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詩中的李孝都是指

唐詩中的李孝都是指

李白和杜甫

"杜麗的文章寫得如火如荼。"韓愈早就提醒大家,李、杜都要重視,並重是比較正確的觀點。然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功過的評價數不勝數,包括李、和杜。在我看來,正因為之在中國的生活根深蒂固,他們的詩歌是中國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所以才有如此多的文人來探討這個問題。讓我們回顧壹下歷史上的“杜麗利弊論”。

先從杜麗生前的評價說起。李白生前有詩題。何張之壹見到他就叫他“謫仙”。杜甫稱贊他“白燁詩無敵”,“落筆震風雨,詩泣鬼神”。郝偉在《集序》中說:“白爭古人,鬼魅三言九語。”許多學者對李白評價很高。可見李白詩歌在當時的傳播和影響是非常大的。杜甫出生的時候沒有李白出名,但也不是默默無聞。任華稱贊他的詩歌氣魄的成長。“無風時海漲,華嶽欲馳騁平地。可見杜麗自有他的長處。這期間,李白似乎更搶風頭。

到了的時候,楊度開始打壓李。元稹對杜麗各自長處的論述更中肯,但不夠公允。其實李白的樂府詩比杜甫好,但袁說“肩不如子之美”。杜詩優於李白,袁成就非凡。白居易的評價傾向與袁相同,但不貶低李白,比較客觀。他明確指出:“那些同時也是詩歌大師的人,在世界上被稱為杜麗的作品。很神奇,但人是抓不住的。”“杜甫的詩是最多的,可以流傳到壹千多首。至於他們,貫穿古今,太好了。”這是在並列的基礎上,認為杜已經有了李的位置。後來,韓、劉等人對都持平等的看法。

在宋初,杜的地位並不比李高。如昆西風格的主要代表楊儀說“子之美,常短醜,謂之莊主。”到了北宋中期,情況有了壹點變化。每個人對幾個文獻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歐陽修,他不僅喜歡李白的才華,也喜歡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和豪放。在《解讀李記的有效風格》中,他集中論述了這壹點。當然,他並沒有貶低杜甫。朱等人也高度贊揚了李白。王安石、蘇軾與歐陽修不同。他們更崇拜杜甫。他們不僅喜歡他的詩,而且欣賞他的個性。蘇軾曾說:“所以,至於詩,,文,韓,顏,吳道子,古今之變,皆可成。”值得註意的是,這壹時期,代表北宋傑出成就的主要作家,雖然有個人欣賞的偏好,但並沒有杜麗孰優孰劣之爭。

南宋時期,南宋壹些愛國誌士對杜甫的詩推崇備至,大概是出於同樣的家國之痛。例如,李綱在《杜子美集校勘》中說:“我平時讀,未見過其作;在秦怡的葬禮之後,背誦他的詩,如果時機合適,會適合人們的心靈,進而知道他的文字之美嗎?quot他推崇杜甫的原因是他對祖國的忠誠,而不僅僅是他的句法用詞。但打壓李在當時並不是大勢所趨,大部分人還是說不宣傳這個,不打壓那個。兩人還說得到了陸遊、嚴羽等人的支持。

整個宋代,雖然學杜蔚然成風,杜甫的聲望也很高,但除了少數評論家外,他仍然推崇杜甫而不抑李,李白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像方回、劉和周全這樣的詩人對李白評價很高。元人對李白的詩風推崇備至,評價頗多。清人編的《元曲選序》中說:“宋詩何其沈郁?w,少陵附近;元詩有多年輕,有多白?quot可見元人更推崇李白,與其詩風有關。

到了明代,崇尚李白的傾向增加並進壹步發展,如劉基、高啟、王世貞、楊慎、李誌等。如高啟在《夜讀杜麗詩》中說:“前歌難舒道,後歌被迫行”...“明代重李輕杜甫,主要集中在詩歌的藝術和風格上,這與當時的學術思想密切相關。

在清代,杜麗從主流上對它們給予了同等的重視。如錢所言:“唐代李、杜,烈焰萬丈,人盡皆知。”趙翼曰:“杜雖千古絕,李之名不可稍減。讀者覺得能學而李不敢學,是天才所不能及的。quot但也有人比較偏向李白。比如王夫之雖然說李和杜都是重要人物,但是杜氏是有批判的。而袁、王世貞等人也偏向李白,我就不壹壹列舉了。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

1,在評論杜麗時,由於後世文人的趣味、經歷、立場不同,對李白、杜甫的詩也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有三種態度:楊度抑李,楊度抑杜,各有千秋,不宜論優劣。

2.在評論杜麗的優缺點時,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都堅信杜麗有自己的成就,是不可替代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這壹事實壹直受到絕大多數理論家的尊重。

3、每個時期都有壹些理論家,他們有自己喜歡的側重點。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現象概括為,像現實主義或非現實主義,或者像百姓愛李白,官員愛杜甫。如果妳這麽說,這本身就很可笑。

4.作為後來者,關鍵在於如何分析、研究、吸收他們遺產中對我們有益的那部分;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無聊可笑。

我認為重溫杜麗的利弊論,關鍵是要“以史為鑒”,要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就談談我對兩位大詩人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評價壹個古代的作家,尤其是壹個影響很大的作家,是壹個復雜的歷史問題。李白和杜甫也是如此:第壹,作家及其作品是不可改變的客觀歷史存在,不會因為他人的主觀意誌而轉移。我在開頭引用了“杜麗的文章在那裏,火苗在生長”這句話。“文章在”說明作品本身是客觀的。第二,後人對作家作品的評價必然受到時代的限制,因個人主觀好惡而有所不同。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必須註意以上幾點。

其次,我覺得題目的提法有問題。雖然這個話題自古有之,但我認為,杜麗的優劣論潛意識中的某個詩人,壹定有“壞”的成分在裏面。在上面,我們反復強調他們的成績同樣突出,用“不好”這個詞有損他們的成績。我感覺誰說哪個更好,都會對不起另壹個人。兩者各有千秋,不如通過對比其特點來研究和評價,比較合適。

所以我更贊成“各有所長,不宜論優劣”的觀點。比較兩位偉大的詩人,分析他們的特點,展示他們的詩歌成就,我覺得比較合適。

說到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我們常常會想到他們的不同之處。誠然,他們的創作方法和風格是根本不同的。但是我覺得我有必要稍微提壹下他們之間的聯系。在我看來,雖然創作方法不同,但都是基於現實生活。詩歌的主題來源於生活。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也密切相關。浪漫主義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存在。沒有現實生活的浪漫主義就成了烏托邦,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實主義的誇張和放大就是浪漫主義,沒有浪漫主義,現實生活就會缺少更多的美。再說他們都推?quot優雅風騷,佩服他們的人都誇他們。而且他們對漢魏詩賦的看法也頗為相似。

但世界上沒有兩片壹模壹樣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壹模壹樣的大詩人。這兩位詩人之間更多的是不同的特點,這就是兩位的偉大之處。

詩人有什麽值得討論的:

先說李白。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有著非常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崇尚浪漫主義,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他的創作中,他的激情不是用普通的語言表達,而是大膽地誇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無法描述、無法比較、無法符號化的時候,驚人的幻想、神話、歷史故事就會縈繞不去,感情會瞬息萬變,思想的奔騰流動也會帶來句式、結構的變化,從而形成其獨特的浪漫主義。其表現手法極其豐富:壹、誇張。這是李白的壹個重要表現。quot白發三千尺,愁似長。”“往下飛了三千英尺,懷疑銀河已經落山九天了。“他的想象力變幻莫測,經常無緣無故地胡思亂想,奇怪又詭異。他常常隨著情感的流動而變化,跳躍性很大,形成了李的想象。第二,比興。李希用過筆行,如夢登天目山?quot壹個航海的遊客會談到日本,很難找到“崛起,繼續”的話題,但越人談到天母山,玉霓盡去或可見。類似這種寫法,李白用的很隨意,不可預測。第三,用典故。典型的作品,如《很難走》等,通篇使用典故,使詩歌的內容更加深刻豐富。此外,在他的詩中有許多警告的話,“哦,我怎麽能嚴肅地向那些地位高、職位高的人卑躬屈膝,他們永遠不會忍受被展示壹張誠實的臉。”這個和杜甫挺像的。

總之,李白詩歌的美是多樣的,除了雄偉壯麗的風格外,還有自然明麗的情思,清新淡雅,明麗綺麗。作為壹個“純氣勝”的詩人,他有著很高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氣質和創作中特有的沖動、激情和勇氣,賦予了他的作品奇異、大氣、活力。這是他最獨特的地方,後人很難模仿他的創作手法。

再看杜甫。他擅長寫現實主義詩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壹是杜氏以敘事手法寫時事。他用大量的五言或七言古語寫時事,也就是名篇。他寫時事,並把它們融入他強烈的抒情和討論中。比如《羌村三歌》,他描寫時事,反映真實的歷史場景,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就是杜甫的詩和唐詩不壹樣的地方。第二,語言成績高。敘事詩擅長寫人物的對話和獨白,做到個性化;善於運用動詞、疊詞等等。第三,主客觀。通過具體、生動、細致的客觀描寫,體現詩人的主觀思想,達到瑰麗的藝術境界。比如《給處士八個衛兵》、《北伐戰爭》,這些作品描寫細節,或對人、事、或心境細致入微,從細節中見真相,展開畫面,把人引入某種氛圍、某種境界。這種描寫方式與李風的速度和豪放大相徑庭。第四,善於對現實生活進行典型的藝術概括,通過個體反映壹般。比如著名的《三官》《三別》,往往是從壹個人、壹件事、壹個家庭寫起,為我們提供了比事件更廣闊的人生圖景。

從整體上看,杜甫的詩歌以抑郁、失意為特征,情感基調是悲涼的,詩歌中蘊含著壹種情感力量。另外,他的詩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小三自然。

瑰麗壯闊,抑郁失意,沖動,激情悲涼,蒼涼豪放,細致入微.....這幾個詞的意思顯然大相徑庭,也就是說,如果李白的詩詞歌賦吸收了杜甫的特點,或者杜甫的詩詞吸收了李白的特點,就會變得不倫不類。所以我還是贊成“各有所長,不宜論優劣”的觀點。

關於杜麗的優點的辯論不會因為我的發言而停止,而且肯定會繼續下去。因為兩位大詩人的理解是無止境的,從詩歌的內容到形式再到思想,都是這樣壹個無止境的理解話題。但我相信:爭論不會停止,話題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