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抒情詩的發展變化史

中國抒情詩的發展變化史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有***305首。根據音樂的不同,可以分為風、雅、頌三類。“頌”詩是統治者祭祀用的音樂歌曲,包括祭祀祖先的、祭祀山川的、祭祀農民的。“雅”分為雅與不雅,兩者都是用於宴會儀式。內容主要是歌頌歷代英雄,諷刺時政。《風》是《詩經》的精華,收錄了15首地方民歌。

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基礎和北方文化的影響,誕生了偉大的詩人屈原。深受他影響的屈原和宋玉開創了新的詩風。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傑出代表作。

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變成了五七言。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繼《詩經》、《楚辭》之後,漢代出現了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代樂府中有65,438+000多首民歌,其中很多是五言律詩。後來,經籍作家的有意模仿成為魏晉詩歌的主要形式。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從民歌到文人寫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到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五言詩的成熟階段以《古詩十九首》的出現為標誌。古詩十九首不是壹個人壹次的作品。這首詩的內容主要講述離別、相思和對生命短暫的感受。善於抒情,善用比興,是《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色。

阮籍(210-263)建安以後,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愛情詩進壹步奠定了抒情五言詩的基礎。他經常以曲折的詩句表達對國家的憂慮、對災難的恐懼和對世界的回避。與阮籍同時代的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直指黑暗的現實。他們的詩風基本上繼承了“建安體”的傳統。

南北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壹個發展時期,表現為又壹批樂府民歌的出現。它們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這壹時期民歌的總體特點是篇幅短,抒情性大於敘事性。南朝樂府保存下來的詩歌有480多首,壹般都是五言四句詩,幾乎都是情歌。北朝樂府的數量遠不如南朝,但內容之豐富,語言之質樸,風格之雄渾,都是南朝樂府所不能及的。如果說南朝的樂府是壹首浪漫的歌,那麽北朝的樂府就是名副其實的“軍樂”和“戰歌”。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五言四句外,還創制了七言四句絕句,發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北朝最著名的樂府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壹起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寶石”。

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朝近三百年,留下了近五萬首詩,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大概有五六十位。

詩歌沒有像唐代那樣發展輝煌,但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即減少抒情成分,增加敘事和議論成分,強調描寫,廣泛使用散文句法,使詩歌與音樂疏離。

明代詩歌在模仿與反模仿的反復中前行,沒有出現傑出的作品和詩人。

在五四文學革命中,中國現代文學誕生了。經過開拓階段,新詩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形式,以自由詩為主,既有新格律詩,也有象征詩。

40年代後半期,後來被稱為民歌體的新詩在解放區農村成熟。李記和阮的敘事詩體現了新詩的突出成就。

1949新中國成立後,詩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的題材和主題隨著新的生活而產生。詩人滿懷激情地譜寫了壹曲新時代的頌歌。與此同時,新的社會也創造了壹批新的人和全新的詩歌作品。

新時期以來,沈寂十年的詩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景象。詩歌在表達上可以廣泛借鑒,但其形式趨於散漫自由,風格多樣。新時期初期,歡呼勝利和反思歷史的詩歌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傳統,並使之繼續發展。與此同時,壹批年輕詩人,如舒婷、顧城和何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迅速成長起來。他們的詩歌通常表現出壹種隱晦而不尋常的復雜情感,人們稱之為“朦朧詩”。

80年代中後期以後,詩壇出現了自稱“第三代詩人”的現代主義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