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晚霞秋風起,楓林呢喃》描述的是什麽畫面

《晚霞秋風起,楓林呢喃》描述的是什麽畫面

'蕭蕭楓林'形容黃昏秋風起時是什麽畫面?

“夕陽秋風,颯颯楓樹。”描述:楓林秋風吹的場景。十個字內容豐富,秋天,傍晚,秋風,楓林,風,蒼涼,孤獨。。。。。

從唐代戴樹倫《過三閭寺》說起。

袁巷流不息,屈子為何怨?

秋風起黃昏,颯颯楓樹。

翻譯

沅江湘江壹望無際,屈原悲憤如水。

暮色中,秋風突然從河邊升起,吹進楓林,耳畔沙沙作響。

這是作者遊覽屈原廟的題詞。這首詩的題目是《過三閭寺》,是詩人在湖南大理(公元766-779年)為官期間路過三閭寺時所作。偉大詩人屈原壹生忠厚正直。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他是壹個幫助世界的人才,但他被邪惡的靈魂所毀滅,不能被使用。他最終流放江坦,痛恨海浪。他清醒的人格和不幸的經歷,引起了後人的無限敬仰和同情。漢朝的賈誼和司馬遷,曾經站在汨羅江邊,流下英雄的眼淚。賈誼留下了著名的《屈原賦》。而司馬遷在他的詩《離騷》(《史記》)中寫了壹部充滿悲憤的屈原傳記。時隔千年,詩人戴樹倫也有與賈誼、司馬遷同樣的感受:“昔日水盡,秋風有客懸。壹千年是什麽意思,同壹天!”(《湘中懷古》)農歷年間,漢奸袁載當政,嫉賢妒能,排斥異己。在這種背景下,詩人來來往往,面對著秋風蕭瑟的景色,不禁懷古。屈原因忠信而遭讒言(《史記·屈原列傳》),作者深有感觸地參觀了寺廟。《三閭寺大夫》的書名是作者的情感,生動形象。

"秋風起於黃昏,颯颯楓樹."秋風蕭瑟,場景蕭瑟,氣氛蕭瑟。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情景之中,使讀者忍不住慷慨地思考,含蓄地表達了壹種哀悼和無限悲痛的感情。這兩句話含蓄地運用了《楚辭招魂》的語言:“湛江河上有楓,傷春,魂歸哀江南。”但是它的使用非常巧妙,讓人完全沒有察覺。詩的最後兩句是輕輕打開的,既不是吟詠屈原,也不是寫屈原的廟,而是由空轉實,描繪了壹幅秋景:“秋風起黃昏,楓樹蕭蕭”。這不是隨便壹筆,就讓讀者想起了屈原寫的《秋風楓樹》“秋風美,洞庭湖波在樹葉下”(《九歌·香夫人》)。《湛湛江水上有楓》(招魂)。這是屈原曾經唱過歌的地方。朱說:“在(楓)玉霜之後是可愛的,所以詩人叫它”(《楚辭》)。這壹刻,詩人已經走了,只有他曾經唱過的楓樹還在。黃昏秋風吹來,火壹樣的紅楓搖曳著,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千古的悲劇。

戴樹倫(約732-789),唐代詩人,潤州金壇(今江蘇)人。我年輕時曾師從小石英。曾任新城都督、東陽都督、福州刺史、榮官使。晚年,他自請道士。他的詩多表現隱居生活和閑適心境,但婦女耕田之旅和荒原詞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辛。論詩,主張“詩人的風景,如藍田的艷陽天,在望,不可放在迫在眉睫之前”。他的詩歌風格都有涉及。今有兩卷詩集,其中多有宋、元、明三代人的作品混雜,需要仔細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