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大量關於中年人的話題——“35歲危機”、“40歲中年男人失業後送外賣”等等。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花錢的項目壹個接壹個的競爭,而賺錢就像沒有關緊的自來水。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寫過這樣壹句話:“人到中年,往往會感到孤獨,因為壹睜眼,周圍都是想依靠他的人,卻沒有壹個可以依靠的人。”
幾年前,有壹張圖風靡網絡。壹個中年人正在被他的領導責罵,但他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忍受。旁邊還有壹段文字:“不要大聲罵年輕人,他們馬上辭職,但是妳可以罵死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車有房有寶寶的。”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夢想,幻想過上輝煌的人生。但現實生活從來都是壹地雞毛,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人到中年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讀壹讀劉震雲三十年前寫的《壹地雞毛》。
2.
故事的主人公小林從壹個小地方考上了北京,成了機關公務員,並娶了同樣是公務員的小李為妻。用我們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壹個小鎮作為話題作家的成功。”
在外人眼裏,小林和小李都是光鮮亮麗的“成功人士”。他們倆都是公務員。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偌大的北京站穩了腳跟,安了家。但事實上,每月拮據的工資和每天醒來要面對的生活用品,分分鐘就能讓他們感到挫敗和無力。
哪怕是壹塊爛豆腐也能引發家庭戰爭。小李責怪小林沒有把豆腐放在冰箱裏,導致腐壞。小林也很委屈。為了搶到便宜的豆腐,他早上六點就去排隊,等了壹個多小時才買到。因為長時間拖延,他還被記錄為上班“遲到”。於是,夾雜著當天積累的怨氣,我通過這塊爛豆腐發泄出來。壹斤不值幾塊錢的豆腐,讓夫妻倆歇斯底裏,壹個淚流滿面。
成年人的崩潰真的來源於壹些瑣碎的日常生活。但發泄完了,還是要收拾殘局,繼續笑著走。
3.
剛剛大學畢業的小林曾經意氣風發,渴望做出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他不夠圓滑老練,沒有處理好辦公室復雜的人際關系。他不知不覺得罪了領導,升職加薪無望。也把自己從“小林”變成了“老林”。
工作停滯不前,生活更加無力。
為了幫妻子小李搬到離家近的單位,夫妻倆走來走去,鞠躬送禮,但最後只能換成“熱臉貼別人冷屁股”。"
我想把孩子送到好壹點的幼兒園,但是我也四處打聽,發現這壹個其實比給老婆換工作還難。我沒辦法絞盡腦汁也不知道送誰禮物。
老家的人還是以小林為榮,經常找他做買火車票和預約醫院專家的事。沒有門路的小林只能答應保全面子,然後壹大早起來排隊買票。
半夜的時候,小林還會流著淚,在漆黑的夜裏打自己耳光:“妳怎麽這麽無能,妳怎麽這麽無知!”但早上醒來,小林已經沒有精力去糾結昨晚的悲傷,繼續排隊買早餐趕著上班。
中年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對這些問題——小林就面對過。工作磨掉了我們的棱角,生活教會了我們妥協。就像歌裏唱的:“直到妳發現,平凡才是唯壹的答案!”"
4.
法國人莫泊桑曾在他的小說《生活》中寫道:“生活既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好,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壞”。
很快,小林家迎來了兩個好消息。
第壹件事是小李的工作雖然沒有成功轉崗,但是單位開了直達班車,讓她上班很方便。
還有壹件事是,壹個有錢的鄰居給小林家多了壹個幼兒園名額,小林的女兒就這樣順利入學了。
與此同時,小林認識了他的大學同學“小李白”。這個曾經在大學只愛寫詩的男人,早就放下詩詞,轉到菜市場賣烤鴨,從而脫貧致富。因為有事要出去,“小李白”還特意讓小林幫忙照看幾天攤位。這幾天他給的錢比他壹個月賺的還多。
因為生活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小林發現小李更溫柔了,家庭矛盾也少了。
5.
看了劉震雲的《壹地雞毛》,發現生活大部分時候都是平淡瑣碎的,煩惱會壹直伴隨著我。但陪伴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晚年,不就是人生的壹道風景嗎?
人到中年,扔掉那些尷尬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好好生活吧。處理好眼前的壹地雞毛,再去想浪漫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