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無字碑介紹

無字碑介紹

無字碑又稱白碑或通俗無字碑,指的是無字碑,這是碑刻中非常獨特的現象。無字碑的出現,多是由於壹些主客觀的歷史原因,比如因為墓主人的好壞,比如本來是保留的,最終沒有完成,也可能本來就是寫的,因為壹些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變得無字了。無字碑也不是壹文不值,比如《甘陵無字碑》和《有史碑》,往往能給人們提供聯想的空間和思考的平臺。

最著名的兩塊無字石碑是:泰山登封臺下的無字石碑。據說是秦始皇建立的,漢武帝建立的。“疑無字碑,初瑩潔誰敢文。並好好地責備玉女。鳥怎麽了?”(宋·晁補之《詞即事》詩),陜西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在甘陵,那裏有壹塊無字碑供武則天使用。

泰山登封臺無字碑

玉皇頂門下,登封臺北。碑高5.2米,碑上部略薄,頂部有蓋,碑身黃白相間,兩側無文字。有人說是無字碑,也有人說是石表或石信。“秦始皇泰山立而無字碑,解而不定。要麽妳認為它是壹座紀念碑,要麽妳認為它是壹塊石頭,要麽妳認為妳想刻它,要麽妳認為它是壹種希望。”(選自謝明趙哲《五雜部二》)對於這座碑,古人有兩種版本:壹種是說它是秦始皇所建,具體有兩種版本。第壹,因為秦始皇的功德很大,很難用語言描述。第壹,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沒有人會寫字,所以沒有文字。當然,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

第二個說法是漢武帝劉徹說的,現在還沒有定論。《岱蘭》的編輯唐引用了《考古誌》中顧的壹段話。顧讀了《史記》、《合禪書》、《後漢書》後說:“丁嶽上無字碑,傳於秦始皇。玉女池上秦碑記載,李四篆書只有五尺高,碑文和二聖旨都是鹹的,所以這塊大碑立得不當。在宋朝以前,沒有這種東西。因為我反復看史記,知道是漢武帝建立的。”(選自《日知錄·泰山離石》)郭沫若1961初年登泰山時,在《看日出難入》詩中說“磨碑無詞,思回漢武年”,也肯定是漢武帝所立。原詩已刻成碑立於無字碑側,與明代張權碑相對(張權說“袖載五色似筆,以補無字碑”)。他認為這是秦始皇的。

武則天在甘陵的無字碑

◎無字平板簡介

無字碑位於陜西省鹹陽市西北50公裏的甘嶺。在司馬道的東側,甘嶺,它被北面的土雀、南面的翁仲和西面的聖碑所包圍。氣勢恢宏,氣勢磅礴。

甘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墓前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邊壹塊叫“聖碑(或聖碑)”,東邊壹塊是武則天的無字碑。“敘聖碑”是武則天為贊美高宗而立的碑。她還親筆題寫了五千多字的碑文,塗黑,填金粉。東側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自秦漢以來,皇帝和將軍都希望死後能立碑,但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女皇帝的石碑上卻沒有刻壹個字。

無字碑是由完整的巨型石雕雕刻而成,是中國歷史古跡中的巨制。它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98.9噸,給人以凝重厚重的美感。碑額無銘文,只在碑首雕有八條龍,巧妙交織,鱗次櫛比,筋骨裸露,無聲無息,生機勃勃。碑兩側有龍騰圖,各有壹條飛龍,線條雕刻,栩栩如生。碑正面還有線雕獅馬圖(或獅馬鬥圖),其馬彎蹄低頭,溫柔可愛;那頭獅子昂著頭,目光炯炯,非常威嚴。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線條細密流暢,所以這座無字碑壹直很有名。

據有關史料記載,唐高宗死後,甘陵的選址、設計和修建都是在武則天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無字碑作為甘陵地面上主要的大型石刻,大概就是當時立下的。從無字碑和描述聖碑的碑的對應關系來看,這兩塊碑很有可能是同時豎立的。由此看來,無字碑無疑是武則天立的。這塊由武則天精心設計、豎立的無字碑,不僅因其在甘陵墓園石刻中的突出地位而引人註目,更因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獨特的魅力和傳奇的故事而備受矚目、聞名四方。遊客來到甘嶺,幾乎都是壹言不發地停在碑前,或凝視,或拍照留念,或指點、點評。無字碑不僅是無數遊客眼中的甘陵象征,也是武則天皇後的象征。

◎為什麽碑上沒有字。

關於無字碑上為什麽沒有字,民間有三種意見。

第壹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的“無字碑”是用來自吹自擂,顯示自己功德無量。武則天從公元655年開始當皇後,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她參與並掌握最高權力達五十年之久。如果從唐高宗去世算起,也有21年。她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傑出的女皇帝。她從政治上打擊貴族家庭,通過科舉制度的發展,大量人才進入政治舞臺,抑制了富豪家族的壟斷;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濟上升,戶數增加。她知人善任,用人破例,鼓勵各級官員舉薦人才,對能臣之職也很謙虛,這也是她“過去被許多人所用”的原因。她加強了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了與邊境各民族的關系。總之,武則天是壹個充滿政治才能和理想的人。她在位期間做了許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穩定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向前推進了壹大步,在後來的“開元之治”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第二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罪過大,覺得還不如不寫碑文。第壹,武則天靠阿諛奉承取得信任,從壹個地位較低的“人才”變成大權在握的皇後,最後竊取皇位。第二,培植黨羽,建立漢奸集團,打著唐力“朝廷”的旗號,消滅異己。第三,任命殘酷的官員,實施告密者和濫用懲罰的恐怖政策。第四,初唐社會經濟發展呈馬鞍型,武則天執政時處於最低谷。第五,在他執政期間,丟失了安溪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壹。武則天無法為自己立傳,只能以“無字碑”為後人定調。

第三種觀點認為,武則天是壹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碑無字是聰明的。後人評說功過是非,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武則天有肯定的地方,也有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統治時期,延續了貞觀以來的經濟發展趨勢;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復雜局面時,她表現出非凡的個人才能;在“可教”和“用人”這兩點上,連很多封建正統的人都驚嘆不已。但是,武則天的負面也很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地位,任用“酷吏”,還濫殺無辜,信佛,奢侈浪費。特別是在統治後期,政府政治日益腐敗,形成了壹批受到武則天縱容和支持的新特權貴族。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重掌唐中宗大權。她知道人們對她的壹生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很難寫出壹篇好的或不好的碑文,所以她決定立壹個“無字碑”,讓後人來評價。

此外,還有幾種觀點認為:

首先,繼承王位的唐中宗·李習安不能稱呼武則天,但稱武則天為始皇帝。還是叫太後?第二,唐中宗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但是曾經廢立,所以嫉妒。更可恥的是在李唐時期插入了壹個21年的“武周”。為了報復,他故意立碑讓她難堪,讓她出醜。第三,如何寫碑文,如何評價武則天,壹直爭論不休。因為無盡,紀念碑永遠是空的。這三種說法的可信度在於,皇帝壹般不會在臨死前寫壹封信來表達對如何寫碑文和評語的意見。

新的發現和推論

陜西省文物研究所在壹次檢查中,意外發現無字碑正面從上到下都刻有方格子。經考證,這些並非後人所刻。這些方格子每個長4厘米,寬5厘米,排列整齊。只有壹種可能,就是他們本來是準備刻在石碑上的,而且已經準備好了銘文。根據碑面留下的格子,碑文約有3300字。那麽,為什麽準備好的碑文不刻在石碑上呢?

歷史學家推測,武則天在去世前寫了壹篇碑文,交給了李習安。武則天叱咤風雲幾十年,但“玄武門政變”後,武則天被迫讓位給,將“周”的國號恢復為“唐”。雖然李習安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但他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雖然重登皇位後無法發泄仇恨,但也不能說話。

◎無字碑上後人題字。

直到宋金時期(960-1234),遊客才在碑上題字,成為有文字的碑。但是,這些人大多沒有正統觀念,沒有對歷史的尊重。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宣泄。他們抓到壹個地方就開始跳舞,諾大的紀念碑就變成了老和尚的東拼西湊。前面的字模糊了,後面的字刻上去了,重疊的床架,壹鍋漿糊。有壹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女主已往,恨之千年”;有壹種當地人懷念和敬重吳石的感覺,詩中寫道:“甘嶺松柏被兵殺,牛羊草遍地。唯乾人懷德,麥稻年年拜。”郭沫若《幹勇令》雲:“千年公案翻,百頃良田成良田。無字碑全是字,誰能知道顧坤元。"

由於歷史久遠,前人和後人無法溝通協調,互相照顧,導致雞犬不寧,沒有條條框框。其中只有1135女真文字《大金皇帝都統經略》保存得比較完整(旁邊有中文譯本)。女真文字現已絕跡,碑文成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雄偉的無字碑上鐫刻了許多宋金元明清的文字,不僅在內容上自然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還備有真、草、官印、書法五行。形象地說,它的確是壹部跨越朝代的巨著。這或許符合武則天立碑的初衷。

謝安無字碑和秦檜無字碑

無字碑大多是指為那些功績顯赫或德行敗壞,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人而立的無字碑。後來也用作代號,說碑在人心。比如“房間裏總有壹個無字的平板。”(選自天津日報1977.1.16)。謝安的《無字碑》和秦檜的《無字碑》就是兩個著名的例子。《劉斌賈魯花》雲:東晉太傅墓碑謝,但樹為石,始無文字,難述。這也是事實。”(選自明胡適《無字珠船》),又比如“謝太傅墓碑無字,豐功偉績難記;秦太師墓碑無字,不道德行為不屑書籍。”(選自梁青邵仁《兩種秋雨隨筆·無字碑》)。

◎謝安的無字碑

位於南京梅崗,是東晉謝安(又名謝太傅)的墓碑。“有無字之石,人們稱之為‘無字碑’”。原因是“難述(謝)安之功,故立白碑”(選自明、顧頡元《客冗》卷四)。所謂白碑,就是碑上沒有字。淝水之戰,謝安以八千人擊敗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使東晉又偏了三十八年。於是為謝安墓立了壹座無字碑,上面寫著“豐功偉績”。還有壹種說法是,謝安死前問他題詞是誰寫的,他壹直保持沈默。有人提到陶謙和王獻之,他搖搖頭。直到去世,他也不確定碑文是誰寫的,只好立了個無字碑。還有壹種說法是,謝安做了壹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難贊,但不應貶,只好虛。

◎秦檜的無字碑

位於南京牧牛亭,是“有額無字,臥石草間”(選自明、顧頡園《客余》卷四)。秦檜66歲病逝後,他的家人邀請了許多人為他題字。因為他“陰險如懸崖陷阱,故不可捉摸”,“晚年太狠毒,好自為之,但不避其貌”,“壹時忠臣,不避其貌”(《宋史傳》)

其他原因形成的無字碑

◎保留自然的無字碑

例如,在曹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下令修復舊夫子廟。廟內有孔子塑像,兩旁有弟子,“廟內有七碑,兩碑無字”。另壹個例子是安徽鳳陽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200多長的神道起點兩側豎立著兩個高大的石碑,兩者都有亭子。壹個是朱元璋親筆書寫的墓誌,壹個是自刻無字的碑文。說起來,明皇陵中的無字碑是最多的,有賢、靖、虞、毛、泰、康六陵。直到1536才建成豎立碑亭,而嘉靖皇帝只想“成仙”,無心寫碑文。直到他去世,六陵的紀念碑還是壹片空白。嘉靖以後,歷代皇帝只求享樂,疏於學習,幹脆不寫了,所以十三陵還剩下那麽多無字碑。

◎自然和人為原因形成的無字碑。

前者如李道元的《水經註》,記載了許多這樣的古跡,如晉陽城南界子推寺的石碑,九嶷山大順寺前的石碑等等。當時他說“字正在剝落,找不到了”“字不見了,無法辨認”。後者如《蘇州玄妙寺無字碑》,是明建文帝著名學者方孝孺所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方孝孺所作。銀鉤鐵筆氣勢磅礴。但後來,由於方孝孺違背聖旨,拒絕為篡權奪權的明太祖朱迪起草聖旨。因此受到九大宗親的牽連,就連玄妙寺裏立在石碑上的書法也未能幸免,被徹底鏟除,成為無字碑。

無字碑的比喻意義

當無字碑被用來比喻人的時候,對於那些對標準很清楚但對文章不清楚的人或者對文字知之甚少的人來說,這是壹個很可笑的名字。比如,唐朝有個叫趙沖的人,知識淵博,技能高超,但是只會說大話,不會寫文章。“趙沖端莊明朗,門裏沒有雜七雜八的客人。他推崇王蒙和劉真的長文風格,標準明確而嚴厲。不是文章,叫‘無字碑’。”(選自之《難忘無字珠》)又如五代時,後唐的要選壹個宰相,征求大臣們的意見。有人推薦崔燮,但反對者認為他不識字,外表膚淺,數是無字之碑。"崔謝哲對文字知之甚少,被稱為‘無字碑’。"(選自孫松光顯《北夢》卷十八)

相關文學作品

無聲的閱讀——歷史上的三座無字紀念碑

作者:楊

自古就有“人留名,雁留聲”的說法。多少人為了留名,費盡心機建造自己的紀念碑。無處不在的墓誌銘可謂應有盡有。但是,歷史上有三塊無字碑。因為它沒有文字,所以特別醒目。

第壹塊無字碑在陜西。它屬於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壹個有爭議的人物,眾說紛紜。女帝執政時,任用有才能的人革除弊端,發展生產,改良科舉。她順應歷史潮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她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中,形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繼承了“貞觀之治”,開創了“開元盛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可以說,她的政績是有目共睹,有據可查的。

與此同時,另壹面的“開朗”皇後,卻還任命殘酷的官員,濫殺無辜,讓許多文官和武將蒙受冤屈;她也走自己的路,建造寺廟,大廳,舒天和九鼎。尤其是晚年的皇後,喜出望外,生活奢侈,花錢也多。

或許是皇後當初有點“自知之明”,所以給自己立了這個無字碑。她想給後人留下壹個神秘的答案,壹個沒有文字的空白,讓歷史自己去填補自己的功過。

第二塊無字碑在南京。它屬於南宋的壹位權臣兼漢奸秦檜。

秦檜是婦孺皆知的奸臣。他殺了嶽飛,做了所有的壞事。人們用各種方式詛咒和鞭打他。他的無字平板是不會自己設計的。當然要在他死後給他。因此,沒有字。當人們認為他真的沒有臉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沒有字可寫了。

第三座紀念碑也在南京,屬於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壹生為革命奮鬥,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世界的廣泛支持和贊譽。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孫中山先生寫墓誌銘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想到壹波三折,終究是壹件憾事。

起初,在討論立碑時,原計劃由汪精衛、胡等人分別題寫碑文和墓誌銘。後來很多人反對。大家經過深思熟慮,認為只有與孫中山先生交情深厚、國學功底深厚的章太炎先生才能問鼎此大任。章太炎先生也說:“至於與中山先生的深交和相知,只有我能得墓誌銘,也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想為中山先生做壹篇墓誌銘。就這樣,章太炎寫下了壹份素雅、凝練、審慎的《祭孫公文》。

誰知,章太炎願意寫墓誌銘,也讓蔣介石失去了壹次撈取政治資本的機會。為此,蔣介石懷恨在心。作為中山陵的建築總監,作為黨和國家的代表,他拒絕使用章太炎寫的墓誌銘。所以中山陵建成後,雖然有碑亭,但沒有墓誌銘。後來在亭子上刻了“天下公”二字來代替。

後來,人們似乎認為沒有墓誌銘的中山陵可能是天意。王先生壹生的偉大成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表達的。這座陵墓無以言表,王先生的功績和恩情鐫刻在億萬人民心中,永遠珍藏。聰龍咽片

開放分類:歷史遺跡、乾隆嚴碑、碑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雲南陸良縣色沙林以西約三公裏的薛官堡鬥閣寺大殿裏,矗立著壹座古老的紀念碑,這就是中國著名的叢龍巖碑。它的全稱是“宋古龍鄉護鎮將軍、寧州刺史校尉、後羿使駐杜瓊縣紀念碑”。

龍碑始建於南朝劉崧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已有1541年。

這座碑與西安堡子碑相比,體積更大,高3.88米,寬1.46米。碑內除碑文外,還有900余字,故稱“大瑤”。這是晉宋時期雲南最有價值的碑刻之壹。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追溯了桓氏家族的歷史,記錄了嚴龍巖的故事。為後人研究晉南北朝時期的桓家族和雲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碑文說:爨氏的祖先最早是顓頊,戰國時是郢楚,漢代是班固,漢末“在爨分封”,以其姓。雖然很難考證他們的祖先是顓頊、英楚還是班固,但更明顯的是,爨氏是居住在中原南部的漢人。

《顏碑》詞作豐富,文筆簡練,感情豐富,反映了華南乃至中國知識分子較高的文學素養。就書法而言,筆法剛勁,結構疏密,承襲漢碑法度,有隸書之意,筆畫中有圓,筆畫厚重,筆畫豪放,意趣盎然,意奇。有人將其與宋高陵寺碑相提並論,認為“樸靈使苗嶺勝,婉約使碑長”,“魏晉是書法家之祖”(範:《顏碑八》)康有為說,此碑“與碑同,金玉豐富。兩人都是常遠(鐘嶸)的老師,繼承了中郎神的正統。”他在《碑》中把嚴龍巖列為“極品”,稱贊他“畫如昆刀雕玉,但見其美;布如工筆畫家,各有意舍,故極為重要。”說明書法家推崇。因為書法精湛,經常有人千裏之外找拓本學書。道光年間,有人作詩:“吾家好寫詞,虎臥躍。”我來萬歷求此碑,桂阮頗詳,王不備。壹千塊錢買,送妳看,公園聖沈峰和北魏。“民國時期,有人偽造了《元豐二年(1079)春節十二周年孫繼儒》的“古版”,並以“500金”的高價賣出。有些人被騙了,還以為自己有“宋托的原始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