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如何體現人物性格的?

《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如何體現人物性格的?

1.哪首詩讓妳印象最深?

好歌

《好歌》和《好歌筆記》生動地描繪了封建末世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集團、家族及其成員之間權力與情欲激烈爭奪,盛衰榮辱快速傳遞的歷史圖景。在這裏,封建禮教的虛偽和腐敗,政局的動蕩和變化,人們對現有秩序的深深懷疑和失望,都表現得非常清楚。這種“妳方唱罷我登場”的場面,是封建階級內部起起落落、起起落落、轉移變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封建社會經濟基礎日益腐朽,上層建築也發生了動搖,走向崩潰的反映。這些跡象是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曹雪芹作為藝術家是偉大的。他給我們留下了壹幅極為生動的末代封建社會的漫畫。然而,當他試圖解釋這些世界局勢,為陷入迷宮的人們指出出路時,卻不知所措,根本無能為力。他只能用詼諧的語言來重復人生無常、萬事空空的模糊籠統的陳詞濫調,以及妳可以擺脫世俗(所謂“善”)的陳舊宗教宣傳,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極度反感和失望。這樣壹來,他自然先陷入了唯心主義的迷宮。

《壹首好歌的筆記》中提到的各種喜怒哀樂,都是根據小說的具體情節。比如宋初預言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覆滅,還有送喪時尋歡作樂等醜聞,這些在書中也屢見不鮮。但是很難每壹句都落實到某個人或某件事上,因為有些詞似乎是通用的。厚脂香粉化為霜鬢,這是自然規律,可能是對大觀園中某些女兒的概括描述。如果白壽守寡,可能指的是寶釵和湘雲。此外,八十章後的小說原稿已經丟失,很難對其所指做出確切的判斷。

當然,也有壹些線索。如徐佳本的批語(其價值不可忽視)指出“於禎與玉伽單幹”為乞丐,這與燕京大學藏《紅巖齋重評石》第十九章中賈寶玉後來“冬苦,雪夜感碎”的說法壹致。但由此我們知道,甄寶玉的命運是相似的,可見賈(假)和甄(真)關系密切。如果把“篷窗”換成“青綃”,說是“雨村壹堆新榮之家”,又說戴鐐銬的是“賈赦、雨村”,那麽他們後來因貪財而犯罪的線索就更加清晰了。穿紫袍的人說“賈蘭和賈軍是壹堆人”。賈蘭的仕途,可以從後面李紈的小冊子裏的判詞和歌曲中得到印證,賈君的成功,在接下來的四十回裏,再也沒有人提起過。

乍壹看,有兩種批評,似乎有點莫名其妙,即《鬢又霜》的批評是“黛玉和晴雯是壹幫人”,“將來做大梁”的批評是“劉香蓮是壹幫人”。這些都是已知的結局。黛玉能長命百歲,文婧能死而復生,湘蓮能還俗嗎?當然不是。前者其實是批語抄錯了地方,應該從屬於那句他們都成了“黃土龍頭”的“白骨”;後者是為了揭示作者在第六十六章中用來描述四處遊蕩的劉香蓮的隱藏之筆。有這樣壹段話:“薛蟠笑道:‘世上有這樣的奇跡:我和哥們兒賣貨,春天起身往回走,壹路平安。誰知前天到了平安邊境,遇到壹夥劫匪,搶走了我的東西。不想二哥劉從那裏來,就把賊趕跑了,奪回了貨物,保住了性命。我謝過他,也吃過苦,於是我們成了結拜兄弟。..... "這段話挺曖昧的。比如“劉二哥是從那裏來的”,我們畢竟不知道劉是從哪裏來的,他來了,不出拳不動武就能“把賊趕走”。他的身份是不是有點可疑?就算他這幾年“恐禍離家出走”,是江湖中的俠客(書中對他的所作所為諱莫如深),俠義不就是“大梁”嗎?(《莊子·三木》:“從其強梁。”魯註:“是也。”可見胖批在提示人物情節上並不是隨便說的。

很容易忽略提供情節線索的價值,即把“雕梁畫棟的蜘蛛絲”批為“瀟湘館、紫(絳)雲軒等地”。粗略看了壹下,好像是“陋室空堂”這幾個字的代名詞。都說賈家的房子沒落了,仔細研究壹下,意思不壹樣。不然為什麽不說“寧、榮兩家”、“大觀園”或者“元、蓮、香榭”呢?本來我們是根據各種線索得出壹個結論:賈府被定罪的時候,寶玉離家出走(或者長期留在呆裏避禍),是秋天。從那以後,他的臥室,江的,當然就空了。因為林黛玉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沈重打擊,擔心得病情加重。第二年春天殘花落時,她哭得死去活來,瀟湘館變得空無壹人。寶玉回到大觀園時,黛玉已經死了半年了。昔日“鳳尾細龍密”的瀟湘館,如今只見“落葉蕭蕭,煙寒蒼涼”(陳賡二十六胖批點出失傳稿中的漢字),怡紅院也是“紅瘦綠瘦”(陳賡二十六胖批),難怪寶玉要“互哀”(陳賡版第七十九批)。

此外,雖然歌曲中沒有批評,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其他提示中了解到情節,如選擇好丈夫和住在燕花巷,賈巧姐。至於那些既不被批判也不難找線索的話,比如“我在感嘆他的壽命不長,那我就知道我是回喪了”,那我就不用坐以待斃了。因為,即使不做這樣的推演,也不妨礙我們理解這兩首歌的精神實質。

2.哪首詩最有文學價值?

埋花

《葬花歌》是林黛玉壹生遭遇的所有悲歌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塑造這壹藝術形象、表現其人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它和《蓮花的女兒》壹樣,是作者試圖復制的文本。這首模仿初唐風格的歌曲,抒情淋漓盡致,藝術上很成功。

這首詩不僅僅是悲傷和悲哀,它仍然有壹種壓制不公正的空氣。“柳從芳菲長,無論桃飄還是李飛”,有對冷酷世界的憤懣,也有對人情冷暖的眷戀;“壹年360天,風劍互壓難”,不就是對迫害她已久的無情現實的控訴嗎?“願奴隸有翅膀,帶著花飛到天盡頭。說到底,香山在哪裏?不收集華麗的屍骨,壹片凈土遮風。與其困在溝裏,不如潔身自好”,這是在幻想自由和幸福高不可攀時,不甘受辱和汙染,不願低頭屈服的孤傲性格。“這些是它的意識形態價值。

這首詩的另壹個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探討曹雪芹筆下寶黛的悲劇提供了重要線索。賈詡原來有壹段批語:“我讀《葬花》讀到三四點,悲到忘了身世,四次提筆,都批不過來。壹個客人說:‘先生又不是寶玉,怎麽會寫字?’嘿!這位堅持者想從《石頭記》中獲得靈感,所以他停止了寫作,開始等待。值得註意的是,批語指出,不讀《余雄侯文》是不可能給這首詩加評論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該書審批者“停筆等待”。那麽“余雄侯文”是什麽意思呢?指的是下回,也就是第二十八回開頭的壹段,講的是寶玉在山坡上聽黛玉唱的這首詩時的感受。它的文字說:

.....而是先點頭嘆息;聽到“儂今日埋花,埋時知是誰”和“不為我悲歌,花落人亡不知何時”這兩句話後,我感到害怕,順著山坡往下掉,把落下的花撒了壹地。想象壹下林黛玉美麗的臉龐,在以後不可能找到的時候,我寧願心碎!當黛玉終於找不到的時候,就推給別人,比如寶釵、香菱、襲人等。,或者在不可能找到的時候。當寶釵等人終究找不到的時候,又如何能相安無事?而且我還不知道要去哪裏,那我就不知道我姓誰了,司楚,司遠,華斯,劉四!於是,壹而二,二而三,反復懇求,真不知道這時候為什麽要等傻事,什麽都不知道,好逃離塵網,解釋(解脫)這份悲傷。

寶玉聽《葬花》的預感是“黛玉永不見”,然後引申到別人,自己大觀園的花柳等。可見,說書法家“不是寶玉,怎麽會寫”的意思,是指出這首詩不是泛泛之言,要想到黛玉和寶玉壹樣無處可尋,才能理解詩中所蘊含的真諦。可見《葬花》其實是林黛玉寫的壹首詩。這壹點可以從《題紅樓夢》中的絕句中得到證明,這些絕句是作者同時代的人寫的,很可能也是作者的朋友寫的。他的詩說:“壹首悲傷的葬禮詩,似乎成真而我不知道。有壹縷為愛而死,醒來繼續長紅綾?”“好像是真的”,只有知道作者寫的黛玉之死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過去,我們認為益銘可能無法像閻誌那樣讀完整部小說。現在看來,他極有可能看完了後半部手稿,或者至少聽作者交往的圈子裏的人詳細講了後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說伊名絕句中提到的事如“聚如春夢散如煙”“石無靈氣歸山”等,我們還可以通過推測來認識,那麽我們就可以寫出寶玉窮困潦倒的“王孫瘦骨嶙峋”和他的定罪導致他心中的人不幸而死的“恥於史基倫”等詩句。上面引用的詩中最後兩句也是如此:說,他真的希望死而復生的“為愛而死”能救黛玉,讓寶和戴這對戀人成親,把月下老人握著的那根被割斷的紅絲繩重新接上。試想,只要“沈底杯”能起來,“紅綾”就能延續,這和後來的書續集把寶、戴的悲劇想象成非自願結婚的原因是不同的。如果壹切如程維遠和高鶚編的續集所寫,寶玉已經屬於他了。“沈”黛玉有什麽用?難道為了讓她成為“寶兒阿姨”而“續紅綾”?

這首詩《儂今葬花笑。他下葬的時候認識誰?”?.....“在幾個句子的結尾,比如書中重復了好幾遍,特別強調連學寫鸚鵡背詩也提到,已知美人老死的日期確實是在春花落之時,而且不是虛詞。同時,這裏說的是“他葬的時候知道是誰”,前面說的是“香消玉殞誰有憐香惜玉”“壹次流浪難尋”等等。,所以毫無疑問,黛玉死於和晴雯壹樣非常淒慘孤獨的境地。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忙得顧不上寶玉的婚禮。相反,寶玉和鳳姐都是因為避禍才流落在外的。那是“家破人亡,不談親人”“各得其門”的日子。詩中“楊柳與豆莢皆來自芳菲,無論桃飄與李飛”或此意三月香巢已築,梁間燕太無情。雖然明年的花可以啄,但是很難把握“誰也不能去梁空巢”這句話的意思,本來就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很難把握意思。如果妳把它看作壹個預言,現在就更清楚了。大概到了春天,包和戴的婚事已經基本定了,也就是所謂的“香巢已築”,可是到了秋天,就發生了壹件事,就像梁燕之間的燕子無情地飛走了,被迫離家出走。於是,她感嘆“難以離開花鳥的靈魂”,幻想自己能“在威脅下生出翅膀”,隨她而去。她哭了壹天壹夜,最後“眼淚都流盡了。”這樣,“花落人死不知何時”,拿“花落”和黛玉、“人死”來比喻寶玉,是完全恰當的。每當寶玉遭遇所謂的“醜禍”,總有別人會倒黴,先是金釧兒,然後是晴雯,最後輪到黛玉。所以詩中有“質潔而潔,勝於陷溝”的雙關,可以用來解釋和說明氣。次年秋,寶玉回到賈府,發現弘毅庭院“紅、瘦、綠”,瀟湘館更是壹片“落葉寒煙”的淒涼景象。黛玉閨房同寶玉絳軒,只見“蛛網覆雕梁”。雖然寶釵依然存在,而且將來會成為她的“金婚”,但這又怎麽能彌補寶玉“喪子”所帶來的巨大精神痛苦呢?”雖然明年的花可以啄,但是人是不可能去梁的空巢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以上只是從胖評提到的線索中可以確認的壹些細節,可能都不那麽貼切,但這首詩壹定要照顧到寶黛的悲劇情節,這大概不是主觀臆斷。

其實“似乎成真”的詩還不止於此。黛玉的《再會。《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也有這種性質。前者似乎很不幸地說她後來離開了寶玉,後者似乎是她“含淚而死”結局的預寫照。

有人說《葬花詩》脫胎於唐寅的兩首詩,詩歌當然有繼承和借鑒,但文藝創作的“源”與“流”的關系不應顛倒。說到在某些遣詞造句和藝術風格上對前人作品的運用,實在不必在明代的藏書中去尋找。借用和運用初唐劉希夷《待北白頭翁》中“今年花色變,明年花再開”“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還不夠嗎?就是埋花的情節不壹定遵循唐寅在藥欄東岸埋牡丹花的故事。作者的祖父曹寅有壹首“孤墳埋桃花百年”的詩,這還不足以激發他的想法嗎?但這些都是“流”,只用。它們既不能代表詩歌的主體精神,也不能代替作者脫離現實生活的創作。更何況,如上所述,作者在這首詩中的別出心裁,並不在於那些傷春惜花之詞的纏綿悱惻。

當然,《葬花》中的消極抑郁情緒也極其強烈,不容忽視,對缺乏分析能力的讀者產生了不良影響。雖然這種情感完全符合林黛玉在藝術上的環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畢竟因為作者有意識地通過他所愛的人的口來表達自己的生命體驗感,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自己思想的弱點。我們同情林黛玉,但同時也看到這個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在思想感情上是非常脆弱的。

3.妳認為哪首揭示人物命運的詩最晦澀難懂,理解上的差異最大?

十首懷舊絕句

薛寶琴經常吹噓說,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做生意,足跡很廣,知識也很多。這是可信的。但是,說《懷鄉十首》都是妳經歷過的地方的古跡,那是騙人的。且不說她有沒有可能北去內蒙古呼和浩特,南去嬌嬌,就是像普陀寺和梅花觀本的傳奇作者所編的那樣,怎麽去找古跡呢?李紈關於“觀復的墳墓很多”的解釋只是為了掩蓋她的恥辱。而對自己童年經歷的吹噓,與懷古詩整體的低情調是壹致的,都反映了她原生家庭的每況愈下,否則為何會投奔賈家?然而,她眼前所過的,永遠是貴族小姐的奢華生活。她真正難過的日子,會隨著四大家族的沒落而到來。那時,她將再次遠走他鄉,她將懷著無比悲傷的心情回憶大觀園的生活。這壹點留待《振國女兒詩》中說。薛寶釵對她的《浦東寺》和《梅花觀》兩首詩持批評態度,說史書上沒有考,“我們不太了解”。她讓她再作兩首詩,三言兩語就把寶釵的辯護人的臉畫得非常生動。黛玉笑她“做作”,是個破字。

《懷古詩》真的是為了反思古代愛情,做春燈謎嗎?恐怕不行。鄉愁絕句不是真正的歷史頌歌,其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欣賞也不壹定代表作者或小說的歷史觀。如果硬要從這方面來討論,那就勉為其難了。我們還提出了對這些詩的另壹種看法,因為需要進壹步討論,所以寫在“預備”中,以供參考。後面的《五首美麗的歌》也模仿了這壹點。

4.妳覺得哪首詩通過揭示人物命運更容易理解?

《紅樓夢》

紅樓夢十二篇,加上前面的引言和後面的結局,就* * *十四篇了。中間的十二首歌,分別唱出金陵十二釵,暗示了她們的人生經歷和對她們的評價。這些歌曲和《金陵十二釵判詞》壹樣,為了解人物歷史、劇情發展、四大家族的徹底覆滅提供了重要線索。這首曲子是太虛幻境後宮十二個舞女被警察指示“敲板按銀箏”唱給寶玉聽的。寶玉拿著《紅樓夢》的手稿,“邊聽其歌邊看文本”,聽完還是不知道它說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