的急動,高山頂上的舞蹈會比豪放的山更粗獷;山谷地區的舞蹈以靈活的水顯示出美麗和優雅;在原始而人煙稀少的部落舞蹈中,除了膝蓋的彈跳之外,臀部和臀部還經常主動地滾動,這種滾動暗示著潛在的生殖崇拜,帶有壹點簡單的性的煽動;在壹個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這種臀、臀甚至腰腹傾向於內斂,更有意識地引導,轉向優美律動的方向。
習慣用頭承受重物的人,壹定有某種身體緩沖的方法來保持頭部的平穩和平衡。比如斯裏蘭卡和南太平洋的壹些舞蹈,有壹種感覺就是胯部好像被上半身的壓力擠出來了。行走時,它們以悠閑的節奏從左到右交替,使它們增添了壹種輕盈舒適的心情,形成壹種曼妙的舞姿,像悠然的波浪,像微風中搖曳的棕櫚。
節奏的奧秘被舞劇舞蹈中的舞者有意識地運用,甚至得到延伸和發展,從舞者個體到整個舞臺上的時空意象流動。壹般來說,舞者試圖為每壹部作品找到壹個基本的節奏,並以此為動力發展、強化、衍生出壹個舞蹈乃至整個舞蹈。
壹個孤立的姿態,無論它們中的每壹個多麽精彩,多麽有意義,仍然不是舞蹈,無論它們的數量有多少。只有當力的風格要符合生活情調的起伏跌宕,邏輯上發展出活生生的對比,並集中在這些姿態上,使它們生長,有機地聯系在壹起,才成為舞蹈的形象。有些舞蹈,妳甚至無法從其中把握確定的造型,也很難把體態的單元分開。
節奏是舞蹈的靈魂,當然並不意味著造型等其他元素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節奏節奏永遠是某種造型形式中的節奏,任何節奏都必須在造型姿態中。舞蹈的節奏,不管什麽時候,當然都是某人有形的身體帶著形式的運動。
造型中的舞蹈動作,運動中的形體,都可以歸結為造型藝術。但是它的形狀有自己的特點。
人們常說,舞蹈是壹種活動的雕塑。作為壹個比喻,妳不必挑剔它。有壹天和壹個舞蹈演員聊天,他說他寧願把這句話換成:“舞蹈是活的雕塑。”活的和活的,有壹字之差,品味上確實有差距!顯然,如上所述,關於節奏和舞蹈的嘮叨是不尋常的活動,也是生活的生動表現。
雕塑家在致力於大理石、青銅等材質的質感和量感,造型的塊度和形狀,肌理節奏和瞬間意象的捕捉的同時,舞者則致力於舞蹈造型和內在節奏的相互依存,讓千變萬化的空間融入時間節奏的力度對比。
在舞臺劇《為眼睛而舞》中,舞蹈造型的意義無疑大大加強了。就像書法的筆墨,就像劃過天空的流星,內在生命感悟的力量運動,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所以是我們眼睛理解的!在舞臺的時空框架內,觀眾期待的是看到充分發展的動態形象。造型的豐富,必然強化和豐富節奏的基因。
優美的節奏可以從直立旋轉推到像項燕那樣的斜向旋轉,下蹲旋轉加上上跳的空轉,快速的跳躍轉身,拉伸的拉腿空翻直到轉圈,在地上打滾...
與節奏延伸到整個舞臺形象的運動相對應,造型的意義也體現在整個舞臺構圖中。當然,舞臺上的流動總是在某個畫面裏。
20世紀80年代,中國舞臺上以美景著稱的壹部重要作品《溪河海》,借鑒了“小白樺”的手法,描寫了從涓涓細流到長流,直至匯成巨浪,瀉入大海的歷程。言外之意或許平淡,但直觀的畫面令人耳目壹新。其實演員的核心動作只是中國古典舞的走秀(俗稱跑馬戲),布景全在整體的流程和構圖裏。
造型和構圖是律動靈魂的血肉,不言而喻。造型與構圖,居於舞蹈整體動作之中,也以其相對獨立的表意功能,為舞蹈表演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不同的性格要有不同的節奏模式;另壹方面,同樣的節奏形式,比如倫巴中胯部流暢而堅韌的轉身,如果是壹個老人帶著孩子做的,壹個可敬的紳士做的,或者壹個小個子賣漿的,都會給觀眾完全不同的視覺印象。
壹個充滿人性的人體,不可能因為造型姿態的不同而不理解不同的含義。向前伸展,總會給人壹種自信、豪氣的感覺;身體的後縮總會給人壹種痛苦和萎頓的心情。雖然這些形式可能由不同的節奏支持,也可能受同壹節奏的左右。
比如壹個舞蹈形成之後,就要有相應的規範。芭蕾講究拉伸線條,姿勢壹定要開,腳壹定要壹直繃直,縮扣的形狀在這裏被視為醜陋。但在這種與規範習慣的對抗下,往往就有了創造新的人物意義的機會。開放、緊張、直爽是正常的,塑造醜角、愚人、怪胎、妖精等變態人物,或者創造壹種奇特的境界,表達扭曲的情感,扣、縮、彎,才是最恰當的形式。
比如在中國的民間舞中,把舞蹈的造型和構圖用文字和符號來寄托納吉布避邪的願望;或者放上花鳥魚蟲的吉祥景物,表達民間生活的樸素情趣。在舞臺上,雖然嚴禁簡單的插畫,但恰到好處的示意圖符號總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舞蹈是節奏、造型、構圖的結合。節奏、造型、構圖在相互依存的有機融合中各貢獻自己的表現力,構成了舞蹈飽滿的情感魅力。
2.動態的
舞蹈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之壹就是動態性。所謂動態,就是舞蹈以人體的軀幹和四肢為主要工具,通過各種姿態和造型,生動地反映客觀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人體的這種有節奏的、被美化了的動作,並不是壹般的動作堆砌和羅列,而是作為壹種視覺舞蹈語言呈現給人們。舞蹈創作者的形象思維和藝術構思通過這些動態語言得到充分體現,塑造出生動鮮活的舞蹈形象。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行動的藝術。
舞蹈藝術的動態性體現在對人體美的充分利用和發掘,人體的最大化表現。優美的人體動作是舞蹈藝術的基本要素,優美舞蹈的創作嚴格依據動態的藝術特征,以人體流動的優美形式為語言,塑造舞蹈形象,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它的表演特點和藝術魅力是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替代的。無數的創作實踐證明,舞蹈藝術不僅可以表達抽象的內心思想感情,還可以將人生的哲理熔鑄在不斷的有節奏的美化動作中。它能通過人的美的形式,充分展現隱藏在人們心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使抽象的情態物化為形象。任何舞蹈或芭蕾都離不開經過美化的有節奏的人體動作,而這些精心編排的動作正是審美理想的具體體現,不僅在感官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精神上也給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的動態性是指所有的舞蹈動作都要充滿某種飽滿的、激動人心的感情,帶有某種審美意識所產生的某種審美意向,成為內心情感外化的鮮明標誌。這種特殊的外化符號所表達的情感信息有兩種形式和功能:壹是具象形式動作;二是抽象形式行動。
具象形式動作主要表現社會生活中事物的形式和具體的外在動作。比如在茶事中采茶;洗衣歌中的洗衣動作;《搬運鮮藕》中的挑擔動作;《收割歌》中的收割動作;蒙古舞蹈中的騎馬。這些從屬於外在舞蹈的動作雖然直接來源於現實生活,但並不是簡單的模擬和復制,而是提煉和美化。這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舞蹈語言,既表現了生活中的壹些動作特征,又表達了特定的內心感受。比如舞蹈《金山戰鼓》中,梁紅玉擊鼓被箭射傷;在《再見,媽媽》中,戰士們和他們的母親敬禮,沖向敵群,才告別;傣族姑娘在水中洗頭、洗腳;雖然這些都是生活的具體表象,但通過這些外在的動態,表現了古代女中豪傑的愛國精神,戰士獻身祖國的英雄氣概,以及傣族姑娘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抽象的形體動作是由內心激動的豐富多樣的情感誘發的,通過人體美的形體可以充分發掘內在的舞蹈。它不表現具體的生活場景和形象,而是給人壹種感覺和聯想,使人的情感凝聚、積累、升華。就像話劇裏的內心獨白,歌劇裏的詠嘆調。通過壹大段精心設計的舞蹈動作,集中表達壹種特定的強烈情感。比如舞蹈《春江花月夜》中的大舞蹈,並沒有表現出具體的表象,而是通過舞蹈語言,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古代少女純潔、嫻靜、善良、含蓄的內心世界和性格。舞劇《絲路之雨》中,莫高窟英娘與沈的對唱,以抽象的形式和動作表現了父女之間的依戀。芭蕾舞中的獨唱和二重唱也有這個特點。
了解和掌握舞蹈和動態,有利於拓展舞蹈藝術的表現領域,以人體形體的流動過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動作的藝術美,以有限的動作體現無比豐富的現實生活和深刻感情。
3.強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人類感情最集中、最精彩的表現。人的肢體動作可以表達最激動的精神狀態,表達豐富的內心感受。詩人聞壹多說:“舞蹈是最直接、最尖銳、最簡單、最充分地表達生活情趣的東西。”我們從古代文物和史料中知道,原始人的舞蹈狀態和形式主要是表達內心的激情,表達生命的無限活力。舞蹈的這壹特點充分體現了其強烈的抒情性。
有些詩人和藝術家,根據舞蹈強烈的抒情特點,稱之為動態意象詩,很有見地,因為舞蹈藝術反映的是客觀生活,而不是簡單的模擬和再現生活。總的來說,它不同於戲劇等表演藝術,能在壹個細節化的過程和情節中表現出更復雜的內容。它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段,用高度濃縮和概括的詩意舞蹈語言,深刻地反映了人們豐富的內心世界。舞蹈形象是生命感悟和精神火花的升華和體現。強烈的抒情性使舞蹈藝術富有魅力和強烈的美感。孔雀舞的壯麗和莊嚴;水的美麗和純凈;敦煌彩塑的典雅與高貴:《再見,媽媽》火熱深沈;《絲路雨》、《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舞劇,詩意如畫,就像抒情的短詩、長詩,但比詩歌更具體、更生動。他們通過動態把人內心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壹般來說,舞蹈藝術不適合表達事件過程和圖形語言,它是通過抒情來敘述的;而敘事也是為了抒情。所以作為舞蹈和芭蕾的主題、情節和細節,通常是富有詩意的,以強烈的抒情性為基礎的。舞蹈藝術家創造的舞蹈形象是生活中典型人物感情的高度濃縮和升華,用動態的詩意語言揭示了人們心中的真善美。比如《再見,媽媽》中的軍人形象,引起了人們對豪情的理解和追求。舞劇《天鵝湖》中的舞蹈形象,讓人體會到詩畫中純粹的善與美。舞蹈強烈的抒情性這壹基本特征為舞蹈藝術開拓了深遠的疆域。
當人們提到抒情的時候,往往會把它理解為壹種柔軟纏綿的情感屬性。從舞蹈的形式感來說,也認為只有緩慢的節奏和輕柔的動作才算抒情。其實,抒情的含義是廣泛的。《荷花舞》、《孔雀舞》、《水》、《天鵝之死》等舞蹈都是抒情的。而《安塞腰鼓》、《黃河之魂》、《劍之進行曲》、《再見,媽媽》等粗獷豪放的舞蹈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驕傲。所以抒情是舞蹈藝術的廣義名詞,擅長抒情。舞蹈藝術如果離開了內心強烈情感的表達,就會導致生活的外在模擬。無數經驗證明,沒有強烈抒情性的舞蹈和芭蕾作品,必然缺乏詩情畫意,必然削弱舞蹈藝術的表現力。
強烈的抒情性對舞蹈作品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虛擬和象征
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的另壹個區別是它的虛擬性和象征性。
從中國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它的騎馬、劃船、坐轎子、刺繡、鞭打等舞蹈動作都是虛擬的、象征性的。其實舞蹈中的馬、船、轎子、針等都是虛擬的,只用壹根鞭子、壹根槳作為象征性的手勢,但這種假設性的舞蹈動作是被觀眾認可和接受的。在環境的表現上,既沒有山的模型,也沒有河的設定,而是雙手招手爬山,擡腿爬山,讓人相信是在上山;觀眾深信壹系列的大跳躍、旋轉、翻滾動作都在展現戰鬥,這就是硝煙彌漫的戰場。
舞蹈《豐收之歌》以黃紗的舞動象征稻浪的滾滾;《金山鼓之戰》中的梁宏宇在打鼓時跳上鼓面繞著鼓旋轉,甚至在激戰中連續在鼓上翻滾。這在實戰中簡直不可思議。但是,人們並沒有對這種虛擬的、象征性的特征提出質疑,也沒有人會認為這有損於壹個歷史名人的身份和氣度。相反,人們被這些舞蹈動作所激動,從中註意到戰鬥的激烈和女主角的英雄氣概。舞蹈《無聲的歌》象征著張誌新的喉嚨已經被割斷,領口有壹朵紅花。人們不僅能理解它,還會有許多聯想。生活中的孔雀從來都不是壹只只扭曲放松,而是在舞蹈《麻雀的精神》中,象征和體現了凈化的心靈和高潔的情操。
在中國蔣敬女士表演的現代舞《聽媽媽的故事》中,舞蹈中既沒有媽媽,也沒有其他演員。但從動作上,讓人感覺這位母親是在為女兒講述壹個感人的故事;通過坐在地上、躺在地上等壹些身體姿勢,生動地表現了女兒被故事感動的心理活動。近年來,中國舞蹈藝術家在新思想的指導下,充分利用舞蹈本體的規律和特點,創作了壹些具有宏大哲學主題的舞蹈,如《繩波》、《希望》、《命運》、《黃河頌》等。,都發揮了其虛擬性和象征性的特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繩子的各種圖形變化象征著男女愛情的孕育、發展和破裂。我們在人體的線條、舞蹈、造型中看到虛擬的黃河,想到中國人的災難經歷和今天的崛起與騰飛。
舞蹈藝術的虛擬性和象征性立足於生活,根據舞蹈的獨特優勢,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它為舞蹈藝術開辟了極其廣闊的表現方式,人們通過虛擬的、象征性的舞蹈形象產生聯想,從美的藝術享受中獲得精神上的感應和凈化。因此,虛擬性和象征性也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特征之壹。
5.建模
舞蹈動作不是對生活中自然形態的模擬,而是按照舞蹈藝術規律提煉、加工、美化的舞蹈語言基本單位,舞蹈語言是舞蹈動作的組合,在人們眼前轉瞬即逝。如果不能打動觀眾,就無法發揮舞蹈藝術的魅力和作用,舞蹈的造型就是讓舞蹈動作在不斷流動的過程中給人以清晰的美感,在停頓片刻時展現出舞蹈的內在含義和魅力。
造型的特點是動中有靜,動中有靜,動中有序,都是美的。能充分展現人體線條和動作之美,集中體現內心的表達。在舞蹈的造型上,可以表現出強烈的情感色彩和個性特征。輕柔明朗的舞蹈給人壹種優雅寧靜的感覺;動作粗獷健壯,給人的感覺是強壯勇敢。這就好比說話時的抑揚頓挫和語氣的優先。其目的是讓對方更好地聽到每壹個字、每壹句話,正確傳達說話人的真實意思。
每壹部優秀的舞蹈作品,每壹個動作,每壹個舞蹈組合,以及動作與動作之間,組合與組合之間,都是非常幹凈清晰的,有起伏,有動靜。舞蹈動作如果缺乏造型,必然會形成壹系列模糊難見的動態,破壞美感,更談不上抒情和節奏感。中國的古典舞和民間舞都非常重視造型。無論是舞動的長絹、手帕、扇子,還是表達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在動作的連續流動中體現造型的特點,在片刻的停頓中發揮造型的藝術表現力。國外芭蕾也重視並體現了舞蹈的造型。無論是快慢動作的組合,還是大幅度的跳躍和旋轉,所有的造型都是清晰的,在流動和靜止時都表現出豐富的情感色彩。
舞蹈的造型表現更好地表達了其內在的節奏和韻律,增強了舞蹈動作的美感。
綜上所述,動態性、節奏性、強烈的抒情性、虛擬性、象征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構成了舞蹈藝術區別於其他藝術的獨特表現手段和方法,從而發揮其獨特的藝術功能。
舞蹈藝術的表現手段
舞蹈以人體的軀幹和四肢為工具,通過頭、眼、頸、手、腕、肘、臂、肩、身、臀、膝、足的協調活動,形成有節奏的舞蹈動作、姿勢和造型,直接表現人的內心活動,反映社會生活。而表演舞蹈藝術則運用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組合、造型、手勢、表情、構圖、啞劇等表現手段,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體現內容和形式的完整之美。
1.舞蹈動作
舞蹈動作包括上半身舞蹈和下半身舞蹈,這是創造任何舞蹈的最基本單元。
舞蹈動作來源於生活實踐。最早的原始舞蹈動作多是模擬生命的外在形式。通過對鳥獸的模仿和農耕狩獵的繁衍,人們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各種激情。民間舞和古典舞歷史悠久,很多都來源於生活,比如拍蝴蝶、釣魚、推車、射大雁、成雙成對飛翔等。,但區別只是通過藝術加工,誇張、變形、美化。這在優秀的舞蹈作品中也很常見,比如《葡萄采摘》中的品嘗;魚在追魚中遊動;舞劇《絲路雨》中的刺繡舞蹈;天鵝湖中的天鵝展翅等等。這種動作雖然經過了美化和變形,但仍能表現出其生命形態,所以也叫具象舞蹈動作。
在舞蹈動作中,很多動作只是表達人的內心情感,沒有具體的實際內容和生活依據,只是壹種簡單的情感表達,比如歡樂的快速旋轉,紅綾的舞動;各種大跳技術和組合;《天鵝湖》第二幕中二人轉和群舞的壹些動作。這種抒情的動作充滿了符號,所以也叫抽象舞蹈動作。
舞蹈藝術主要以這兩種動作為基本手段。就像詞語壹樣,它們組合在壹起成為舞蹈的語言。
壹般來說,舞蹈動作由上半身舞蹈和下半身舞蹈組成。但有些動作只是上半身舞或下半身舞,如舞蹈《水》中坐在河邊的傣族姑娘。舞蹈《金山戰鼓》中,梁紅玉受傷後向天發誓;印度、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跪舞。舞蹈《洗衣歌》中,藏族姑娘把腰伸進去,用腳踩衣服,但只有下半身動作;英美等國的踢踏舞也是如此。
舞步是由生活中的走、跑、跳、扭、蕩、翻、滾等人體下肢的動態產生,根據舞蹈中人物的情感需要和性格特點,以及特定環境的規定,經過節奏的提煉和美化。舞步多變,富有表現力。柔和穩重的舞步,表現出穩定寧靜的心情;快速跳躍的舞步表達了歡快激動的心情;激情而粗獷的跳躍,表現出特定的思想和個性;不斷的翻滾跳躍,表現出心理活動的不穩定和感情的奔騰。上山、下山、涉水、過河、上樓、下樓,表現出特定的地理環境;漢族舞蹈中的圓步舞,朝鮮民族舞蹈中的鶴步,蒙古族舞蹈中的馬步,芭蕾舞中的小跳和貓步,以及藏族的踢踏舞...生動展現多種風格和個性。
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變化,舞蹈從原來的位置向四面八方移動。各種舞步的作用不僅僅是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還可以用上半身舞蹈來加強情感色彩和美感。各種形式的舞步拓展了空間的表現力,使上半身舞蹈不僅向高層次的空間發展,而且緊貼著較低的視界。我國漢族的舞蹈壹般都有移位的技巧,很少有騰空而起、向上托舉的動作,很少有與地面長時間接觸、臥倒翻滾的舞步和技巧。我國的大跳和托舉大多借鑒和吸收了芭蕾的舞步和表現手法,而趴在地上的動作大多來自西方現代舞。國與國之間的藝術交流豐富了舞蹈動作和舞步,增強了表現力。比如舞劇《絲路上的雨》中的大跳技巧和托舉,舞蹈《花鼓》中的跳躍動作,都與作品的內容和意境相吻合,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塑造形象
造型是舞蹈的表現手段之壹。它出現在舞蹈動作流動的瞬間或舞蹈組合結束的停頓處。人們也稱之為運動中的靜與靜的表象。舞蹈造型的存在和變化使舞蹈呈現出有靜有靜的對比和秩序的美的規律。舞蹈流動中的靜態造型,使每壹個舞蹈動作在運動過程中呈現出其清晰優美的形態;停頓的外觀造型不僅集中表現內心的感受,還起到了舞蹈團之間的連接作用。
造型是舞者從生活的動態規律中,按照舞蹈的規律提煉加工出來的,反映人物感情、氣質、神態的外在形式。因此,它不是簡單的美麗動態,而是具有內在意義的精神與形式的融合。無數具有靜態動作的舞蹈動作和靜態動作中有意出現的舞蹈動作構成了獨特的魅力和風格,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舞蹈形象。如舞蹈《金山戰鼓》中,梁紅玉用翻身、轉身的造型出場,在運動中表達女主角戰鬥的意誌,在沈默中展現壹個英雄女子的英氣。《擊鼓助戰》舞蹈部分,在瞭望、擊鼓、退敵等舞蹈組合中,鮮明的形態動態和豐富的造型變化,清晰地展現了劇情和人物的情緒,體現了梁宏宇必勝的信念。舞劇《絲路雨》中,英娘彈回琵琶的舞蹈動作組合。因為每壹個流動的舞蹈姿態都在瞬間清晰地呈現出優美的造型,每壹個舞蹈組合之間都有壹種非常曼妙的樣子。敦煌舞蹈的S形特征和英娘天真單純的性格特征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如果在這壹精彩的舞蹈中不運用造型的表現手段,不僅英娘的心境和個性難以表達,敦煌鮮明的舞蹈魅力也無法得到充分準確的表現。優秀的編導非常重視舞蹈動作的每壹個動作、每壹個姿態,對力度、角度、幅度、長短都要仔細推敲,才能準確、清晰地讓觀眾看到它的形式美和神韻。同樣,在處理靜態造型的表象時,也要從人物的內心感受出發,刻意創新,用各種停頓舞蹈來表現形象。造型的正確運用能給舞蹈作品增添耀眼的光彩。
手勢
手勢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手段。在生活中,壹個手勢往往可以直接說明壹個簡單的意思,比如壹個自然舒展的手勢,表示“請坐”或者“請這邊走”或者“到這邊來”;高舉的手勢可以表達“再見”和“前進”。手勢在日常生活中起著語言的作用。作為壹門以人體優美的動作反映社會生活的舞蹈藝術,更離不開正確使用手勢。舞蹈手勢包括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的協調和運動。它不僅具有內在含義,而且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中國漢族舞蹈中蘭花手、指、掌的動作規則有很多變化,不僅與西方芭蕾的手勢有很大不同,與日本、印度等鄰國也有很大不同。印度人的手勢可以表達幾乎所有的思想和感情。像語言壹樣,它們可以表達“我喜歡妳”、“我討厭妳”、“月亮多好啊”、“妳真可愛”等幾十種意思。這些來自生活的經過美化的舞蹈姿態,在傳達內心活動、展示風格和特點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舞蹈表情
舞蹈表達是通過舞蹈的所有動作來體現的,包括全心的動態。它通過面部表情、手臂表情、身體扭動和腳部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在揭示人物內心心理活動,表現各種情感變化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漢族舞蹈非常講究表達。首先,用眼有壹套訓練方法。比如用魚的遊動來練習翻白眼,用點燃的香燭來訓練眼睛的光彩,還有開心的眼神、憤怒的眼神、怨恨的眼神、喜歡的眼神、憤怒的眼神、悲傷的眼神等各種表情。在表演舞蹈和芭蕾舞時,特別強調眼睛的運用,要求通過眼睛來表現此時此刻的具體心理狀態。其次,對手和手臂的使用,要求移動是有情的,沈默是有意的。屍體的擺動和腳的運動也需要持續的情緒。舞蹈的表現不僅僅是通過某個動態部分來體現,也可以通過單手動作來體現。沒有身體其他部位的配合,很難正確表達豐富的內心感受。同樣,如果部分不適應,也會導致外在形式的扭曲和松弛,破壞舞蹈的動態美。所以,我們所說的舞蹈表達,是由全身心的協調,通過外在的情感動態和技術動作,準確地體現美的具體魅力。這種表達的力量充滿了藝術魅力。當每壹個舞蹈動作都充滿表情時,整個舞蹈的表現力才能實現。觀眾看到的不是單壹的動作和技巧,而是能感受到其內在隱藏的意義。在這種充滿內心表達的力量驅動下,人們產生聯想,進入美的藝術境界。
每壹個優秀的編舞在設計每壹個舞蹈動作和舞蹈動作組合時,都特別註重自己內在和外在情緒的統壹表達。哪怕是舉手投足,壹個眼神,也絕不能忽視他們的表達因素,放過他們的藝術魅力。作為壹名優秀的舞蹈家,正如我國偉大的戲劇藝術家梅蘭芳所說:“要讓臺下的觀眾被我們吸引,為我們喝彩,就要從每壹個微小的動作、每壹句歌詞、每壹個眼神開始,讓人覺得美,覺得美。尤其是舞蹈動作要多加註意,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都要做到人美、表情美。”(摘自梅蘭芳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系的演講。)
5.舞蹈作品
舞蹈構圖包括舞蹈畫面和舞蹈隊形,是表現舞蹈內容和表達特定情感的手段。舞蹈的畫面和隊形不是為了變化而變化,而是根據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需要而變化。比如舞蹈《天鵝湖》第二幕,天鵝群的舞蹈畫面和舞蹈隊形隨著白天鵝和王子的感情發展而移動變化。兩排隊形和雙斜排的畫面和隊形,表現和對比了愛情的純真和白天鵝善良的性格。四只小天鵝的隊形變化以及兩只天鵝和三只大天鵝的直線前進和側向跳躍,表現了它們歡樂的心情,加強了歡快的氣氛。舞劇《絲路上的雨》第四場的“夢”段中,樂手們的隊形變化,形成了壹個美麗的仙境和優雅的氛圍,表現了內心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蹈《再見,媽媽》中的雙畫面和舞臺位置的變化,完全是根據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來設計的,充分細膩地表達了戰士們熱愛母親、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舞蹈《金山戰鼓》是三人交叉隊形,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