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有二十多首,都是樂府詩。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個與時事有關,壹個主要是表達理想,壹個是遊仙詩。基本思想是反映漢末動蕩的現實,統壹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表達刻骨銘心的負面情緒。
主要工作
曹操在文學、書法、音樂方面都有深厚的修養。據清代姚振宗《三國誌》考證,曹操著作有《魏武帝集》30卷、《孫子兵法》1卷、《孫子兵法》13卷、《孟德新書》等但是他們很多人都死了,今天唯壹存活下來的就是孫子的《簡釋》。明代張焱收集的145篇詩文被稱為“魏武帝集”。
收入漢、魏、六朝藏書130冊。丁的《漢魏六朝名士集》也收錄了的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浦的集。1959年,中華書局根據丁本,增補了《孫子簡解》,並附《三國誌》、武帝年表等。,並重印為《曹操集》。
文學形象
魏晉時期,曹操在《史記》中表現出多樣的人格特征。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既肯定了曹操聰明機智的性格,又增加了曹操殘忍嫉妒的性格弱點。從唐代開始,曹操成為以三國歷史為題材的說唱、小說、戲曲藝術中的反派。
在這些民間藝術作品中,有著非常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凸顯了曹操奸詐、殘忍、不可信的壹面。到了明代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時,他不僅查閱了史籍,還采擷了民間故事,並在許多通俗評話、雜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成為了“史上第壹奸夫”的藝術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