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商隱無題詩的創作意圖和風格特征

李商隱無題詩的創作意圖和風格特征

意圖:

十五六歲時,李商隱被家人送到漁洋山學道。其間,他與漁洋山靈都女道士宋華陽相識相戀,但他們的感情無法為外人所知,他只能以詩記情。李商隱以《無題》為題寫的詩,大多是關於他們的愛情。這首詩就是其中之壹。

風格特征:

1.用女性化的語氣表達戀愛心理,在悲傷和痛苦中,有壹種燃燒的欲望和執著,情感境界深刻而豐富。

兩個字“難”,第壹個是指見面的困難,第二個是痛苦和尷尬。強調重逢之難,哀嘆離別之痛,說明離別之難,是因為相見難——割舍難,痛苦難忍。

詩人在壹句話中用了兩次“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為重復而給人以些微的突兀感,使全詩環環相扣,使久別重逢的離別之痛因為表達的低沈而顯得格外深刻和纏綿。

2.場景中的抒情方式。

“且東風起,百花齊放”這句話,既描寫了自然環境,也反映了詞人的心境。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達到了微妙的契合。這種以景物反映人的處境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筆下屢見不鮮。

如《雨夜給北方友人的字條》前兩句說:“問君歸來,秋池起晚雨。(解讀:當妳問及回歸日期時,很難說清楚。巴山壹夜大雨,灌滿了秋池。)”既象征詩人留在巴蜀,也反映了客離人的厭倦。

同為“且東風起,百花齊放”(解讀:更何況在這個東風弱,百花雕零的晚春時節。),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融為壹體,賦予感情壹種可以被感受到的外在形式。

3.壹個比壹個多。

“春蠶”這句話首先是人類揮之不去的眷戀和春蠶無止境的吐絲之間的聯想,然後從蠶吐絲到“死”的結局,再到人類始終不渝的愛。所以寫“絲盡至死”,讓這個形象有了各種隱喻意義。

以燃燒蠟燭來比喻痛苦的苦難,“而每晚蠟燭都會把燈芯哭掉”也是用蠟燭來比喻,但並不是簡單地把痛苦和蠟淚相提並論。反而用“從灰燼中開始”進壹步體現了痛苦的感情。聯想比以前的人要深刻復雜得多,形象也豐富得多。

4、想象具體,思念深刻。

《無題》中的“小靜”壹句,講的是早晨照鏡子時擔心“雲庵之變”,而且是“但擔心”——只是擔心而已。這生動地描述了婉約歌的精神活動,而不是簡單地描述青春被痛苦消耗的事實。

晚上因為痛苦而憔悴,早上又憔悴又痛苦。晚上的痛苦是因為對愛的追求無法實現;第二天擔心憔悴,希望為了愛情保持年輕。簡而言之,我為愛憔悴,卻又痛苦沮喪。這種日日夜夜揮之不去的感覺,還是表現出壹顆痛苦而執著的心。

“夜歌”這句話,就是設身處地,想象對方和自己壹樣痛苦。他猜想對方晚上大概會失眠,經常吟詩悼念,但是他又是那麽的擔心,怎麽也擺脫不了,於是覺得環境越來越荒涼,月色冷了,心情也更加淒涼。月下的色相是冷的,“應感月色寒”是通過生理上的冷感來體現心理上的蒼涼。

“應該”這個詞是壹種猜想和期待的語氣,表示這壹切都是我對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愛人的熱切和深刻理解。

擴展數據:

無題時間是早在我遇見她之前,但更長的時間,因為我們分手唐:李商隱

我遇見她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自從我們分開以後,時間變得更長了,東風起了,百花齊放。

春天的蠶會壹直織到死,每晚蠟燭都會把燈芯抽幹。

早晨,她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發雲在變化,然而她卻用她的晚歌勇敢地面對月光的寒冷。

去彭山的路不多,哦,藍鳥,聽著!-把她說的帶給我!。

解釋:

相見難,離別更難,更何況在這個東風弱花雕零的晚春。春蠶到死也不吐絲,蠟燭燒成灰也能滴幹眼淚壹樣的蠟油。早上打扮好照鏡子,只擔心頭發的雲朵會變色,容顏不再。漫漫長夜我壹個人睡不著,壹定要感受冷月的侵略。蓬萊山離這裏不算太遠,但是沒有路可以過。請像青鳥壹樣的信使勤勤懇懇地拜訪我。

簡介:

這首詩自始至終充滿了痛苦、失望、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的每壹副對聯都是這種情緒狀態的反映,但每副對聯的具體意境又各不相同。

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復表現了貫穿全詩的復雜情感,同時又以它們緊密的聯系縱向反映了以這種復雜情感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種連續的、含蓄的、深刻的抒情,成功地再現了我心中的深情。

李商隱此前詩歌創作的第壹、三、四、五句中也有類似的描寫。詩人受到前人創作的啟發,繼承和借鑒。

但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高度的創造性向前邁進了壹大步,將原本簡單的表現手段,轉化為更加曲折生動,以反映更豐富、更深刻的思想感情。事實上,他已經脫去了舊的痕跡,成為壹個新的創造。由此可見,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和對意境、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成功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