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西體”是指宋真宗時期以李商隱為研究對象的詩歌流派。以《昆西賞集》命名的體,以楊儀、和錢為代表,特別註意模仿李商隱的詩風,華麗典雅,壹度風靡壹時。
這些詩歌流派過於註重對唐詩風格的模仿,而未能抓住其精髓。所以不成氣候,歐陽修是影響宋詩風格形成的詩人。
歐陽修是北宋第壹個在詩歌、詞、文學、文學思想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偉人。歐陽修的詩歌深受李白、韓愈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散論特征,集議論、敘事、抒情於壹體。
歐陽修的詩反映了現實,但更多的是表達個人的生活感受和經歷,尤其是他貶謫期間寫的詩。
歐陽修的詩多以散文和議論的形式寫成,如他的《曹雲》中的“門外雪消,千山綠,二月花在河邊晴”。寂寞透著壹派生機,那麽灑脫的情懷,和李白有著綿綿的情緣。
歐陽修的詩大多直白,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自然流暢的風格。
歐陽修喜歡在詩中作評論,並與抒情、筆記相結合,拓展了詩歌的內容,如《戲答元稹》壹詩,形象生動,耐人尋味。
歐陽修的《曲與王作品》和《與曲重和》結構多樣,論述深刻。他們繼承了韓愈以文為詩的傳統,為宋代展現了新的景象,開創了新的基調。
梅、、王安石等人,以歐陽修為主要領袖,為宋* * *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梅是壹位勤奮的詩人,他追求平淡的風格。用他自己的話說,“詩無古今,平淡而難。”。從他的詩《廬山之旅》和《東西》中,可以看出他平淡詩境的特點。他的《田》、《如粉貧女》等詩,與杜甫的《三官三別》風格相近。
蘇舜欽和梅姚晨壹起被提及,被稱為“梅蘇”。蘇舜欽有著“奇怪的外表”和堅強的性格,他的生活很艱難。晚年,他自己建了滄浪亭來放松自己。他的詩往往表面看起來豪放激昂,實則蘊含著難以小覷的無奈。他早年寫過壹首詩《對酒》,直接表達了個人的失意。
王安石的詩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壹是做官時主要寫政治詩,如《河北人》、《采鹽》。他也寫了很多詩。其中,《費明曲》最為著名。在第壹首歌中,他壹掃歷代詩人寫王昭君懷戀妳的恩情,怨而不怒的傳統觀點。
明妃初出漢宮時,眼眶濕潤。
低慮影無彩,王也沒辦法。
回來就埋怨丹青的手。我這輩子見過幾次?
我無法理解這個意思,所以我白白殺了毛延壽。
去而知之,不歸,憐漢宮衣;
……
詩人首先勾勒出古今王昭君絕世佳人的形象,寫出了她只身壹人去異國他鄉,思念故國的悲涼無奈之情。同時,敘事中也透露出詩人人才匱乏的情懷。
王安石後期最有成就的詩歌是壹首罷課後的抒情詩,被稱為“王體”。這些詩新穎獨特,遣詞造句精煉,貼切自然,詩意雋永,如《泛舟瓜州》中的“春風與綠江南岸”壹句,膾炙人口。
歐陽修等人奠定了宋詩的總體風格,使宋詩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蘇軾則以其輝煌的詩作將宋詩推向了高峰。
蘇軾詩歌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典型而全面地展示了宋詩歌創作的成就。蘇軾的政治詩表達了詩人對重大政治社會問題的態度和看法,如《荔枝潭》壹詩,充分顯示了詩人鮮明的政治態度和不畏強權、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
蘇軾的抒情詩,主要反映了詩人艱辛付出、屢遭迫害的不幸經歷和不屈的精神面貌,如《遊金山寺》,描寫了壯美的場面後,抒發了隱居的心情。
蘇軾也寫了大量的山水詩。他以自然之子的激情擁抱自然,以藝術家特有的敏感和靈感觀察和描述自然。他把自己的興趣和心思融入到山水詩中。
“湖上飲楚清後雨”的詩句,形象地描述了西湖風景之美,而“欲拿西湖比西湖,淡妝濃妝總相宜”這句話也成了絕唱。
蘇軾詩歌的藝術成就極高。他的詩想象力豐富,充滿好奇和趣味,比喻新穎巧妙:描寫景物、物態、人情時,都能細致入微,形神兼備,集景、情、事、理於壹爐。
《題西林壁》:“橫看,脊側成峰,遠近不同。不知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整個故事以風景為背景,實現了哲理與形象的高度統壹。
蘇軾對語言的掌握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他對典故的運用,得心應手,都運用得恰到好處,遊刃有余。蘇軾的詩古今皆有,尤以古風和七言律詩見長。
蘇軾的詩歌典型地反映了宋代的成就和優勢。他繼承了歐陽修以古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經驗和梅對平淡日常詩的追求,開創了以理入趣的詩歌創作新方法。
《吳中天賦談》中的時事直敘,《遊金山寺》、《範嬰》中的旅遊直敘,《百步紅》中的景物布置都運用了散文直敘和布局。而《河子遊澠池懷古》既運用了散文的句式,又表現了詩人以辯為詩、以理為詩的能力。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