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靜靜的是送別的音樂,沈默是今夜的康橋。那是什麽意思?

靜靜的是送別的音樂,沈默是今夜的康橋。那是什麽意思?

靜靜的是送別的笛聲。寂靜意味著今夜的康橋,意味著笛子深沈的旋律襯托出離別的情懷,但這次沒有笛子吹奏,只是詩人想象的形式。康橋很靜,送別的笛聲很靜,今晚的康橋很靜。

再次向劍橋告別

這句話的出處是現代詩人徐誌摩的詩,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

我從原句中摘錄了最著名的壹段,供大家參考。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

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下面是壹些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話,我會單獨給大家解釋。

⑴綠草(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圓,浮於水面,紮根於水底,花黃色。

⑵大搖大擺:這裏是“無憂無慮”的意思。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制成的劃船工具。

(4)向後(Si):逆水流方向而行。

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我們的是

《別了,劍橋》是壹首關於風景的抒情詩。總的來說,這首詩是徐誌摩對《因事別康橋》的眷戀。總的來說,他表達的情感有三種:留戀、告別和幻滅後的感傷。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西方天空的雲。”第壹首詩中所謂溫柔的來來往往,只是表現了詩人悄悄來了又獨自離開劍橋的情景。最後的《西邊天空的雲》為後面的描寫打下了絢爛的色彩,整個景色被夕陽映照。所以這首詩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河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浪中的倩影蕩漾在我的心間。”其實第二句只是描寫了岸邊的柳樹倒映在何康河中的情景,但詩人寫得那麽生動,那麽甜蜜,那麽美好,浸透了詩人無限的喜悅和眷戀。

“軟泥上的綠草油油的,在水底搖曳;在康橋的柔波中,我願做壹株水草。”事實上,第三節只是關於何康河的水生植物。“招搖”壹詞形象地描述了劍橋對詩人的歡迎態度,而“心甘情願”壹詞也在書寫他對劍橋的永久眷戀。

“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碎在浮藻間,沈澱出彩虹般的夢。”第四節所謂的“榆蔭下池”指的是拜倫池,這裏的榆蔭日是詩人讀書時乘涼做白日夢的壹個非常涼爽的地方。明明是壹池清水,詩人卻說不是清水,而是天上砸下的彩虹夾雜著池上漂浮的水藻,沈澱在池底深處,宛如彩虹般的夢境。因為第四節寫的是夢,所以詩人在第五節很自然地轉向了尋夢。

“夢?撐壹根長竿,遊走回更綠的草地,裝壹船星光,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第五節是詩人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懷念。他在劍橋住了兩年。那個時候,他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很充實,對明天充滿希望。所以他用“壹船星星”來形容當時的生活,是有象征意義的。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靜靜的,是離別的聲音。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第六節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誌摩對康橋的感情,重點表現了離別的傷感。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在第七節中,“雲”是象征性的,代表壹個彩虹般的夢。它反映在水中,但它沒有被帶走。所以,告別劍橋不是告別母校,而是告別給他的人生帶來最大改變的劍橋文化。這是對劍橋理想的告別。

這首詩籠罩在壹種寂靜的氣氛中。畫壹幅寧靜的風景,像壹種平和的心境。在詩的最後,詩人想象自己撐著壹根長竿,漫遊到遠處的草地深處,迎著溫柔的風,欣賞著繁星。即使是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歌唱,但詩中的想法馬上反轉:“可是我不會唱”,詩意的場景依然還原,沈浸在寂靜中。而“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夏蟲也為我沈默,更有甚者,刻意將笙舞與靜靜、夏蟲與沈默這兩個不可調和的事物聯系起來,以此來表明詩人與愛情的分離是不可阻擋的,而“沈默是今夜的康橋”這句話更是將詩人沈思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詩人選擇的意象新穎獨特,氣氛清新優美。詩中的情感,飄逸如雲,柔美如柳,清澈如水。雲朵,金柳,綠草,波浪,星光,都是因情而色,因情而美。何康見證了徐誌摩的美好時光,是他永恒精神眷戀的故鄉。這裏的壹草壹木都洋溢著情感,情景交融,才有可能展現出“墨池風情”的灑脫與無奈。

這首詩四行壹節,每節的行都是成對排列的,每句話的字數基本都是六七個字(中間有八個字),在參差不齊的變化中顯得工整;每節押韻,逐節變韻,追求音節起伏和旋律感。此外,音節也是輕柔的,“輕”“靜”等重疊詞的反復使用,不僅增強了詩歌的輕快節奏,還刻意將這樣激昂的情感壓在詩歌的內層,讓自己去理解。第壹段和最後壹段的句式大同小異,遙相呼應,給人壹種奇幻的感覺。

光看文章不壹定能理解意思,這個還得結合當時的背景來解讀。

這首詩是徐誌摩在他第三次歐洲之行後回家的路上寫的。時間是1928 165438+10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但他這次重遊劍橋,卻是7月底的壹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家裏住了壹夜,事先沒有人通知他。在壹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壹個人帶著巨大的興奮悄悄來到劍橋尋找他的英國朋友。所謂“劍橋”,現在翻譯過來就是“劍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因為徐誌摩年輕時在這裏學習生活,結交了很多英國朋友,所以壹直對這裏有壹種特殊的感情。可惜因為沒有提前聯系好,他熟悉的英國朋友都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劍橋在那裏靜靜的等著他。於是乎,他在七八年前生活過的每壹個地方,每壹個角落,都悄然開始,壹幕幕過去的生活場景在眼前重現。因為他當時比較忙,又要趕著去廷頓莊園見另壹個英國朋友,所以沒有記錄下這個情感活動。直到他在回家的路上乘船離開馬賽,面對洶湧的大海和廣闊的天空,他才展開紙張,寫下這次重返劍橋的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