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之爭——《左傳》是春秋末期魯國歷史學家左丘明所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的《高姿夏朝:先秦》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東晉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為《桃花源詩序》,選自陶淵明集。
《小石塘故事》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源於《六合東集》。
《嶽陽樓記》出自北宋範仲淹《範文正公集》。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編撰的,成書於漢代。
《陋室銘》選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全唐文》608集。
《郭峰秦·馮佳簡》是春秋時期的《詩經》之壹,作者佚名。
觀海是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的,走出廈門行觀海選自樂府詩。
《在人文環境中飲酒造屋》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壹組詩中的第五首。
2.唐詩的文學知識
唐詩壹般指唐代寫的詩。唐詩是漢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壹顆明珠,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也有很大影響。唐朝被認為是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所以有唐詩宋詞之說。唐詩大部分收錄在《唐詩全集》中。自唐代以來,唐詩選本不斷湧現,流傳最廣的是恒堂退休學者編撰的《唐詩三百首》。唐詩創作按時間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唐朝有許多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唐代古詩主要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現代詩也有兩種,壹種叫絕句,壹種叫律詩。絕句和格律詩分別是五言和七言。所以唐詩基本有六種基本形式: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典詩歌對押韻和格律的要求範圍很廣:壹首詩中,句子的數量可以多也可以少,篇章可以長也可以短,押韻可以變化。現代詩歌對韻腳和格律有嚴格的要求:壹首詩的句子數量是有限的,即四行絕句和八行格律詩。每首詩用詞的平仄有壹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押韻也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詩詞的風格是上壹代傳下來的,所以也叫古風。現代詩有嚴格的規則,所以有人稱之為格律詩。
詩骨——陳子昂:他的詩充滿激情,格調高遠,有“漢魏風格”,稱為“詩骨”。
詩人——王波:他的詩流暢、慷慨、獨特,被稱為“詩人”。
詩狂——何:因其詩無拘無束、曠達曠達而被稱為“四明狂”,人稱“詩狂”。
詩人的天子(另壹種說法——詩人的主人)——王昌齡:他的七首詩因“情深苦絕,筆調空泛”,被稱為“詩人的天子”。
詩人仙子——李白:詩人因其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風格、絢麗的色彩、清新自然的語言而被譽為“詩人仙子”。
詩人聖賢——杜甫:他的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刻。境界廣大,人稱“詩人”。
詩人囚徒——孟郊:詩歌苦心奉獻,經營不善。元好問曾稱之為“詩人囚徒”。
賈島,詩歌的奴隸,因為壹生致力於寫詩,苦心吟誦,被稱為“詩歌的奴隸”。
詩人——劉禹錫:他的詩冷靜凝重,風格自然粗獷,白居易給了他“詩人”的美譽。
詩佛-王維:王維的很多詩都有很濃的禪意,詩中用禪。
詩人——白居易:他在詩歌方面很努力。“醉翁之意不在酒,引詩人之發,哀哉午後西天。”他被稱為“詩人”。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五言詩占其全部詩作的78%,故稱“五言長城”。
詩鬼——李賀:他的詩善於熔鑄詞體,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絢麗多彩的意象,故稱“詩鬼”。詩聖——七律大師——李商隱詩神——蘇軾(宋)
3.關於古詩詞的五條知識
壹、“詩”字是什麽?是《詩經》在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簡稱。
《詩經》原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故稱《詩經》。《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
詩歌,最初是用音樂演唱的,也叫“詩”,後來演變成壹種沒有音樂的文學體裁。1,詩歌的定義:< 1 >辭海是最早的文學體裁。
它按照壹定的音節、聲調和節奏,用簡練的語言、豐富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表達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世界。〈2〉現代漢語詞典:壹種文學體裁,通過有節奏的語言反映生活,表達感情。2.詩歌定義釋義(按現代漢語詞典)(1)韻律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和韻律上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唐詩和宋詞,在字數、詞的層次、對仗、用典、用韻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①節奏(或節拍):指聲音的優先性和抑揚頓挫,主要表現為聲調的間歇停頓。△王維《相思》:紅豆/生在南方,春來/發幾枝。
願妳/越聚越多,這東西/最相思。△杜牧的《清明》:清明/季節/雨,路/行人/欲斷魂。
請問/餐廳/在哪,牧童/瑤枝/杏花村。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節奏,但壹定要有鮮明的節奏。
郭沫若說:“詩歌不是沒有節奏的。”(2)節奏:指詩歌中的平仄格局和韻律規則。
辭海指的是詩歌中的韻腳和節奏。△萍萍:古漢語有四個聲調:萍萍、上聲、去聲、入聲(現在入聲在普通話裏已經消失了)。
根據現代漢語的四聲(自殺除外),分為平調、升調、升調、降調。京劇唱腔裏也有入聲:街。平仄音的特點:平仄音:溫柔綿長;沈默:短暫而急迫。
平仄詞的運用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唱歌的時候,拖腔只能拖到降平的時候。比如歌詞《十五的月亮》中的“亮”落在梁音上。
△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尾的元音相同或相近,使語氣和諧優美。壹般第壹句可以押也可以不押。
這首新詩中有幾行押韻或不押韻。例:王之渙詩:△《在鷺宿》:山遮白日,洋泄金河。
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涼州詞》:黃河遠在白雲之上,孤城萬仞山。
何必用楊柳的悲歌來抱怨春天的耽擱,老玉門關,壹個春風不是吹的啊!(2)反映生活①反映勞動生活:△古謠:斷竹,續竹。
飛土吃肉。△《詩經·伐檀》侃侃伐檀,河水幹涸。
河水清澈,碧波蕩漾。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不獵不獵,胡占爾朝廷有郡縣嗎?他是君子,他不是吃素的!②反映社會石碣官的新婚△杜甫三史△潼關官△三別△杜甫名句△杜甫名句△杜甫名句△杜甫名句△杜甫名句△杜甫名句
△杜甫《向東的士兵》:“車,,妳們每個人的腰帶上都帶著弓和箭囊。我的父母,我的父母,我的妻子和孩子都跑去看他們,當他們行進時,灰塵遮住了天空,他們看不到鹹陽橋。
他們邊跑邊喊,拉著妳的袖子,他們悲傷的聲音飄到了天上...”△《詩經·說》③反映邊塞生活△王昌齡《從軍記》:(1)青海昌雲有座黑漆漆的雪山,孤城俯瞰玉門關。黃沙白穿金甲,破樓蘭不還。
(二)大漠塵土飛揚,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連夜在洮河作戰,報說活捉了谷渾。
△王昌齡《出堡》:月關秦,長征路上人未歸。如果攻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活著,匈奴人就不準南下陰山花馬了。
△王翰《涼州詞》:發光的壹杯葡萄酒,催妳馬上喝琵琶。在戰場喝醉了不要哭。古人幾經征戰。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記的王貴與李祥祥⑤反映山水田園:△陶淵明歸園:南山腳下種豆,草滿豆苗稀。早上,真可笑,和戴嶽鋤頭回家。
植被覆蓋的羊腸小道,夜露沾濕了我的衣服。弄濕衣服不可惜,但希望不要違心。
△陶淵明《飲酒造屋於人文環境》中句:“采居東墳,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鳥也回來了。”
△王維《渭水邊的壹座農舍》:在鄉村的斜陽裏,牛羊沿著小路回家。壹個粗獷的老人站在茅草房門口,拿著壹根手杖等待匪警。
有呼呼作響的野雞?飽滿的麥穗,熟睡的蠶,削好的桑葉。扛著鋤頭回來的農民們親切地互相打著招呼。
難怪我渴望簡單的生活,並感嘆老歌,哦,回到從前!。△何敬之《桂林山水歌》(三)抒情:別林斯基:“情感是詩性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
詩歌表達感情的方式很多:喜、怒、悲、喜、驚、懼、思。例:①幸福:杜甫《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濟北突然從長城蔓延到起初我止不住的淚水湧上我的外套。
我的妻子和兒子在哪裏?他們臉上沒有壹絲悲傷。,然而我瘋狂地打包我的書和詩。在綠色的春日,我開始回家,大聲唱我的歌,喝我的酒。
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鎮!。2怒:嶽飛《滿江紅》:怒而沖冠,倚欄而雨。
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
不要等著看年輕人的頭白了,空了,難過了。靖康恥,猶未雪;朝臣何時會後悔?
開著長車,賀蘭山乏人問津。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
留從頭,收拾舊山河,上青天。③喪:△李清照《慢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停止呼吸。三杯兩盞談酒,怎麽打得過他?著急也來不及了!郭艷很難過,但這是壹個老熟人。
△李英壹月哀:親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院看妳,只好捧著冰冷的報紙,靜靜地站在長安街的暮色裏。任何壹個月的風都撩起我的頭發,昏暗的路燈閃著冰冷的淚光...④閨怨妻思:△李清照《點下唇思閨》:“孤閨,壹寸愁。
惜春去,任花落雨...”△李清照《剪梅別愁》:紅蓮藕香,玉殞。輕輕解開羅尚,獨自去蘭。
誰送的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花開花落,流水潺潺。
4.《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及其標題是樂府古詩人性化的顯著標誌。
由南朝蕭統從傳世佚名中選取的19首古詩組成,編入《昭明文選》。《古詩十九首》深刻再現了漢末社會思想大轉型時期文人追求的幻滅與沈淪,靈魂的覺醒與痛苦。
在藝術上,語言樸實自然,描寫生動真實,具有天然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表達了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感受和思想,讓讀者時時閱讀,不斷創新。
1.詩歌入門1。《古詩十九首》的訓詁最早見於南朝童根據佚名所傳古詩編撰的《文選》。編者收集了這些作者已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定名為《雜詩》。後人把它們看作壹組詩。《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第壹句為題,分別是:《行旅》、《再行旅》、《青青河邊草》、《青青陵上柏》、《今日好宴》、《西北高樓》、《佘江采蓮》、《明月》、《冉冉孤竹》、《庭院怪樹》、《條》。
2.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眾說紛紜。《昭明雜詩·古詩十九首》文選題目的打賭,解釋得很清楚:“古詩合雲,作者不詳。”以前說有梅成、傅毅、曹植、王燦等人的作品。如其中八篇題韓梅成,後人疑其不確。
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傾向、反映的社會生活及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可以看出它並非壹時壹人所作,而是產生於東漢舜帝末年、狄鹹之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3.《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人性化的顯著標誌。
漢末文人對個體存在價值的重視,使他們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建立了更廣泛、更深刻的情感聯系。過去,與外在成就有關的事物,如皇帝和諸侯的祠堂崇拜,文誌的武功,狩獵和遊樂,甚至首都的官員辦公室,都曾主導著文學的題材領域,但現在它們已經讓位於進退之源,友誼和愛情,甚至與詩人的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關的街道和田野,物候和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和技巧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它的題材、內容、表現手法都被後人模仿,幾乎形成壹種模式。其藝術風格也影響了後世詩歌的創作和批評。
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五言之冠”,鐘嶸的詩歌則稱贊其“無瑕,壹字金”。“古往今來五言始祖”不過分。
在詩歌史上,《古詩十九首》被視為五言古詩之力。比如明代王世貞說,“《詩十九首》在推理上不如《詩三百首》,但卻是五言古詩的鼻祖。魯世勇說,“《詩十九首》謂之風,謂之詩母。"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流浪,無路可遊。
《古詩十九首》就是在這樣壹個時代誕生的,表達的是同類的境遇和情懷。這19首詩基本都是流浪女的話。
具體來說,夫妻與朋友的離別,士子的仿徨與失意,人生的無常,是《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內容。有些作品表現了追求財富和及時吃喝玩樂的思想。
阿清詩人陳若明在他的《采擷堂古詩選》中對此作了非常準確的評論:“十九首詩是歷代作家的作品,所以它們能表達人們的感情。有多少人取得了成功?雖然有錢有勢,但還是不足。窮嗎?誌向高不可攀,人生如流水,誰不心疼?人各有所愛,想壹輩子在壹起,可是誰不離開呢?在我心目中,猜測他的想法,棄之不顧也是常有的事。
與他相伴壹生的丈夫,不知悲也不知樂。乍壹看,很難讓人難過。拋棄我的妻子和我的朋友是同壹個目的。
所以《十九詩》雖然有兩層意思,但都是低聲重復的,如果大家都讀了,會傷到我的心,所以這首詩是性情的東西。而如果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感受,那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詩。
但每個人都有感情卻不能傾訴,也就是可以無休止地傾訴,所以把十九首歌推到了極致。“這段話指出《古詩十九首》所表達的情感,是人與生俱來的* * * *體驗和感受。
如:《江上采芙蓉》、《留日疏》,表現了對故鄉、親人的向往;纏綿黃昏,遠道而來的客人和牽牛星,表現了思婦對遊子的深沈思念和真摯愛戀;表現遊客對生活狀態的感受,以及對生活的壹些想法:“回到車上說壹說”,“明月當夜照”。總之,《古詩十九首》表達了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感情和思想,是“人有同感”。
所以,這些詩詞能永久打動人,歷久常新。同時以藝術的方式表現了士人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和人格氣質,從而揭示了漢末社會生活的壹面,具有重要的認知意義。
《古詩十九首》深刻再現了漢末社會思想大轉型時期文人追求的幻滅與沈淪,靈魂的覺醒與痛苦。學者稱之為“追官棄友,思婦勞苦,借勢抒情,物競天擇,相濡以沫,生新事,質言寓言,吟嘆三遍”(王康《古詩十九首序》)比如《柏上青陵》的編劇,演萬洛,以仕途為目標,
但是,他發現皇宮雄偉壯麗,權貴同流合汙,都城井陘不是他的天下。在詩人看似冰冷的態度中,有失去生活歸屬感的迷茫。
壹些政治理想被褻瀆了。
5.詩歌的文學知識
詩歌是基本的文學體裁之壹,它起源於宗教。還有壹種形式,源於勞動。詩歌最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詞是唐代出現的壹種新的文體詞,又稱曲子、長短句、閑詩。它是壹首歌詩,是屈曲和元曲的簡稱,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體裁之壹。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結合體,人們壹般認為是指元曲。實際上,屈是壹種廣義的戲曲。戲曲藝術在中國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成就不亞於詩、詞、賦。古人根據對內容表達的不同需要,創造了詩、詞、曲三種類型的詩歌風格,在各自的風格上又各有千秋,可謂壹脈相承,自成完美。詩歌是任何民族產生的最早的文學樣式。中國也是如此。自《詩經》以來,詩歌發展史已有數千年,詩歌的形式難以描述。壹般來說,詩歌可以分為不太講究格律的古典詩歌和講究格律的現代詩歌。還有古典詩詞、楚辭、樂府詩(古樂府、新樂府)、民歌、七言古詩、五言古詩。直接反映現實,自由表達。現代詩包括五言或七言律詩和五言或七言絕句。它們的總體特點是簡潔、婉約、含蓄,間接反映現實,格律嚴謹,詩與詩之間有很大的跳躍,絕句強調空靈的神韻。唐宋以後,詞這壹新的詩體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與詩歌並駕齊驅。中調在尺度上與七言近體詩相似,分為上下兩部分,但講究變化,在簡約中見含蓄,在分離中見整體;長調也叫慢字,因為唱的時候節拍慢,長度長。由於篇幅長、容量大(《鳥鳴序》最長,有256字),詩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敘述、抒情,寫景、議事從容,註意轉折和結構的變化,從而趨於統壹。出現在元代的歌曲(元曲分為戲曲、散曲和葷)卻有著不同的風味。不同風格的詩詞歌賦,就像人們不同的服飾,以滿足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求。認識到這壹點,我們不能不佩服古人創造不同風格詩歌的智慧。古人早就認識到了三者的區別,並進行了多次討論。但是,有些太抽象了。比如王國維認為“詩浩浩蕩蕩,言之悠長”;有些太直觀了。比如王世貞拿顏姝的話“情不自禁落花,似曾相識顏歸來”和湯顯祖的歌詞“多麽美好的壹天,誰快樂?”舉個例子來說明詞和歌的區別;有些過於簡單,比如李漁認為詞“上不像詩,下不像樂,站在兩者中間”。其實三者之間的不同特點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技法、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