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菩提樹無樹,明鏡臺非臺。
它什麽都不是,不管是什麽,哪裏會有什麽灰塵?
來源:唐代慧能《菩提樹》。
詩歌欣賞
第三首詩,見於六祖法寶壇經,廣為流傳,並以全唐詩為補充。據郭鵬《壇經註》考證,此壹條由菩薩第壹條演變而來,關鍵在於第三句,由慧心本引,由“佛性常清凈”變為“無有”。這是壹種誤解,早在宋代就受到批評。
這些都足以證明慧能的思想體系與“萬物皆有,性本空”的理論完全不同。但在這句話之前,慧能說:“胸懷廣大,猶如虛空。”他把壹切都歸結於“心”,即“自性”。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但無論如何,把“佛性永遠純潔”等同於“本來無”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