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印度斯坦舉世無雙,
她是我們的花園,我們是花園裏的夜鶯。
在傳統的伊斯蘭詩歌觀念中,花園和夜鶯是熱戀中的戀人。通過這壹象征性的比喻,詩人完美地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真誠迷戀。在贊美祖國美麗富饒的同時,又十分可愛,同時以園中夜鶯的情趣和歡樂體現了詩人對祖國的依賴和熱愛。詩人在另壹首《全印度兒童之歌》中更直接地贊美了祖國。他熱情地唱著:
這片土地的高度接近九天,
住在這裏就像住在天堂壹樣。
這是我的家鄉,
這是我的家鄉。
在這裏,詩人用重疊的詩句增強了詩歌渾厚的旋律,唱出了熱愛祖國的最強音。
然而,詩人的祖國正面臨著被屠殺和內部分崩離析的危險。他目睹了祖國的悲慘景象,感嘆道:
啊,印度!妳的處境讓我哭泣;
妳的故事是所有故事中最有教育意義的。
在譴責劫掠者的野蠻行徑的同時,詩人總結了歷史的教訓:
啊,折花人!妳搶走了花園裏所有的花草,
這是妳的運氣,因為園丁們在不停地戰鬥。
詩人沒有為祖國的沈沒而悲傷,而是從國難中看到了光明;國家統壹,民族團結,不給殖民者可乘之機;加強團結,反對分裂,是振興祖國之道。他號召祖國人民:
宗教信仰不教相互仇恨,
我們都是印度人,印度斯坦是我們的祖國。
詩人決心在印度廣袤的領土上建造壹座新的神廟,它是愛的象征。有了愛的信念,他將改變“妳們從偶像那裏學會了自相殘殺,上帝也暗示了他伊瑪目的內鬥”的分裂狀態,讓各民族、各教派、各人民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中:
信徒的贊美詩包含和平和力量,
世界上的人可以在愛情中再次得救。
在詩人眼裏,國家的命運和祖國的存亡高於壹切。它超越了個人、民族和宗教的利益,是消除隔閡、平息紛爭和矛盾的偉大力量。為了祖國的解放,數百萬人必須動員起來。“壹旦被壓迫民族的血液沸騰,世界將天翻地覆,大地將顫抖”(韓誌的禮物)。他希望“用信仰之火使奴隸的心沸騰”,“讓渺小卑微的麻雀敢於攻擊禿鷲”(列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