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以人聲為音源,由人自己演唱的音樂。聲樂課堂教學是實現聲樂教學任務的根本途徑,是聲樂教學原則的制定、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具體實施。聲樂課作為學前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課程。為了提高聲樂教學質量,聲樂教師應牢牢把握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為學生今後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壹、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
去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了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十項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加快建設壹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過硬、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辦好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幼兒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前教育的質量。新形勢下,我們需要高情商結構、紮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幼兒教師。幼兒教師需要具備壹定的藝術素養和藝術表達能力,而具備高超的聲樂水平無疑是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內容。
我國承擔幼兒教師培訓的師範院校仍然延續傳統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模式,在教材選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安排、評價標準選擇等方面參考了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歌唱水平。雖然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很有幫助,但並不適合現階段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問題。
(壹)課程內容過於專業化。
很多學前教育機構的聲樂課幾乎等同於音樂院校音樂專業的聲樂課,沒有突出學前教育專業本身的特色。往往在聲樂教學中,過於註重聲音的訓練和歌唱技巧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幼兒歌唱特點的學習和把握以及對兒歌的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是為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服務的。從這個立場出發,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訓練不僅要掌握壹定的發聲方法和歌唱技巧,還要學習和掌握幼兒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掌握相當數量的兒歌。如果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當成“培養出來的”“藝術生”,肯定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和質量。
(2)教學模式不統壹、不成熟。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大多采用小組課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編制和工作量,大大降低培訓成本,突破個別班級教學的局限性,但在聲樂學習中很難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們狼吞虎咽地吃下棗子,拿起要點,忘記了臉。久而久之,除了少數理解較好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建立正確的發音方法,學生之間的差異得不到解決,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
(3)教學方法單壹。
因為它培養的是幼兒教師而不是“聲樂教師”,所以有些學校淡化了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只采取教師示範、學生練習的方式。老師教壹句,學生機械模仿壹句。這無疑不利於學生多元化、多渠道地學習聲樂技能,削弱了學生對聲樂技能的興趣;它耽誤了掌握聲樂技能的時間,導致學生的進步變慢或壹事無成,影響聲樂教學的質量。
(四)重視課堂教學,忽視其在教育實踐中的滲透。
現實中很少開展聲樂比賽。壹方面,由於學生脫離藝術實踐,演唱作品時缺乏舞臺經驗和藝術表現力,學生學習熱情受挫,學習進度緩慢。另壹方面,在幼兒園的實踐中,我們往往註重對學生在說話、評價、嘗試說話方面的訓練,而在聲樂、引導兒歌方面的訓練卻很少。這就導致了學生理論優於實踐的現象,可以得心應手地掌握課堂教學的理論,但在實際的教學和引導兒歌的課堂教學中,卻無所適從,捉襟見肘。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聲樂教學的質量。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特點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與高校的聲樂課和普通中學的歌唱課相比,在生源、藝術素質、發聲條件、教學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的聲樂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音質和相應的理論知識水平,掌握壹定的發聲技巧等。,其教學目的是為各種文藝團體培養專業演員;普通中學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通過唱歌來陶冶情操。壹般只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聲樂要領,應采用合唱教學。
學前專業聲樂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聲樂素質,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音樂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屬於聲樂技能訓練課程,是幼兒教師的藝術課程之壹。具體來說,幼兒教師需要掌握的“聲樂素質”包括:(1)掌握壹定的聲樂理論知識(發聲器官的結構;呼吸方法;發音方法;* * *空腔等的使用。);(2)了解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五線譜和記譜法的記譜法;樂譜中的力度、速度等符號;音高的定義;聲音的劃分等。),會讀譜;(3)能聽到音樂的節奏;聆聽作品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哼唱作品標誌性的旋律;(4)對音色敏感,能夠分辨聲音的對錯。(5)熟悉指導兒歌教學的方法。通過聲樂教學,培養新世紀具有幼兒歌唱能力的高素質幼兒教師,是指導我們開展聲樂教學的基礎。
三、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的策略
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聲樂素質,決定聲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工作的追求。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壹)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提高學生的聲樂素質。
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部分沒有接觸過聲樂訓練,極少數學生沒有上過音樂課,沒有基本的音準。很多同學對聲樂的概念還很陌生,以為聲樂就是唱唱而已,就是跟著老師唱就行了。相當壹部分學生不知道總譜,對音準不敏感,唱歌時經常出現“跑調”。因此,有必要根據學生的水平,由淺入深地進行聲樂訓練。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學前聲樂教育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教學重點。比如學生聲樂學習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壹年級,主要目的是加強基本的聲樂訓練,掌握正確的聲樂演唱方法和正確的聲音概念,從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入手。學習的唱法應以目前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唱法”為基礎。中國唱法是在繼承和發揚中國民族聲樂傳統精髓和特點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西方美聲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進的教學方法而形成的。它既不同於中國民族聲樂的傳統唱法,又與民族聲樂的自然唱法密切相關,即具有時代特征的“民族唱法”。這種唱法既能唱民族風格濃厚的歌曲,又能唱藝術歌曲、歌劇和壹些高難度的歌曲,能適應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這種唱法也是我國各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中采用的主流方法。要唱的曲目要以中國不同時期的藝術歌曲、經典民歌、創作歌曲為主。對於經典的意大利、德國、奧地利藝術歌曲和西方歌劇詠嘆調,可以選擇名曲。如果有語言困難,可以用中文唱。
從二年級開始,在學習經典歌曲的同時,可以滲透壹些兒歌。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兒歌中更好地運用中國唱法,學會演唱聲樂歌曲,作為唱好兒歌的基礎。適合的作品有《鼓浪嶼的波浪》、《高王子山》、《生死由我》、《心愛的人看著妳》、《親愛的》、《搖籃曲(舒伯特)》、《我們美麗的祖國》、《讓我們蕩起槳來》、《陽光少年》等。這些歌曲旋律優美,適合演唱,前幾首需要有壹定的唱功,難度適合學生的演唱水平;後三首是有壹定歌唱難度的兒歌,可以滲透兒歌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歌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為以後從事幼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有教材有些歌太老了,很多學生不喜歡唱,所以興趣不高。因此,除了教材的內容之外,還要選用大量的課外教材(例如《民族唱法歌曲全集》、《聲樂分級集(兒童卷)》和《兒童聲樂分級集》等。).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壹些適合學生演唱的、有藝術欣賞價值的歌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不忘國家的傳統音樂。當然,有的時候學生唱的高音上不去,到了那個地方嗓子都破了,發不出聲音。其實並不是他們身體上達不到,而是學生害怕高音,不知道怎麽做。所以在教學生唱歌之前,首先要讓他們明白,心理是可以支配生理的。只要方法得當,高音就唱得好,要堅信思想永遠走在聲音的前面。
(二)改革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模式的討論由來已久,哪個班好,哪個班好,哪個班差,眾說紛紜。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形成了以下認識。
學前教育專業畢竟不是培養“聲樂專業人才”,受到學校聲樂教室和教師的限制。因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應以集體課和團體課為主,個別課為輔。具體操作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高效地安排課程。性問題要遵循集體解釋,人格問題要遵循個體解釋的原則。要及時調整不同班級的教學訓練內容,確定班級的搭配,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聲樂水平,使學生的能力均衡發展,保證聲樂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以學習作品《讓我們蕩起雙槳》為例,需要六個課時才能完成,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六個課時大致安排如下:1班:集體課,學生集體學習作品的創作背景,聽作品的示範演唱,學習歌曲;第二節課:小組課,學生集體唱歌,能熟練完整地唱;第三、四課時:小組上課,學生演唱作品,教師個別強調,包括音準、節奏、氣息、吐字、情感表達等問題;第五節課:小組課,學生帶著情緒、情境、肢體語言演唱作品,老師個別強調,包括情緒表達、動作規範等問題;第六課:小組課,學生們聚在壹起互相觀察。所有學生基本都能帶著情緒、情境、肢體語言演唱作品,從而完成了這部作品的學習環節。
這樣,對學生進行聲樂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集體教學,可以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效率,幫助學生相互促進,開闊視野,擴大曲目,增長見識,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但分組教學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學生歌唱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兩者有機結合會有很好的效果。
(3)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來自四面八方的身體條件、文化程度、語言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心理障礙,對聲樂課產生恐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制定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1.情感與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詞,歌手還需要帶著感情唱歌,才能賦予歌曲藝術感染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在演唱壹首歌曲之前,有必要對歌曲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作曲家創作的背景和目的,理解歌詞的含義。唱歌時,讓學生與之聯想,眼前出現壹種畫面感,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比如《鼓浪嶼的波浪》這首歌,表達了作者期盼兩岸人民早日統壹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的時候,首先要介紹壹些時代背景,歷史上的臺灣省是什麽樣的,現在的臺灣省是什麽樣的,然後讓學生充分體會實現兩岸統壹的期待和迫切的心情。老師壹直在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慢慢學習如何理解歌曲,如何處理。
2.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多媒體是計算機和視頻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是利用文字、數字、圖形、動畫、聲音和視頻來傳播知識和信息。直觀,信息量大,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生死由我,親人愛妳》就是壹部以中國科學家的真實事跡為基礎,謳歌為祖國奉獻的創舉,旋律優美,歌詞生動感人。教師在講授這部作品時,可以通過網絡提前收集中國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和演唱者對這部作品的演唱,並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給學生,豐富課堂敘事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對作品的背景和旋律有很好的理解。
3.整合多種相關學科和教學方法,采用綜合教學法。主要結合聲樂的相關學科,即詩歌、朗誦、鋼琴伴奏、舞蹈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聲樂教學。這有利於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也為將來成為壹名綜合素質強的優秀幼師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我的漁夫》這首歌,就是我的家鄉——漁村的美好生活場景。教學時,教師可先用情境教學為學生演唱,或用多媒體欣賞壹遍,再講述中國沿海漁民的生活,描繪壹幅漁村“兩條路都寬”的美景,讓學生獲得感觀。然後問壹個問題:這首歌描述的場景是什麽?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聽壹遍這首歌。聽完討論回答,老師總結。然後讓學生在發聲的狀態下大聲朗讀,再讓學生唱音樂,通過唱音樂來提高視唱能力。最後,全唱,給表情和肢體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鍛煉,歌唱能力、朗誦能力、情感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將課堂教學與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
聲樂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理論脫離實踐談聲樂教學是不可想象的。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中定期舉辦聲樂表演、音樂會和聲樂技能競賽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通過排練啞劇表演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理解和運用聲樂教學技巧的機會,增強學生對聲樂藝術教育的全面把握。加強實踐性是壹種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方式,所以將實踐內容融入課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也應註意與教育實踐的有效結合。很多學生和學前教育學院或多或少都有“唱得好”的誤區。他們總是把學前班學生和音樂系學生相比較,註重聲樂演唱技巧的學習,而忽視了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得好”。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學齡前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聲樂技能的學習上,加強聲樂教學實踐能力。首先,他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幼兒園見習和實習,讓學生了解幼兒園聲樂教學的要求和特點,知道我國幼兒園需要什麽樣的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向孩子傳授知識?因此,學前師範院校有必要逐年延長學生的教學實踐期,與幼兒園保持聯系與合作,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聲樂教學實踐機會。把學過的聲樂技巧和幼兒園的課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總之,聲樂教學是學前教育體系中的壹門必修課,在幼兒教師的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把握學科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途徑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註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