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簡介:屈原(約公元前304年~約公元前278年),本名平,字原,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後裔。戰國末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丹陽人。詩人、政治家,《楚辭》創始人、代表作者。20世紀,他當選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壹,受到廣泛紀念。屈原是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寫作的新時代,是中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現在讓我們講壹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在他很小的時候,楚懷王就發現了他的才華並受到了高度重視。他被任命為左派,參與討論政治事務,起草政務會工作,主管外交。面對七國爭霸的政治局面,楚國上層貴族產生了兩條路線:壹條是以官醫晉商為首的投降路線;另壹派是以屈原等壹部分軍事家為首的反投降派,主張楚、齊聯合魏、趙、韓、燕組成“合縱”陣營,以抵抗。這兩條路線截然相反。然而,由於楚懷王的短視和無能,親秦派占了上風。楚王、晉商等最高統治集團苛捐雜稅,貪官汙吏,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公元前313年(楚懷王十六年),屈原被派往齊國後不久,秦惠文王為了破壞六國聯盟,打算先攻打齊國。當時齊楚友好,關系密切。秦惠文王擔心壹旦齊國被攻陷,楚國會助戰。為了說服楚國在侵略齊國時保持中立,他派張儀帶著豐厚的禮物去遊說楚國的貴族,並承諾把商人投資的六百裏地送給他們。齊連秦辭別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齊國。處於齊國的屈原感到非常痛苦和憂慮。他急忙趕回楚國,卻被王懷冷落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派使臣到秦國接受六百裏地,但張儀拒不承認,惱羞成怒。屈原建議再和齊國講和,以後再壹起攻打秦國。楚懷王與秦作戰屢戰屢敗,兵敗如山倒。楚懷王感到虛弱。
當國家陷入危機時,被疏遠冷漠的屈原再次建議聯合齊抗秦。楚懷王雖然不願意,但迫於形勢,不得不同意。於是他第二次派屈原去齊國重修舊好。那時,屈原是壹位著名的學者。他的出使在各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在秦國。公元前311年,秦國被迫歸還漢中之地求和。楚懷王認為他被張儀愚弄了。他要求交出張儀。張儀到達秦國後,接受賄賂的大臣們,如尤政、晉商、子郊等,都竭力為張儀說好話。糊塗的楚懷王聽了他們的話,竟然把張儀送回了秦國。屈原出使齊國回來,聽說要放了張儀,馬上進諫。王懷意識到他想立刻派人去殺張儀,但張儀已經走了很久,追他已經來不及了。
這壹年,積極推行連橫政策的兩個主要人物秦惠文和張儀相繼去世,顯然是六國聯合的好機會。然而,楚懷王缺乏政治家的遠見,不能審時度勢。公元前239年(懷王三十年),秦王趙浩棋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楚懷王的兒子,就邀請懷王到武關見面。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很震驚,勸楚懷王千萬不要答應秦國的邀請。楚懷王不聽屈原的勸告,去武關赴約,但正如屈原所料,楚懷王壹進武關,秦軍就切斷了後路,要求楚懷王割地。楚懷王不肯,偷偷跑去找趙。趙怕秦國影響,把他送回秦國當俘虜。三年後,楚懷王被囚禁在秦國,死了。楚國只好讓懷王的長子項王做國王。
屈原覺得自己的君主被秦國騙了,死在異國,是國家的奇恥大辱。他恨那些漢奸,恨自己沒有為國家多做壹點。無比的痛苦和憤怒,讓屈原的心安靜了片刻。他寫詩揭露奸臣的貪婪和醜惡。這些詩很快流傳開來。當晉商和子蘭聽到屈原罵自己時,他們非常生氣。他們立即去見清朝的襄王,誣陷屈原對新登基的君主非常不滿,並鼓動群眾反對朝廷。青香把屈原趕出郢都,流放到江南壹個人煙稀少的荒涼地方。雖然屈原身處逆境,但他拒絕放棄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希望有壹天,他能夠展示他的遠大抱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在流放期間,他非常關心朝廷的事務。只要有杜英人,他就會仔細打聽軍事和政治消息。
公元前278年,屈原聽說秦國再次派兵入侵楚國。當他得到杜英的消息時,“秦國的白起入侵了我們的杜英!”惡有惡報,他極為憤慨。他聽說洞庭、五湖、江南相繼失陷,襄王倉皇出逃,不得不投靠陳(今河南綏陽),幾近絕望。他希望大好河山被強秦占領,楚國人民遭受奴役。他滿腦子都是想法。寫下《悼念》、《懷沙》等最後的不朽詩篇後,於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夜晚,堅定而自然地跳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偉大而光輝的壹生。那年他62歲。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