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賀《秋來唐詩》賞析

李賀《秋來唐詩》賞析

《秋來》的作者是李賀,入選全唐詩第390卷。這首詩以佟峰、朽燈、寒素、寒寸、秋墳、仇血等意象構成了壹幅蒼涼交織的畫面,表達了對秋天的悲涼之情,感嘆命運的不幸和報國無門,寫出了作者心中的悲涼和痛苦。全詩抒發了對事物的感情,以浪漫主義和幻想主義的獨特手法,實現了深沈悲憤與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的和諧統壹,體現了李賀詩歌神秘奇特的風格。讓我們讀李賀的《秋來》,欣賞唐詩吧。歡迎閱讀!

原文

秋來

作者:唐李賀

桐風震壯士苦(1),弱燈風緯哭寒(2)。

誰看到清鑒編的書(3)不送花蟲蟲(4)?

今夜直想,雨寒香。

秋墳鬼唱鮑詩[6],恨土千年血。

給…作註解

(1)桐風:指吹過梧桐葉的秋風。勇敢的人:詩人自稱。

(2)光線暗淡:光線暗淡。絡緯:蟲名,俗稱織女,因秋涼而悲號,聲如紡線。

(3)青竹簡:青竹簡。書:指詩人的詩集。竹簡久不讀,蟲蛀於其中。

(4)不送:不讓。花蟲:壹種蛀蝕器皿和書籍的昆蟲。Dù:蟲蛀。

⑸“甜魂”是指前代詩人的靈魂,以表示對詩人的哀悼。書生:詩人指的是自己。

鮑的詩:指南宋時鮑照的詩。鮑照曾寫過“難去”系列詩,表達自己無能的心情。

(7)《恨血》句:《莊子》曰:“長虹死於蜀,藏血,三年成青花。”

翻譯

秋風驚人,壯士奮發圖強,似乎在昏黃的燈下,織女哭著催織寒衣。我用竹簡寫的這本書,以後誰來看,才不會被蟲蛀成粉和洞呢?這個念頭牽扯進來,今夜我的胃會焦躁,雨滴清冷,像古代詩人的靈魂安慰我。在秋夜的墓地上,讀了包的詩,他們的血在泥土裏變成了碧玉,將延續千年。

做出贊賞的評論

在李賀流傳後世的200多首詩中,有十幾首是“鬼”詩。這首詩是壹首“鬼”詩,寫的是詩人在秋天到來時的悲傷情緒,從其陰郁鬼魅的風格來看。

“日月棄人,誌在必得”,這原本是古往今來有智力的人的相同感受。詩人對時間的流逝表現出特別的敏感,以至於秋風吹落梧桐樹樹葉的聲音讓他驚心動魄,無限淒苦。這時殘燈照在墻上,我能聽到墻腳的哀號;那歌聲在詩人聽來仿佛是在織壹塊冰冷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寒涼,歲末將至。在詩的開頭,“秋來”出現在壹個或兩個時期,表達了從“震驚”到“苦澀”的感情。第壹句“怦然心動”,說明詩人的心在強烈地震動。第二句“哭寒素”,壹個寒字,指的不僅僅是當年的寒,還有聽經脈的啼時的心寒。感情上直接繼承了前壹句的“震撼”和“苦澀”。

這壹兩句是全詩的引子。壹個“苦”字,定下了全詩的基調,涵蓋以下六句。“凡讀清鑒編書,不寄花蟲粉空蛾”,第壹句正面提問,第二句反面補充。面對昏暗的燈光,聽著秋天的聲音,詩人感慨萬千。他發出壹聲長長的嘆息:“這些惡心血腥的詩,誰會欣賞,誰不會讓飛蛾白白吃成粉?”感傷的情緒與第壹句中的“苦”字相呼應。

五六句順著上面兩句的意思。詩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深深地被這個沒有知己的世界和沒有主人的英雄的悲哀和痛苦所纏繞和折磨。好像會把九疊回腸拉直。詩人痛苦地沈思著,想著,在漸暗的光線中,他仿佛看到了壹個欣賞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冷雨打在窗上的淅淅瀝瀝聲中,壹位古代詩人的“甜魂”前來向他詢問這位“書生”的情況。這兩句話,詩人的心情極其痛苦,用筆極其復雜。人們習慣用“直覺”和“心碎”來表達悲痛欲絕的感覺。而李賀卻發明了壹個新詞,采用了“腸直”的表達方式,縈繞心頭,直抒胸臆,生動地寫出了詩人深沈而強烈的悲涼,可見其語言之新穎。致敬這種事壹般只有活人才會對死人做,但他反過來說鬼魂是來致敬他這個不幸的活人的,是石破天驚的詩中的奇筆。

“雨寒香,魂掛閱人。”詩人畫了壹幅很悲涼的畫,還有畫外音。風雨中,他仿佛隱約聽到秋墳裏的幽靈,唱著當年鮑照那首表達“長恨歌”的詩,他的遺毒和長虹的碧血壹樣難以驅散。詩人表面上說的是鮑照,其實是借了別人的杯子去澆灌胸中的那塊。有誌之士無才,正是古往今來人們所痛恨的。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從風景到情感都寫得很普通,後半部分則是全詩最輝煌的部分。“今夜思要直”,在牽掛的觸發下,壹個又壹個如夢似幻的幻象頻頻出現在我們眼前,營造出壹種充滿浪漫主義的獨特境界,用幻象描繪感情。詩人深沈的悲憤和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達到了極其和諧的統壹。後半部分在押韻上也與前半部分不同。前半段雖悲悲切切,但仍能唱長歌,喜極而泣,所以選的韻腳只是清音詞“蘇”和“木”這兩個聲調較長,適合表達悲傷的詞。到了後半段,配合著極度痛苦的感情的表達,韻腳從哀怨的長濁字變成了沈郁的短濁字“可”“比”。

這是壹首著名的“鬼”詩。其實,這首詩想表達的不是壹個“鬼”,而是壹個抒情詩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懸、鬼吟詩、恨血變綠等意象,主要是為了表現詩人的苦悶之情。詩人在人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陰間求同源,感情十分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