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遊牧文明全球化體系的第壹次嘗試忽必烈是誰?

遊牧文明全球化體系的第壹次嘗試忽必烈是誰?

有朋友經常問忽必烈誰是成吉思汗。答案很簡單: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成吉思汗是世界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蒙元帝國的創始人。他真名叫鐵木真,姓博爾濟吉特金,齊顏氏,蒙古族,元朝追到寺名毛。在蒙古語中,“成基斯”的意思是“大海”,贊美他像大海壹樣偉大。生於1162,卒於1227年8月25日。

忽必烈汗,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元朝的開創者,被蒙古人尊稱為“雪禪可汗”。同時他也是蒙古的第五任可汗。他是拖雷的第四個兒子,而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第四個兒子。生於1215年9月23日,死於1294年2月8日。

1206年,成吉思汗搭載蒙古帝國大汗,統壹蒙古各部落。在他的統治時期,征服區域西至黑海沿岸,東至幾乎整個東亞,成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之壹。

成吉思汗和他的孫子建立的蒙古帝國包括中國的元朝、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國外的欽察汗國、伊爾克汗國。其領土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至西伯利亞,南至中南半島,總面積約3000萬平方公裏。被征服的領土覆蓋了當今世界3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包括中華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羅馬文明在內的世界多個古國。

1995 65438+2月31成吉思汗被《華盛頓郵報》選為“千年第壹人”。這個結論是以“人類文明史上第二個1000年(1000-1999)是誰縮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為標準的。

成吉思汗及其後代連續40余年發動了壹系列西征戰爭,建立了龐大的蒙元帝國,將東西方連成壹體,成為“千年第壹人”。

為什麽蒙古人這幾十年征服的土地和人口比羅馬人400年征服的還多?

成吉思汗曾經問過他的長子博爾吉金·術赤,誰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人?博爾吉金·術赤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成吉思汗說,不然,打敗敵人,奪取他的壹切,看到親人哭泣,接受妻女,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成吉思汗並不認為這種誇張的描述是對他的貶損。通過文人之筆傳播恐懼,是他的壹種有效方式。蒙古人正在利用恐怖宣傳來加速他們的征服。

成吉思汗作為壹個視戰爭為生產的遊牧民族,把搶劫破壞作為國策,出於森林獵人視天下財物為獵物的天性。

在森林部落中,搶劫等同於打獵,這是天經地義的。成吉思汗的部落曾經生活在西伯利亞北部的森林和草原交界處,屬於森林蒙古人,他們的文明不如草原蒙古人。每年獵物稀少的時候,他們都會出草原去搶其他人。這種建立在掠奪基礎上的生活方式壹直被認為是野蠻的。

其實這並不是野蠻,而是我們天性中誰獵殺族群。森林蒙古人對抗外星人不是真正的戰爭,也不是出於世仇。目標是貨物而不是殺人。所以他們行動更快,思維更聰明,鬥誌更勇。

如何統治這個龐大的蒙元帝國,其政治基礎是什麽。我們可以從成吉思汗的巴朱零那諾和美國的五月花契約中得到啟示。

1203年,成吉思汗和王罕爭權奪利,王罕殺了他,所有的親人都拋棄了他。他逃到巴蜀朱娜湖,身邊只有19個人。所有人都跑到巴蜀朱娜湖邊,這時壹匹野馬出現了,它殺死了筋疲力盡的人們。吃了野馬肉後,成吉思汗高擎著巴蜀朱娜的泥水。這就是著名的“巴蜀朱娜誓約”。

這壹事件對蒙古人來說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當時的戈壁草原在11世紀還沒有統壹的蒙古族,很多小部落分散在這裏。血緣關系是最高的社會準則,血緣關系越密切,關系越密切。這19個人來自9個不同的部落,包括基督徒(聶斯脫裏教)和巫師,以及穆斯林和佛教徒。按照傳統習慣,是不可能結盟的,但成吉思汗的誓言和行動打破了這種約束。

成吉思汗和他的兄弟們的巴蜀朱娜誓言建立在相互承諾和忠誠的基礎上,超越了血緣關系、種族區別和宗教信仰。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壹個得力助手拋棄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也從來沒有懲罰或傷害過任何壹個得力助手。在歷史上偉大的國王和征服者中,這種忠誠的記錄是獨壹無二的。

我們來看看美國的五月花公約:1620 165438+10月11。在海上漂流了66天後,壹艘來自英國的名為“五月花”的英國三桅大帆船駛近了美國的土地。登陸前,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性簽署了壹份公約,被稱為“五月花公約”。這個公約成為日後美國無數自治公約中的第壹個。它的簽署方式和內容代表了人民可以憑自己的意誌決定自治管理的方式,而不再由淩駕於人民之上的權力決定。

五月花公約在這裏創造了壹個自我管理的社會結構,隱含了很多王權和神權時代的民主信仰。這是美國歷史上第壹份重要的政治文件。這個慣例從開始到現在壹直影響著美國。它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也是美國信仰自由和法律自由的根本原因。

《巴巴·朱娜承諾》和《五月花公約》的精神和內涵是相同的,都是基於個人選擇和相互承諾,反映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種關系成為成吉思汗部* * *的新象征,最終成為蒙古帝國內部統壹的基礎,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的政治基礎。

蒙元帝國全球化體系初探。由於巴魯朱娜誓約的巨大影響,蒙古帝國的統治者采取了務實的風格來處理龐大帝國的各種關系,務實的精神也使他們不在乎意識形態問題。蒙元帝國實行宗教寬容政策,不設立意識形態偶像,不定意識形態罪,也不把自己的制度強加於壹切臣民。例如,天文學是否符合聖經,寫作是否符合文言文的規則,繪畫是否需要伊瑪目的批準,這些都無關緊要。他們只是強制推行技術、農業知識和新的國際規範,打破了地方精英對思想的壟斷。

蒙元帝國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境內民族眾多,使得宗教多元化。正是蒙元帝國對中國的各種宗教基本采取放任態度,甚至以禮相待,極大地促進了宗教的傳播和發展。例如,在元朝的領土上,各種佛教,包括漢傳佛教、喇嘛教、道教和安百裏教,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東西方商業往來和神職人員交流頻繁,來自西方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影響逐漸增大。

蒙古人怎麽會這樣?顯然,這與蒙元帝國崛起之初技術落後,文化優越感不足有關。

當時的中國、波斯、阿拉伯國家都是文化和科技發達的地區。盡管他們之間有商業往來,但各自文化的傳統障礙也阻礙了新技術和新概念的傳播。比如蒙古元朝以前,印刷、紙幣、火器、自由貿易、外交豁免權只存在於個別地區,由蒙古元帝國推動,形成了現代世界體系的基礎。蒙元時期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前所未有的,與近代美國的崛起頗為相似,值得思考。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元朝,形成聯邦制政體。

成吉思汗最終認可了文明世界的價值體系,沒有用武力征服世界。在長期的征服過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標從早期的搶劫轉變,逐漸形成了在世界範圍內建立統壹帝國的使命感。成吉思汗告訴他的後代,他最重要的教訓是,打敗壹支軍隊並不意味著征服壹個國家。妳只有贏得民心才能征服它。

忽必烈接受並理解了祖父成吉思汗的教導,不再以開疆拓土為唯壹目標。1271至元八年,取易經義為“大幹元”,建國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汗的歷史功績在於他對中國文化的接受。他是為數不多的能夠重視中國文化,推崇儒家思想的蒙古統治者。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了比宋律更溫和、更人道的刑法制度。他雖然出身遊牧民族,但非常重視中原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因此,忽必烈是新秩序的成功建立者。

凱爾·波洛尊崇忽必烈為“所有君主中的偉大君主或皇帝”,稱贊忽必烈是“自人類的遠祖亞當以來,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擁有人、土地和貨物的強大君主”,認為是“他有權以此名命名”。

馬克思指出,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被征服民族的高文明所征服,這是壹條永恒的歷史規律。

恩格斯曾經說過:在長期的征服中,比較野蠻的征服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得不適應征服後比較高的經濟狀況;他們被征服者同化了,大多數人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語言。

中國的歷史事實,從蒙古人建立元朝,滿族人建立清朝,中國統壹中原,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結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