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歌體裁來看,杜甫是壹位風格多樣的詩人。他能自如地運用五言、七言、古文、格律詩、絕句,尤其是古文和格律體。杜甫寫得很好。他經常用這種體裁將敘事、抒情、議論融為壹體,杜甫對七律的貢獻尤為突出。
杜甫以前的七律,大多是謳歌或娛樂作品。他不僅用七律來描繪自然風光,還用七律來解惑、賞曲。他還用七律表達政治內容,哀嘆時事,批判政治,表達憂國憂民的思想。在藝術上,杜甫以前的七律是壹味的唯美飄逸,而杜甫創造了悲壯慷慨的風格,將七律的創作推向了高潮。
主流觀點認為,杜甫的詩風格沈郁,語言精煉,格律嚴謹,工藝嫻熟,感情真摯,談吐素雅,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生動。
對杜甫詩歌的進壹步研究表明,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他對儒家思想的堅守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杜甫正處於全盛時期的末期,年輕時他雄心勃勃,“登上頂峰壹窺,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敗,仕途不吉利。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也使杜甫的詩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向現實主義靠近。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文字優美,人稱少陵夜老,在世界上被稱為“杜工部”、“杜少陵”。他出生於河南省福貢縣(今河南省鞏義市),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和李白壹起被稱為“杜麗”,為了區別於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詩約65,438+0,400首被保存下來,詩歌技巧精湛,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德高望重,影響深遠。759-766年居成都,後人以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