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幾乎跨越了音樂創作的所有領域,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兼容交響音樂、民樂和現代電子音樂的作曲家。他技術全面,風格鮮明。主要作品有:《現代電子音樂異空間對話》、、尹、、諾日朗等。民族管弦樂《詠春三章》等。室內樂《軒、軒、軒、軒、軒》等。交響音樂《滿江紅》、《蘇武》、《秦俑》;現代爵士舞劇音樂《未來時代》和大型廣場藝術表演——現代電子交響音樂《世紀之光》、《海的詩》、《東方服飾》,還有大量的電影、舞蹈、流行音樂。他的許多作品在中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臺灣省和香港的作曲比賽和音樂節上獲獎和演出,並出版了三張個人專輯。譚盾、葉小鋼、陳其鋼、陳怡、郭文靜、瞿小松、周龍、蘇聰、張、劉索拉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十位傑出的作曲家。“2007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在中央音樂學院落下帷幕。本屆音樂節主題鮮明,以“聲音奧運”為理念追求和風格基調。北京音樂學院由中央音樂學院著名作曲家張教授創建。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大型國際音樂盛會。音樂節以各種風格各異的電子音樂/電腦音樂表演為主,輔以學術講座、大師課、全國電子音樂創作大賽、學術論文評獎、電子音樂新技術新設備展覽等。
打破界限
在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上,多媒體歌劇《趣味之旅》采用了全新的創作方式,在語言的本質與人體語言的關系中體現了壹種全新的喜劇模式——電子歌劇。這部作品超越了傳統的劇場、戲劇和音樂的概念,表演者米格爾·阿茲米帶領我們進入了無限想象的旋風,進入了千變萬化的創作迷宮。他將聲音和影像融入到舞臺表演結構中,聲音和影像實時電子化處理,配以聲音、詩歌、動作、音樂和繪畫,創造出感官上的多重線條和感官上的對位。趣味之旅融合了聲、光、體、動,只需壹個表演者就實現了挑戰音樂與戲劇的完美結合,為電子音樂開辟了壹個全新的場景,打破了音樂、戲劇、戲曲的界限。
相關活動
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現代電子音樂中心主任、作曲家張教授於2007年5月18日至6月10日應國際電子音樂聯合會邀請參加第37屆法國國際電子音樂節多項活動,並載譽而歸。本屆音樂節安排了國際電子音樂大賽、系列電子音樂會、電子音樂學術講座,以及紀念波蘭電子音樂50周年和馬克斯·馬修斯開發電腦音樂制作軟件50周年的活動。張教授通過參加這些大型活動,使國際電子音樂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趨勢,加強了中外電子音樂的交流與合作。
布爾日國際電子音樂大賽是歷史最悠久、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電子音樂大賽。至今已舉辦34屆。作為第壹位擔任國際電子音樂大賽評委的中國作曲家,張代表中國和亞洲(其他評委分別來自法、美、德、英、瑞、波)參加了預賽和決賽的全部評選過程,這在歷屆大賽中是不多見的,體現了中國現代電子音樂在該領域的影響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音樂作品有510首,最長的有58分鐘。參賽選手不限國籍和年齡,最年輕的作曲家二十多歲,最年長的作曲家七十多歲。大賽組委會設置了音樂會作品、音頻及多媒體作品、作曲家獎項三個類別,其中音樂會作品包括具有完整美學概念的作品、帶有片頭的電子音樂作品和結合樂器(包括電子設備和人聲)的混合作品。音頻和多媒體作品包括多媒體作品、戲劇和舞蹈電子音樂作品、裝置藝術作品和以自然聲音為主要內容的聲音藝術作品;作曲家獎項包括擁有超過25年電子音樂創作歷史的大師成就獎和面向學生的青年作曲家獎。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現代電子音樂中心博士生關鵬的電子音樂作品《呼麥》獲得青年作曲家獎。該獎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在法國等世界知名電子音樂研究機構開展研究活動,創作的新作品將在2008年法國國際電子音樂節上進行全球公演,這是中國第二代電子音樂作曲家首次在重大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