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月球上的腳印教案

月球上的腳印教案

19月球上的腳印

文本討論

第壹,整體把握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願望,由此產生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飛船終於將人類的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這篇論文真實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這是壹篇有趣的科普短文。讀它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本文以敘事為主,清晰生動地描述了登月的全過程。可以說,吸引人是這篇論文的突出特點。

首先,登月本身就很吸引人,尤其是對年輕學生來說。月球上有什麽?人怎樣才能登上月球?宇宙飛船是如何制造的?萬壹出事飛不回來怎麽辦?宇航員以高達每秒10.5公裏的速度飛行時是什麽感覺?宇航員在飛行過程中如何進食?排便怎麽處理?等等,壹系列的問題都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註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很多問題(即使老師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也沒關系),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因此,“激發興趣”是本文的重點。老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壹個更新的登月計劃,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合邏輯的,這是很有價值的。

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閱讀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集中程度。老師可以讀壹些句子作為引導。比如阿姆斯特朗的名言:“這壹小步,是壹個人的壹小步;對全人類來說是壹個巨大的飛躍。”教師應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如何完整生動地描述壹個事物?這篇文章提供了壹個很好的例子。首先是渲染。文章第1、2段的渲染,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有明確的時間線索。作者從第三段“今年7月16”開始,按時間順序,甚至在幾分幾秒內,詳細敘述了登月的全過程。這使得讀者能夠詳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說,按時間順序敘述是這篇寫作的另壹個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這篇論文的第三個突出特點。語言的生動表達如下:1。恰當的描述。作者在寫到火箭發射前的情景時寫道:“火箭像巨人壹樣巍然屹立,尖端直指藍天,高達100多米。”由此可見火箭高大雄壯的姿態。作者在寫到火箭在太空中飛行時寫道:“宇宙飛船像壹艘孤獨的小船在太空中緩慢行進。它飛了...飛了起來...從宇宙飛船上,妳可以看到美麗的月亮在望。它有著美麗的銀色光芒,靜靜地懸掛在飛船上方。”這種描述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2.用數字說話。作者詳細列舉了壹系列數字,可以幫助讀者增長見識,因為這些數字很吸引人。比如三級火箭的速度分別是6.8,7.67,10.5,能讓學生做白日夢。3.敘述中有論據。在敘事中適當插入壹些議論文的句子,可以加深理解,畫龍點睛。例如,在第4段中,作者寫道:“壹個偉大的時代即將到來...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長的旅行。”再比如第11段:“這是壹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的壹大進步。.....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裏程碑。”這種帶議論的敘述,是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點。

二、問題研究

傳統的語文教學喜歡把課文分成幾段。這種做法雖然有其合理性,但往往會陷入壹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沒有必要將某些文本分成段落。像這篇文章,因為時間線索非常清晰,學生可以充分看到事件發展的階段,老師也不用花精力去分段。即使分開,也沒有實際意義。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另外,人類已經不止壹次登上月球,老師可以適當向學生介紹其他相關信息,或者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還有,有人寫文章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個大騙局。也有人說登月的壹些照片是假的。老師只需要了解壹點這些想法,就不用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壹旦學生問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證明,因為證實的過程就是鍛煉的過程。

實踐說明

快速默讀課文,試著畫出登月全過程示意圖,並做簡要說明。

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只要妳能按時間順序畫出示意圖。說明文字應簡明扼要。

二、閱讀以下段落,與同學討論:為什麽說人類首次登月“是全人類的巨大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裏程碑?

1.這壹小步,是壹個人的壹小步;這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壹個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壹步,也是踏上太陽系的行星,最後踏上太空的其他行星。“對壹個人來說,是壹小步”,這句話是事實,“對全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是對未來的希望。(奧爾德林)

3.21 ~ 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亮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和谷物,並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亮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氦3並運回地球,利用這些熱能發電,供應整個地球所需的電力。人類還將發展旅遊業,讓地球人參觀月亮村。(賀作秀)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考察學生對登月活動重大意義的理解。在此之前,人類曾幻想過去月球,產生過許多神話傳說和科幻作品,但從未真正去過地球以外的星球。“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讓人類的夢想成真,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預示著現代科技已經達到外太空的發展水平,人類不會局限於地球,未來是光明的。同學們愛怎麽答就怎麽答。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根據以下情況,展開想象,寫壹段壹兩百字的文字。

妳駕駛著宇宙飛船,在茫茫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妳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妳看到壹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這個題目主要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老師不要對學生的想象力施加任何限制,文字要盡量生動。

教學建議

第壹,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準備壹些教學課件,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本課程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可考慮與本單元綜合學習“探索月球奧秘”壹並進行。

第三,教學生如何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整篇課文,總結課文內容,看誰總結的全面正確。

第四,開展壹次口語活動。請壹個或幾個學生跟進登月的全過程。報告的內容可以根據這篇文章,並參考其他有關材料。

相關數據

壹、從“水星”計劃到“阿波羅”登月計劃

為了尋求和保持“太空領先地位”,美國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了蘇聯,並自195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建立以來實施了壹系列載人航天計劃。

“水星”計劃是美國第壹個載人航天計劃,從65438年到0958年。鑒於當時與蘇聯競爭的緊迫形勢,該計劃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盡可能利用已經掌握的技術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和簡單可靠的方式先把人送上天空。但實際上,蘇聯在1961年4月將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天空並成功完成在軌飛行時,水星飛船還處於無人試驗階段,直到1962年才進行了首次載人在軌飛行。“水星”項目以1963結束,* * *完成了25次飛行測試,包括4次動物飛行、2次載人彈道飛行和4次載人軌道飛行,耗資約4億美元。

美國通過“水星”計劃,證明了人可以在太空環境中生存並有效地駕駛飛船,也獲得了載人飛船設計的初步經驗。但在這壹輪載人航天競賽中,輸給了蘇聯,突出表現為載人航天時間落後於蘇聯,航天運載能力也處於劣勢。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韋恩赫·馮·布勞恩等火箭專家論證了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剛剛超過前蘇聯能力的目標是載人登月。於是,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

作為從“水星”到“阿波羅”項目的過渡,美國實施了從19611到19661的“雙子座”項目。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發展載人登月技術,訓練航天員長期飛行和出艙活動的能力。該計劃歷時5年,共完成10次繞地球軌道載人飛行,每次2人,耗資1.28億美元。此外,美國還研制了火星車、勘測者號、月球軌道器、無人月球探測器、土星家族重型運載火箭,以及由逃逸系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的阿波羅飛船,為1969年將人送上月球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阿波羅”計劃從1961實施到1972,耗資240億美元完成了6次登月任務,將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既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標,又促進了美國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和管理科學。但“阿波羅”計劃耗資太大,幾乎占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60年代全部經費的3/5,嚴重影響了美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的發展,迫使美國重新考慮下壹步的航天目標。

2.“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航天史上的驚人之作。

前蘇聯在1957年首先發射了世界上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然後在1961年將第壹個人類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表面上看,前蘇聯在航天領域屢奪金牌,遙遙領先。這大大刺激了技術實力雄厚的美國人,連美國總統肯尼迪都驚呼:“我們落後了!”

為了打破前蘇聯的太空優勢,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甘乃迪批準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劃,並在國會大膽提出了1970年前前蘇聯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務。肯尼迪以坦率的態度警告美國人民,沒有任何壹位美國總統,除非他們有毅力跑完全程,否則他們不會接受這項任務。這項任務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即著名的“阿波羅”載人探月計劃。

為了研制大型運載火箭,著名的火箭專家布勞恩和他的四人小組被劃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同時,政府撥款654.38+0.4億美元用於土星五號火箭的研發。在後來的日子裏,盡管失敗,意外和來自某些方面的嚴厲批評,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府從未動搖他們支持阿波羅的計劃。他們下定決心,壹定要“把蘇聯人扔上月球”,為自己屢戰屢敗感到羞恥。

肯尼迪的繼任者約翰遜也表現出對阿波羅計劃毫不動搖的關註和支持,即使該計劃的政治利益受到質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沒有任何壹項國家政策得到如此持續而堅定的支持。

阿波羅計劃早在1957年就有了構想。1960左右,人們認為登月只有兩種方式:壹種是“直接登月”,另壹種是從地球軌道發射站發射。後來,蘭利實驗室壹位名叫霍波特(Hobolt)的工程師提出了壹種完全不同的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即壹個相對較小的航天器從月球軌道下降到月球,在完成探測任務後返回地球,然後在月球軌道與母船交會對接。經過激烈的內部爭論,霍波特的想法被采納了。據保守估計,這種技術方法使阿波羅登月提前了至少兩年。

在登月艙的最初設計中,每個宇航員座位前面的艙壁上安排了兩個窗口。壹個更大的側窗與宇航員的眼睛齊平。因為航天員是坐著的,所以窗戶到航天員眼睛的距離是60厘米。較小的側窗靠近宇航員的膝蓋。兩名航天員前方的四個側窗總面積為11平方米。這個設計很不理想。首先,因為舷窗總面積太大,太陽光照射,減少面積會影響航天員的視力;其次,由於窗口距離航天員眼睛較遠,視野非常有限,航天員在登月過程中觀察著陸點的難度很大。此外,由於窗戶又大又重,侵占了其他設備的重量。

為了找到壹個合理的設計方案,使窗戶更小、更輕、視野更好,設計師們絞盡腦汁,經常為此爭論不休。有壹天,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喬治·富蘭克林抱怨說,從登月艙與服務艙和指令艙分離到登陸月球的總時間只有1小時,甚至更少。宇航員為什麽要坐著和站著?!“站著?”是的,站著!壹個投訴為設計師們打開了道路。壹個新的合理的新方案就這樣產生了。宇航員站立可以使眼睛靠近窗戶向外看,視野大大擴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車窗設計得較小,從而減輕重量。找個地方弄真的很難,而且壹點力氣都沒有!

“阿波羅”計劃是壹項宏偉的任務。沒有壹個單位、部門、公司可以單獨完成。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約有40萬人和2萬多家公司參與,總成本為23.98美元+0.5億。

(摘自新浪科技2006年2月1日5438+5)

第三,阿姆斯特朗

如果有人問妳:“妳知道什麽動物飛得最高嗎?”很多人肯定會回答:“雄鷹飛得最高。”如果有人告訴妳老鷹能飛向月球,妳肯定會認為這個人腦子有問題。

1969年7月20日,壹位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國人向全人類報告了壹個消息,鷹已經飛向月球。當時聽到消息的人都知道他腦子沒毛病,報道的消息也確實是真的。

當然,阿姆斯特朗說的不是壹只普通的鷹,而是美國的“阿波羅11”登月飛船。地球上十幾億人通過電視直播,看著阿姆斯特朗慢慢走下飛船,小心翼翼地把腳放在月球表面。“這壹小步,是壹個人的壹小步;但對全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壹步!”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成為人類征服月球的偉大宣言。

作為第壹只飛向月球的太空鷹,阿姆斯特朗不愧為全人類的英雄。

尼爾·阿姆斯特朗,1930出生於俄亥俄州的壹個小鎮。小尼爾從小就對飛行著迷。15歲開始上飛行課,學費都是自己打工賺的。因為學習成績優秀,16歲拿到了實習飛行員的駕照。那時候他連駕照都還沒考到。用中文來說,小尼爾在學會走路之前已經學會了跑。

1947阿姆斯特朗高中畢業後,獲得了美國海軍的獎學金,進入了著名的普渡大學。1949小尼爾應征入伍,正式成為美國海軍飛行員。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阿姆斯特朗駕駛過200多架飛機,包括滑翔機、直升機、噴氣式飛機等。最著名的型號是X15超高速火箭飛機,時速6500公裏..在此期間,阿姆斯特朗還在工作之余順利完成了南加州大學的研究生課程,獲得了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1962年,阿姆斯壯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選中,成為第二批美國宇航員。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作為飛船指令長,和斯科特壹起駕駛雙子座8號飛船與太空中的壹顆衛星對接。成功對接後,飛船突然開始旋轉。阿姆斯特朗駕駛飛船脫離了衛星,但飛船仍然在太空中翻筋鬥。阿姆斯特朗啟動了16噴氣推進器中的壹個,飛船還在旋轉。他們再次啟動第二個推進器,30分鐘後,飛船終於穩定下來。根據地面中心指令,他們終止飛行任務,成功飛回地面,降落在西太平洋指定水域。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駕駛阿波羅11飛船,開始了人類征服月球的首次壯舉。7月21日,他們到達月球“靜海”預定著陸點,即將著陸。突然,他們發現飛船下方有壹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坑裏滿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如果強行著陸,他們的登月艙很可能會被這些石頭砸碎,如果繼續往前飛,燃料就所剩無幾了。阿姆斯特朗應付緊急情況的能力再次得到了發揮。他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將飛船改為手動駕駛。飛了大約20秒後,他在6公裏外找到了壹個相對平坦的地方。由於高度緊張,他的心率已經從每分鐘77次上升到156。

登月艙最終安全著陸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立即向地球報告:“休斯敦,我們在月球上的‘靜海’號上報告,鷹已經著陸!”

經過幾個小時的準備,阿姆斯特朗第壹個走出登月艙,用他特制的大膠鞋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壹個腳印。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開始緊鑼密鼓地工作,將壹些科學儀器放在月球表面,包括宇宙射線計數器、地震儀和激光反射器。他們拍了很多照片,收集了壹些月球土壤和巖石樣本。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個多小時後,他們返回了登月艙。

7月25日,他們三人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首次征服其他星球的壯舉。

1971年,阿姆斯壯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退休,成為辛辛那提大學的航空工程教授。1981年從辛辛那提大學退休,出任航空計算機技術公司總裁。1993年,航天鷹被有關部門選中,進入美國宇航員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