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介紹
彜族:是雲南人口最多的民族,約占全國彜族人口的60%,占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27.8%。大部分相對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哀牢山區、烏蒙山和滇西北涼山地區。彜族歷史悠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燦爛的陽歷文化。他們用彜語寫下了歷史、文學、天文、醫學書籍和宗教經典。
白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約75%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麗江等地。白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自唐代南詔以來,特別是大理,成為語言文化相同,經濟水平相近的古老民族。大理在元代已經形成了比較繁榮的城市。白族建築文化歷史悠久。
哈尼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紅河與瀾滄江之間的哀牢山區。哈尼族歷史悠久,起源於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主要從事農業,以良好的梯田聞名。
傣族: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世代生活在西雙版納和德宏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建國前,傣族人民正處於從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方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傣族歷史悠久,其文字來源於梵文拼音。貝葉文化享譽海內外,傣族人民用它記錄了豐富的歷史傳說、宗教經典和文學詩篇。傣族基本信仰小乘佛教,佛塔佛寺建築精美,雕刻精美,彩繪精美。
彜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居住在怒江和迪慶藏族自治州。主要從事農業,建國前,封建地主制、父母奴隸制和原始公社制並存。彜族有口頭民歌和長詩,還有許多神話傳說。
拉祜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我省與緬甸接壤的山區。拉祜族民間文學藝術極其豐富,五區的歌曲和曲調很多。傳統樂器有蘆笙、三弦,舞蹈有蘆笙舞。
佤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是壹個古老的民族。建國前,部分地區進入封建領主經濟階段。以物傳情,是他們原始文化的反映。
納西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麗江。納西族歷史悠久,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大約500卷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東巴經是世界著名的活著的古代文字材料。詩歌、傳說、語言、故事都很豐富,富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石牌坊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
藏族:主要居住在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原為羌族,是中國壹個古老的遊牧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雲南藏區基本維持封建農奴制,實行政教合壹、僧尼土司專政。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西藏人民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有浩如煙海的建築藝術和藏族文學,其中保存了許多歷史、天文、醫學文獻等珍貴資料。
景頗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思茅、臨滄與緬甸、老撾交界的海拔1500m的高山地區。建國前,有的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有的已經進入封建地方經濟發展階段。
普米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90%生活在滇西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建國前,以色列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藏兩種語言。文藝豐富多彩,內容廣泛。詩歌、傳說、故事、寓言、雕塑、繪畫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瀘水縣和公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是當地最早的土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怒族社會還保留著原始公社制度的壹些特征。怒族制造的手工藝品,如怒毯、怒碗和扇子,在怒江和瀾滄江流域很有名。
阿昌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90%分布在龍川、梁河地區。歷史上,阿昌族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較早。隨著漢族和傣族封建勢力的進入,阿昌族的農村公社經濟也迅速向封建社會轉化,而統治權力仍然掌握在土司手中。手工業比較發達,門類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打鐵。
德昂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與緬甸接壤的邊境地區。德昂原名崩龍,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德昂。德昂族的竹樓大多建在密林環繞、竹林掩映的山脊或山腳下,庭院中種植各種花卉和亞熱帶水果,構成了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
基諾族: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景洪基諾山,建國前是原始社會末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諾族通過直接過渡經歷了幾個歷史階段,於1957建立了第壹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獨龍族: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生活在與緬甸接壤的滇西北公山縣獨龍江流域,使用獨龍族語言,無母語。建國前以刀耕火種農業為主,還處於原始宗法公社的解體階段。獨龍族喜歡吃酸筍、酸菜、酸肉。音樂文化受傣族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