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的。該書的書名有的是根據民間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就能背詩”,有的是根據“詩三百首”,見仁見智。《唐詩三百首》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集。
創作背景
早在唐代就有多種多樣的唐詩選本,宋、元、明、清出現了多種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代退休學者根據化繁為簡的原則,精選唐詩名篇,編選唐詩三百首。
清代康熙編纂的《全唐詩》收錄了48900多首詩歌,壹般人很難讀懂。此後,沈德潛編纂了《唐詩三百首》,收錄了1928首詩,壹般人很難全部讀完。因此,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橫塘的退休文人以唐詩為藍本編選了310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通俗讀本。
《唐詩三百首》編者,恒唐推事(1711 ~ 1778),原名孫鑄,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他從小家境貧寒,敏感好學。他在寒冬讀書的時候,經常拿著壹塊木頭,說木頭可以生火禦寒[7]?。乾隆九年(1745),考入順天舉人,教景山官學,任上元郡諭。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任盧龍、大成知府。後來被捕罷官,被任命為山東省鄒平縣知府。二十五年(1761)和二十七年(1763),乾隆兩次主持鄉試,推薦名士。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勤奮好學。他的書像歐陽詢,他的詩在杜工部,他是《恒堂漫稿》的作者。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渚和他的後妃許商議,開始編纂唐詩三百首。之所以編這本書,是因為《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格,體裁不備,風格各異。希望換成新的選本,成為適合家校的教材。他們選詩的標準是“因專精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選其最要”。既好又好背,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唐詩三百首(唐詩精選)
《唐詩三百首》是壹部廣為流傳的唐詩選本。長達289年的唐朝(618 ~907)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唐詩有五萬多首。
孫勤安的《唐詩選本提要及序六百種》指出,“唐詩選本已大量失傳,尚有三百余種。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詩的範圍很廣,共77首,***310,其中杜甫詩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詞的最佳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