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教什麽,怎麽教古詩詞。

教什麽,怎麽教古詩詞。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體,古詩詞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比重幾乎相同。以發行量最大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古詩詞47篇,古文4篇,占教材總量的13%;蘇教版教材中,有36首古詩,沒有古文,占總教材的12%。不可否認,這是相當大的比例。那麽,我們不禁認真思考:古詩詞應該怎麽教?

準確理解古詩詞的內容

古詩詞難懂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用詞精煉,二是愛用隱語。謎語是中國詩歌的鼻祖。詩人總是喜歡別人仔細琢磨自己的詩,而讀者總是希望清楚地看到詩中掩蓋的事件。就這樣,兩人的喜好造就了中國古詩中的許多意象和典故。如果教師不知道詩中所包含的典故和詩中出現的事物所表達的意象,他們很容易解讀詩歌。

比如王之渙的《在鷺宿》,很多老師在教這首詩的時候,壹般是這樣解釋詩的含義的:“紅日在山巒起伏的映襯下緩緩落下,奔流的黃河東流。如果我們想看到更遠的地方,我們需要更上壹層樓。”似乎王誌煥只是在向我們傳遞這樣壹種觀念:只有爬得高,才能看得遠。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不是,前兩句還有其他的意思悄悄藏在文字深處。

在這首詩中,“白天”和“黃河向東流”有不同的含義。“白晝”壹般指“生命”和“青春”,“黃河水向東流”寓意著青春的逝去,時光壹去不復返,就像“君不見,黃河水是如何移出天庭,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壹樣。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壹遍這首詩。前兩句是不是在時間的流逝面前隱隱有些無奈?當然,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能沒那麽清楚,但是老師心裏肯定是知道的。

什麽是圖像?關於形象,很多人是這樣理解的:形象是指客觀具體的事物;意義是作者的心靈體驗、思想感情。有獨特的感受,通過內心的想象,在腦海中呈現出壹個鮮明的形象,叫形象。它是壹個民族獨特的文化情懷和獨特的象征意義。如“鴻雁”象征“鄉愁、使者”,“杜甫”象征“晦氣美、憂國憂民、哀慟至誠”,“東籬”象征“脫俗境界”,“菊花”象征“高尚品質”...

詩歌的意象是壹首優美詩歌的基礎。通過想象和聯想,讓學生了解詩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以免對詩歌的意義產生偏差。

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情感。

為了真正理解詩歌中的情感,學生必須進入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