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遵循聞壹多的三美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但他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歌風格的嘗試上。他認為每種詩歌風格都有它最適合填充的內容。最典型的是他在十四行詩和散文詩方面的嘗試和突破。徐誌摩詩歌的許多方面的發展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於突破古典抒情方式,融入西方各種思潮,大膽創造新的風格,敢於為新詩開辟新的規則,意境優美,唯美主義。
第二,在格律形式方面,徐誌摩的探索避免了新詩過於松散和膚淺的弊端,從而使內容更加溫和,思想更加深刻。
聞壹多在談詩格律時談了三美,這在徐誌摩的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落實。茅盾曾批評徐誌摩的詩《不知風吹向何方》,說:“我們可以指出,這首詩形式優美,筆調整齊,音調鏗鏘。但是詩人告訴了我們什麽呢?這是很少的。”但壹首詩的成敗,並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為標準,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是壹種心境,是壹種情感的交流。詩歌要承載很多內容,尤其是抒情詩。傳達感情的豐富性和真實性是壹首詩成敗的重要標準。
我們先看徐誌摩的外在形式,主要講格律的創新。徐誌摩詩歌的格式簡單卻變化多端,衍生出了很多美感。
徐誌摩的詩歌在結構上獨樹壹幟。撇開內容羅列,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壹,他比較了擺放整齊的方形,和聞壹多的壹致。聞壹多的詩歌結構大多是整齊的豆腐塊,可能是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和用詞的整齊劃壹。另壹種是長矩形塊,形式為交錯退格(或多行退格),通常後退壹兩個空格。第三是每排齊平,但從後面看不平整,形成錯落有致的美感。第四是每句話都拼錯,形成倒梯。
第三,徐石的意境無疑是美的。
總的來說,徐的每壹首詩都是壹個生動的意象,這個意象或傳達壹種情感,或象征壹種精神或力量。但毫無疑問,都是唯美的意境,在明清之際新意深遠,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吸引了讀者的目光。* * *明屬於文學理論範疇,是文學接受的最高階段,是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壹種精神契合,從而體現作品的力量,提升人的人格,而徐詩歌的意境就具有這樣強大的力量。他的詩不僅僅是古詩詞中所謂的情景與現實的交融,還有壹種強烈的抒情性,讀來有著強烈的抒情感染力和無窮的魅力。
4.“魂”是徐誌摩詩歌中的壹種氣質和內涵。
往往詩人腦海中的靈光壹閃,經過詩人的加工,就會成為絕唱。徐誌摩和泰戈爾壹樣崇尚靈性。徐誌摩的精神也體現在他的文章裏,像預言壹樣,令人驚訝。死亡是每個詩人都曾深入思考過的永恒話題,但能在死前生動描述自己死亡的徐誌摩卻是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