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元代古詩詞代表人物的歷史背景作品

元代古詩詞代表人物的歷史背景作品

人物:馬致遠

歷史背景:馬致遠(後約1250—1321),字千裏,名東裏,(名不詳,字深遠,後稱“東裏”),漢族,元大都(今北京),元代戲曲作家。他的時代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他的生年約為至元1250,卒年約為太治元年1321。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傑”。

基本信息:

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大多是北京人。因為《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肖像

被稱為秋思的始祖(七年級人教版語文15課程四大古詩之壹)。雜劇15種,其中《漢宮秋》是他的代表作。散曲120余首,包括東麗樂府系列。年輕時仕途坎坷,中年時是書生。他曾在浙江為官,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任。晚年,馬致遠不滿時局,隱居鄉間,以杯自娛,死後葬於祖居。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於功名,有“濟世取雲手”的政治抱負,但始終沒有實現。漂泊20年,看透人生榮辱,繼而想到隱退林泉,晚年過著“林中友”“外人”的悠閑生活。馬致遠早年參與雜劇創作,是貞元書社主要成員。他與王伯承、、華、李洱都有交往,是當時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壹。(四人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長期從事雜劇創作,名氣也很大,有“頭號作曲家”之稱。現存作品65,438+06種,包括《漢宮秋》、《贊福碑》、《嶽陽樓記》、《衫淚》、《陳摶高眠》、《任鳳子》、與合作的《黃梁夢》、《紅字》和《花》等。最著名的是《漢宮秋》。散曲有東籬樂府。《天凈沙·秋思》這首詩膾炙人口,巧妙自然,無雕琢痕跡。[1]

作品:他的很多作品應該是最有名的。

粵調景甜沙秋思

天津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枯死的藤蔓,老樹,微弱的烏鴉,

小橋流水,

古道西風瘦子。

太陽下山了,

心碎的人在世界的盡頭。[5]

(1)枯萎的藤蔓

:枯萎的樹枝和藤蔓。黑烏鴉:黃昏時返回巢中的烏鴉。昏:傍晚。

(2)人:農民。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溫暖家庭的向往。

(3)古道:已廢棄,不能再用的舊驛道(路)。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壹匹瘦馬。

(4)傷心欲絕的人:形容極度悲傷的人,指在世界各地流浪,極度悲傷的旅人。

天涯:天涯,很遠的地方。

翻譯

遠遠望去,黃昏的烏鴉在尋找老藤棲息。仔細壹看,小橋流水旁都有人居住。在他們面前,只有壹匹瘦馬載著壹個漂泊的遊子,在古老的秋風路上緩緩行走。看著夕陽的余暉,在外漂泊的心碎的人,在世界各地流浪。[5]

我希望它能被采納。謝謝妳。做信息檢查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