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尋根詩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滲透壹點漢字知識,不僅有助於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漢字的形、音、義,還能讓學生領略古代造字家的智慧,使教學更加靈活,更具文化性。壹、找到根源,正確解讀我們現在的識字教學,大多是機械教學,死記硬背,重形式輕意義,重興趣輕道理。王寧教授認為:“隨意講漢字,只在乎好玩,不管科學;壹時很容易記住,不管合理不合理。最後都是之前教的,過幾年再糾正清理。這當然不是壹個好主意。“小時候學‘趙’字的時候,有這麽壹句順口溜:‘壹個日本人拿了壹把刀,殺了壹個人,流了四滴血。“至今仍被學生們津津樂道,也被很多老師作為課堂上的助記絕招大力推廣。這種對“趙”字的解釋雖然有助於記憶字形,但卻扭曲了字義,隱藏了思想問題。老師要提醒學生結合生活,“照片”的聯想離不開太陽和火(“光”是火的變體)。“太陽”和“火”是古代人造“趙”的構形字,字的形和義在這裏是緊密聯系的。”“趙”是其音標,起表音作用。對“昭”字的正確理解,為學生今後學習“日字旁”和“四時終”(如明、晴、晴、時、煎、煮、熏、煮、蒸)等字奠定了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