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七律長征是壹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集。
齊魯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是閑著。
五嶺興波,烏蒙服泥丸。
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隨橫鐵索寒。
很高興看到岷山白雪皚皚,綿延數裏,我們的戰士們越過它,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翻譯:
紅軍不怕長征路上的壹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看得很普通。
在紅軍眼裏,連綿的五嶽不過是微波波的起伏,雄偉的烏蒙山不過是泥丸。
金沙江泛著濁浪,拍著高聳的懸崖,冒著熱氣。大渡河上危橋的橫架正在搖晃著高高懸掛在空中的鐵索,寒意陣陣。
更令人欣慰的是,當我們踏上白雪皚皚的岷山時,紅軍跨過之後,每個人都在微笑。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1934 10中國工農紅軍為了粉碎民族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力量,北上抗日救亡,從江西瑞金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李龍長征。
壹路上,紅軍戰士無數次打敗了敵人。他們跋山涉水,跨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烏江天險,跨過赤水河,跨過烏蒙山。
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雪山,穿越草原,最後翻越岷山,經過十壹個省份,於1935、10到達陜北,總行程兩萬余裏。
事件介紹:
1,巧渡金沙江
5月3日,1935,軍委幹部團的同誌們接受了搶奪焦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沒說,翻山越嶺180裏,當晚到達金沙江。在渡口,他們幸運地發現了兩條船。
原來這兩艘船都派了間諜去南岸打探情況。間諜們不知道去了哪裏,然後他們乘著這兩艘船悄悄地渡到了北岸。敵方哨兵以為間諜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進行了突然襲擊,
壹舉消滅了壹個連的正規軍和壹個保安隊,控制了焦坪兩岸的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並動員了36名艄公。與此同時,紅壹軍團到達龍街渡口。
紅三軍團到了紅門渡口,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河面太寬,沒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移到焦坪渡河。
1935年5月3日至9日,7天7夜,紅軍主力用這7條船從容渡河。南渡烏江後,第9軍團作為後衛,奉中央軍委命令,壹直轉圈,由南向北,牽制部分敵軍。
5月6日1935到達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5月9日1935渡過金沙江。兩天後,敵人的追兵到達了南岸。但紅軍早已毀船封河,不留痕跡,足見將士之機智勇敢。
2.強渡大渡河
強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省嶽西縣安順場(今四川省石棉縣)強渡大渡河的戰鬥,也是長征途中的壹次著名戰役。
中將·孫繼先,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長征時曾任紅壹軍團紅壹師、紅壹團、紅壹營營長。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處於敵人視為難飛的天險上。
打開壹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打開壹條通道。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
3.飛越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壹次戰鬥,發生在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順利渡過大渡河,沿大渡河東岸北上。
主力從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奮勇向前,晝夜奔襲240裏,終於在5月29日早上6點準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2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踩著鐵鏈沿著槍林彈雨和密集的火墻奪取橋頭,他們和東岸部隊合圍瀘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