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鐘子期之外最令人欽佩的,但他們的交流是如此短暫。相識已晚,匆匆道別。李白的送別詩是:“飛檐走壁遠,杯盞在手”,從此再未謀面。多情的杜甫從此思念李白,無論住在哪裏都寫下了刻骨銘心的詩句。李白應該也很想念他,但是他交遊廣泛,杜甫的名字從來沒有出現在他的詩裏。這裏似乎存在巨大的不平衡,但世界上最好的感覺並不以平衡為條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他,杜甫也做出了單方面的美好承諾。李白對他無所求,他對李白也無所求。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談高考詩詞鑒賞,王大績談高考作文,王大績談文言文閱讀。
林斌講英語完形填空,林斌講英語閱讀理解,李俊和講高中英語寫作。
天寶十五年,李白參加了王勇與蘇宗的皇位爭奪戰,被唐朝中央王朝視為功臣。此時的李白孤獨落魄,但有壹個人,他對李白的理解和崇敬並沒有隨著朝中的輿論而改變。他寫詩為李白的冤屈和他的表白辯護。他說:“處士和米芾之後,元顯就窮了。米梁不足,薏仁謗何品!”意思是說在李白手下,廬山永遠是王,不過是生活所迫,討壹碗飯吃,沒有任何野心;“蘇無元還在漢朝,黃公在秦朝?”據說如果蘇武要回漢,不侍奉秦始皇,李白追隨也不是他的意願,甚至憤怒地喊出了“眾人欲殺,我才不管”。在大家都避著李白的情況下,這個人每句話都替李白開脫,真是用心良苦。而這個在逆境中遇到李白的詩人,就是杜甫!
杜甫對李白的信任,在我看來,是他對李白崇敬的壹種根深蒂固的表現。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偶像情結”。如果我們要追溯這種感覺,我們應該從杜麗相遇的時候開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和李白在洛陽初次相遇。當時李白四十四歲,卻因為得不到權貴的允許[與後面的註釋不符]而被唐太宗退錢,而比他小十壹歲的杜甫,從十年前未能考中進士開始,壹直在周遊列國,恰在此時,他遊到了東都洛陽。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緣分”相遇吧。
聞壹多先生認為杜麗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許只有老子和孔子的相遇才能與之相提並論,並將這次相遇比作“日月的碰撞”。那麽李白和杜甫,誰是“孫”?“月亮”是誰?從創作風格上看,李白是太陽,熱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內斂深沈。從當時的影響來看,李白還是那個“太陽”,他的詩流傳甚廣,光芒四射。雖然此時的李白已經失去了帝王詩人的寶座,但他仍然是國王欽點的桂冠詩人。“世界上沒有人了解妳。”杜甫還是那個“月”,詩名還沒出現,光華剛剛出現。殊不知,此時“月亮”放射出的光芒和太陽壹樣耀眼。但從兩人當時的地位可以推斷,李白的名氣和才華,讓杜甫對他的敬仰像長江壹樣奔湧而出。杜甫見到這位著名詩人受寵若驚,因此十分珍惜這段友誼,也為他日後寫下20多首與李白有關的詩歌埋下了伏筆。
兩個詩人,李白和杜甫,壹拍即合,互相欣賞。他們經常舉杯暢飲,手拉手旅行,談詩談論文,討論時事。他們兩個很投機,兩個人都是酒國人,喝酒都很幼稚。杜甫後來在《送李十二白二十韻》詩中寫道:“戲談惜野,醉翁天真。”他說他和李白談笑風生,酒裏的李白最能展現他的個性和魅力。隨著與李白交往的深入,杜甫對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李白的詩歌才華、人格魅力和人生態度都讓杜甫佩服不已,“偶像”情結迅速滋生。
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之壹:李白在贊美天才的時候,以其無憂無慮、行雲流水的詩才,壹直被尊為詩人。他是星空,灑脫,用生命追求浪漫,用澎湃的熱情震撼了世界,他不知不覺被吸引,被感染,被感動...李白的詩像在河上航行,奇峰怪石,山花竹海。驟雨淅淅瀝瀝,薄霧繚繞;突然天空布滿了彩雲,空氣晴朗,陽光明媚。順流而下,聽不到兩岸猿聲,看不完屏幕。李白的詩,如高度酒鬼酒,俗稱“燒刀子”。它們壹喝入喉,就會有刺鼻的酒氣,熱入肺,胸膽打開。但不宜淺斟,而應多飲;不可取小杯,而要大杯,這是需要衡量的。當妳喝醉的時候,妳會覺得自己像壹個淩雲...④李白的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莫測,清水芙蓉之美,對同時代的詩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與杜甫相處期間,他們經常飲酒、寫論文,李白的詩歌造詣對杜甫的詩歌創作肯定有壹定的影響。有壹種觀點認為,杜甫《登兗州樓》詩中“浮至蓮海岱,葉萍至清虛”和李白《目落泗水,海明》(五)詩中“以墻北山之藍線,城東水之白曲。⑥“句式相似,視野比以前更開闊。所以後人猜測,在杜麗相處的那段時間,李白幫杜甫改詩。雖然這個觀點還需要證實,但是我覺得兩個同樣喜歡詩歌創作的人在壹起談詩歌論文,壹定會互相學習的。李白當時也是壹位領軍詩人,其詩自成體系,寫詩的經驗也比杜甫豐富,所以他指導杜甫修改詩歌是很正常的。
在與李白的交流中,杜甫不僅吸取了經驗,也感受到了李白的天才。他後來在《春憶李白》中寫道:白在詩中也是無敵的,他在雲裏飄。李白的詩是庾信詩歌的清新之風,是俊哉作品的風骨。現在,我獨自壹人在渭北的春樹上,而妳在東南方的太陽,晚霞,天空的每壹邊,只能思念。我們什麽時候能再喝酒討論我們的詩?
他在詩中對李白贊不絕口:與庾信的詩相比,鮑照的詩飄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詩兩者兼而有之,清新淡雅的風格實在無人能及。並寄托了杜甫期望與李白重逢,繼續過好時光,寫詩寫論文的希望。另外還有《李白詩百篇》,說李白只要喝壹桶酒,就能作出幾百首詩;⑨《敏捷詩壹千首》講的是李白寫作的敏捷,歌頌了李白寫詩的天賦。而《送李十二白二十韻》中有:落筆震風雨,詩成泣。
這兩句是描寫李白最著名的句子。詩意解釋為“寫時風雨之震,詩寫後鬼神為之泣。”它用高度誇張的語言描述了李白詩歌藝術的強大力量。落筆能驚濤駭浪,可見李白的詩極有氣勢;詩歌成功引起鬼神落淚,稱贊李白的詩感人肺腑,文筆精彩,稱贊李白的創作才華,李白確實有資格接受這種贊美。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對李白由衷的贊美,對李白才華的欽佩和尊重。第二部分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仰慕他、求仙,以及他超脫的人生態度。
李白接近道家,所以有仙氣,天人合壹的奇妙畫面。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近千首詩中有100多首與神仙道教有關。正式出家為道,“名在方士閣”。他很認真,對神仙的境界充滿幻想。仕途失意時,他更進壹步,走向道教。道教和道教信仰賦予了他強大的自我解放能力。他的很多詩都表現了如夢如幻,及時行樂的思想。其實他們渴望追隨自然,融入自然,內心深處有壹種對生命自由的深深向往。在他的個性中,有壹種與自然的親和力。徜徉於山川,向往神仙,最終目的是達到壹種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人生境界。他狂傲不羈的性格,飄逸灑脫的氣質,都來源於這種思想基礎。何張之曾稱他為“謫仙”,他也因向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而自稱“謫仙”。他開朗、自信、堅強、奔放的感情也是基於這種生活向往。李白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不羈。
道教的影響賦予了李白非凡的氣質。但是,人們往往會認為,超凡脫俗、成就卓著的人,會有壹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很容易對這樣的人產生敬佩。杜甫也不例外。他的《送李十二白二十韻》前兩句:“昔有狂徒,名曰神仙。”其中的“狂徒”指的是何張之。這兩句話記錄了何給李白封號的事實:李白以民族詩人的身份出現在長安詩壇時,詩壇前輩何對其人格和詩風作出了評價。杜甫和李白相識後,他同意何給李白“謫仙”的稱號,因為他和何壹樣,在見到李白後驚訝地成為了謫仙。可見李白的仙風道骨給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白超凡的氣質和天生的魅力讓杜甫佩服。在《致李白》中,寫道“人顏,離事,求清談”。這兩句話可以對比杜甫眼中李白的超脫,指出李白的心境是常人無法企及的。於是杜甫跟隨李白到名山大川求仙。《與李隱居尋訪》壹詩,記述了他們拜見範道士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真摯的友誼。《致李白》詩中有“亦遊梁宋,始得采瑤草。”據說杜甫本人早就計劃好了去梁宋遊歷,他期待著和李白壹起去梁宋遊歷,采瑤草,采玉智。杜甫《贈李白》中提到李白喜歡煉丹吃藥:“秋來護之,猶浮,不以丹砂為恥。”由此也可以猜測他們曾經“同期采瑤草”,壹起做過很多浪漫的事。杜甫和李白分手後,他在長安感受到了人間的冷暖,更加珍惜李白純潔的友誼,更加懷念和李白壹起度過的無拘無束的日子。他甚至後悔沒有和李白壹起隱居深山,而是去了長安冷眼看人,依靠別人...雖然杜甫最終更接近儒家而不是最近的道路,但在李白交遊時期,杜甫的求仙求俠詩明顯豪放大氣得多;就人生態度而言,杜甫也是曠達的,所以和李白壹起求仙的經歷是難忘的。
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之三,是對其喜、善、恨的推崇,對諸侯人格魅力的嘲笑。
杜甫的《飲酒八仙歌》生動地描述了李白的酒仙形象和壹個詩仙:李白鬥詩百首,長眠長安酒樓。天子叫他下船,自稱是酒仙。
據說李白只要喝壹桶酒,就能寫出幾百首詩。他經常在長安街喝酒,喝醉了就睡在飯店裏。有壹天,唐玄宗叫李白去白蓮池寫詩。李白醉得不肯上船,自稱“我是酒仙”。【這段話被誤解了】
試想壹下,如果普通人喝壹桶酒,即使沒喝夠,也壹定是壹頭霧水,不知所雲。而這個李白,不醉不歸,還會吟詩作賦;我不僅會背詩,會寫詩,還能洋洋灑灑地寫出幾百篇文章。這樣的才華,即使在詩歌中被誇大,也顯示出杜甫對李白才華的推崇。然後李白做了壹件“驚天動地”的事。玄宗發函給李白寫詩。他說他是酒仙,而不是去。其他任何人,即使是杜甫,也不敢做這樣的事。可能是受寵若驚,壹路跑來見皇上。我剛剛寫完這些詩,我想用其中的壹些作為報酬。天子壹高興,就可能升三級,真是名利雙收的美事。但是,李白就是李白。俗話說“酒後吐真言”,但他是表裏如壹。壹覺醒來就敢讓高力士脫靴子,喝醉了連皇帝的賬都不會買。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都說喝好酒的人壹定是心胸開闊,光明磊落的男人。所以,我不怕喝醉惹麻煩。我在世間,但我的心情早已超脫於世。杜甫通過這首詩,驚嘆於李白豪放的天才,對權貴的無畏和慷慨。
李白也是時代寵兒。他有著“呵,我怎能莊重地向位高權重的人打躬作揖”的獨立人格,“玩弄千萬朋友視為糞土”的浩然之氣,“談野惜酒,天真無邪”的人格風格,這些都賦予了他非凡的自信資本——“我天生有用”。然而,他認為生活太理想化了。他想做官,但又不想走科舉參軍的路。而是希望天下相遇,總幻想著“與諸侯媾和”“征服天下”“達於大清”。建立了天下的功業之後,我就退休了,退休了。脫離現實環境的理想化的生活設計,加上李白高傲的個性,必然會受到現實的打擊。其中,最大的挫折是本文開頭提到的跟隨王勇起兵事件。李白被定罪流放夜郎,杜甫在天盡頭給李白寫信:遠方天空吹來壹陣冷風,妳在想什麽,老朋友??大雁從不回答我,江河湖海被雨水淹沒。壹個詩人應該小心繁榮,然而魔鬼可以困擾壹個流浪者。應該是* * *謀殺,把詩扔給他,他在那裏把自己淹死在米洛河裏。
其中“壹個詩人要提防繁華,然而妖魔卻能纏上壹個遊子”2[ 2]這句話,指的是那些文采出眾的人,命運總是壹波三折,言辭極其悲憤,意指李白的《長流夜郎》是被陷害的。最後兩句,杜甫出於對李白的憐憫,很自然地想到了被流放淹死在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他覺得李白的經歷和這個千年冤魂的人生經歷有幾分相似。屈原含恨而死,李白含恨而流放。杜甫自始至終相信他的好朋友,可見他對李白人格的深刻理解和欽佩。好在杜甫寫詩的時候,李白已經被赦免,去了南方的洞庭。所以有“兩岸猿猴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而杜甫的牽掛和懷念還在繼續...
誠然,這兩位偉大詩人之間的友誼是毋庸置疑的。杜甫對李白詩歌的推崇,極大地擴大了李白詩歌的影響,為後人欣賞李白詩歌指明了壹個方向。雖然杜甫在當時的名氣不如李白,但後世對杜甫詩歌的評價卻上升到了與李白同等的高度。郭沫若甚至說:“李白和杜甫是親如兄弟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雙子星,永遠並肩發光。”雖然他們在文學道路上的追求和探索不同,但他們都能真誠地對待和欣賞對方。
李白是詩人,杜甫是詩人。仙女出世的時候,李白壹生都在浪漫地飛翔。入世後,杜甫壹生都在真正的荊棘和渾水中行走。李白寫幻想,杜甫寫現實;李白寫過去和未來,杜甫寫時事。李白寫夢的世界,杜甫寫醒的時候。李白把復雜寫成簡單,杜甫把簡單寫成復雜。李白接近道家,杜甫是儒家;李白是壹個傳奇,杜甫是壹部詩史。李白是天之驕子,杜甫是國之英才。李白的詩靈美,杜甫的詩骨美。兩人都以非凡的詩歌才華和寬廣的胸懷,撐起了唐代壹片“高不可攀”的壯麗天空。他們以高尚的人格和真摯的友誼,譜寫了文學史上“士為貴”的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