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山野人——尋找最後的農耕文明

山野人——尋找最後的農耕文明

如今,工業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千百年來,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代表的農耕文明被壹掃而空,最後的殘跡只能蜷縮在高山深谷的角落裏。在秦嶺走了多年,我看到了這個垂死的農耕文明的許多縮影——山野民居。我拍過照片,寫過文章留著照片。

掛著的玉米,地上涼爽的山貨,窗下的土蜂箱,昭示著山野人的生存之道——自給自足。

群山環抱,潔凈的臺階下,白墻黛瓦,綠樹環繞。唐詩宋詞的意境,對世外桃源的追求,對小橋流水的向往,都在這森林深處實現了。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是建造城墻的絕佳材料。用黃土砌墻有兩種方法。壹個是夯土墻,壹個是土坯墻。圖為夯土墻。這種夯土墻建造的房屋,在關中路已經很難看到了,但秦嶺北坡依然有很多人居住。這種裸露的夯土墻體現了秦人的審美——簡單、厚重、實用。

土坯墻不同於夯土墻,更方便美觀。摻有麥稭或麻纖維的砂漿更加光滑平整,然後再配合砌築,就可以建成非常經典的關中民居。

與關中不同,秦嶺南麓更多的是這種泥磚房。透過倒下的墻皮可以看到完好的泥磚。這種泥磚是用黃泥和稻草制成的,用模具制成泥胚,烘幹。泥磚砌成墻,外面抹上砂漿。

很難想象,這個高檐大堂,五間大房子,居然是用泥土建成的。站在這座60多年的老房子前,我不得不感受祖先的建築藝術。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石板房,但能流傳到今天的很少,只是偶爾在這深山裏。

無論是夯土房、土坯房、泥磚房還是石板房,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典範,冬暖夏涼,經久耐用。

恐怕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廚房的東西是做什麽用的。巨大的案板是關中農村家家戶戶必備的物件,由胡桃木制成。這個又長又窄的站著的是壹個醋壇子;關中盛產柿子。早些年,幾乎家家都釀造柿子醋。醋缸上面的土盆也是家家必備,用來和面和發。角落的木櫃叫面櫃,是用來裝食物的。

不要低估櫥櫃上的兩個罐子。它們有耳朵,可以用繩子吊起來。農忙時節,家家戶戶的“婆家”“嬰貨”都用它給在地裏幹活的人送飯。罐頭裏裝的是煮米湯或蔬菜湯,上面的碗裏裝的是腌酸菜和饅頭,這就是農家的午餐。

安靜悠閑是山居生活的基本節奏。安於本分,不與世爭,是山居的根本理念。

農耕文明的本質是守鄉,順天命,勤勞。有首歌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井而飲,耕田而食”。這首流傳於先秦時期的歌曲,是農耕時代生活的寫照。

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最少的獲取和占有,幾乎沒有浪費,資源循環利用早已成為壹種習俗。

這些山野家族不僅是歷史的痕跡和記憶的象征,也是文化的傳承和生存哲學的延續。

隨風飄動的樹葉

20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