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福幹。四川成都
。巴金是他1929之後的筆名。也有筆名,如裴淦,宇易,王文慧和歐陽景榮。
巴金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寫作中,通過閱讀中國的古代詩歌、散文、小說和外國小說的漢譯本,受到思想的啟迪和藝術的熏陶。五四運動傳入四川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等書籍,吸收各種新思想、新理論。他在接受五四科學民主思想的同時,也受到了克魯泡特金、埃瑪·戈爾德曼等文章中無政府主義的影響。1920年5月,考入成都外國語學院。次年年初,他成為成都半月社的壹員,在該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壹篇文章《如何建立壹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並參與組織了以無政府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團體平等社。1923年5月,巴金沖出封建家庭赴上海求學,考入南洋中學,並於年底赴南京加入東南大學附屬中學。1925夏天畢業,報考了北大,但是因為肺病沒有進考場。他在回上海養病期間,翻譯了克羅波特金的《面包與自由》,繼續從事無政府主義宣傳活動。在新文學運動的推動下,從1922年到1924年,巴金在《文學》雜誌上發表了30多首抒發情懷的新詩,這是他在文學創作上的第壹次嘗試。
巴金在上海的家裏。
1927年2月,巴金赴法國留學。在異國他鄉的孤獨生活中,斷斷續續地寫出了第壹部中篇小說《死》,並於65438年至0929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受到文壇的高度重視和讀者的好評。從1928年2月回國到1941年底,他寫了15篇中篇小說和近70篇短篇小說(《復仇》、《光明》、《電椅》、《將軍》、《沈默》和《上帝》)。這壹時期他的小說的兩個基本主題是表現知識青年反抗現實、獻身理想的活動和他們充滿激情的矛盾苦悶的思想感情,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不公正和罪惡前者以死與霧、雨與電為代表,都被冠以愛情三部曲,帶有浪漫色彩。後者以他在封建家庭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為代表,更具現實主義色彩。《家》不僅是他文學道路上的壹座豐碑,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壹部重要小說。其他中篇和短篇小說也從多方面描寫了工農的艱辛和鬥爭,以及外國人的苦難和悲哀。他的散文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無論是講故事、抒懷還是論辯,都流暢、真摯、動人。
抗日戰爭時期,巴金先後寫出了《抗戰三部曲(火)》、《憩園》、《四號病室》、《家》。
後來又代表了其創作的最高成就,如《寒夜》等中篇作品。他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返老還童草》、《小人物與小事》和龍、虎、狗。
《鄉愁》等散文集五部。這些描寫瑣事的作品揭示了金錢帶來的罪惡。
病人的痛苦,家庭經歷的悲劇,普通人之間的紛爭,揭示了社會底層的各種世態,控訴了陰森冰冷的黑暗現實。
巴金也是翻譯家、編輯和出版商。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他翻譯了許多外國作家的作品,如屠格涅夫、赫爾岑、高爾基和王爾德。1935以來,長期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編輯工作,主編過《文學叢書》等多種叢書,主編過《文姬月刊》、《文聰》、《烽火》等文學刊物,發現和培養了許多文學新人。
建國後,巴金寫了近百萬字的小說。
,散文,也翻譯過壹些外國文學作品。1952年和1953年,巴金兩次去朝鮮體驗生活。散文、特寫集《生活在英雄中間》和短篇小說集《李大海》反映了朝鮮戰場的戰鬥生活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英雄們。散文集《快樂的日子》《頌歌集》歌頌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好的新生活,新人民。散文集《中國沙城的節日》、《難忘的感受》等,通過在國外訪問的經歷和感受,描述了中國人民與其他國家人民的友誼。
巴金小說《家》手稿
文革期間,巴金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重譯屠格涅夫的《處女地》,開始翻譯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粉碎“四人幫”後,巴金繼續寫作,主要工作是記錄他。
“真情實感”隨筆
。1977年5月,巴金發表了散文集《壹封信》,此後,他又發表了許多創作回憶錄和散文集。
。從1978年底到1986年7月,他寫了五集150的散文,告別了文壇。他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嚴格的自我剖析,與讀者心連心地交流著他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刻思考。他還以極大的熱情關註和支持各種旨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活動。1980年底,他發起成立中國現代文學館,並捐贈巨額稿費和大量書籍手稿。從1986到1993,他編輯出版了26卷《巴金全集》,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壹部作品集,收錄了他自1921以來的小說和散文。
、散文、詩歌、序言、傳記等。,還有書信和日記。
巴金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的部分作品
巴金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外國語言。巴金1982年獲意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作為七位“榮譽嘉賓”之壹出席第47屆國際筆會,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學院榮譽外籍院士稱號。1949之後,巴金多次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1、1984,兩次當選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96 12連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他也是第六、七、八、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此外,他還擔任中國筆會中心主席、中國世界語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收獲》主編等職務。
茅盾(1896 ~ 1981)
中國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閆冰和茅盾是他常用的筆名之壹。
畫
出生於浙江桐鄉。我父親是壹個思想開放的改革派。茅盾就讀於嘉興中學,從小愛讀古典小說,啟發了他的文學思想。1913年,茅盾考入北大預科。預科畢業,8月份去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1916。1920年初,開始主持《小說月報》小說新潮專欄的編輯工作,撰寫《小說新潮宣言》、《新舊文學大討論》等文章,揭示他對文學發展的基本看法。11年6月,《小說月報》編輯,全面革新。1921年,鄭振鐸、葉聖陶等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學研究會。從那以後,我主要從事新文學的倡導和批評以及外國文學的評價。兩年後,由於商務印書館守舊派對《小說月報》的創新不滿,茅盾辭去主編職務,調到中文系。同時,積極致力於社會革命活動。1921年初,參加上海* * *團活動。7月中國* * *生產黨成立,成為黨的最早黨員之壹。1922後,以《小說月報》編輯為掩護,任中共中央聯絡員,在中共中央辦的平民女子學校和上海大學任教。1925年爆發五卅運動,參加群眾運動,與鄭振鐸等人創辦《公理日報》,不久被迫停刊。與此同時,文學思潮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1925出版的《論無產階級藝術》與郭沫若、雲等人前後出版的作品壹起,構成了後來革命文學運動的序幕。1926年,受中共中央之命,以黨員代表身份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左派國民。會後,毛澤東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926年底,北伐軍占領武漢,建立國民政府。茅盾去武漢做漢口《民國日報》總編輯。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公開造反,茅盾離開武漢,經牯嶺回到上海。從此,以茅盾為筆名,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
創作從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茅盾完成了《蝕——幻滅·動搖·追尋》三部曲。小說描寫了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中許多青年知識分子(多為女性)跌宕起伏的境遇和心態,也流露出作者反思這場革命的心情。當時正是革命文學論爭的高潮,茅盾和這部小說都卷入了論爭,受到了文學界更多的關註。1928年7月,他離開上海赴日,在東京、京都逗留期間,寫下了《虹》、《騎士文學A B C C》、《雜項神話》、《西方文學概論》等系列小說,以及《從牯嶺到東京》、《讀倪煥之》等論文。
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到上海。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壹度擔任左翼作家聯盟的執行秘書。此後,茅盾和魯迅壹直在壹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鬥爭。20世紀30年代是茅盾創作的成熟期和收獲期。這時中篇小說《路·三面》和優秀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堡》完成。同時,在《申報·自由談》、《太白》等報刊上發表了大量散文、文學評論和作家研究專著。1933年6月,小說《子夜》出版。作品以上海幾個資本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和兼並鬥爭為背景,描寫了工人運動和農民暴動,帝國主義、反動政權和民族資本主義之間的沖突,軍閥之間的混戰等。這是壹部大規模描述中國社會全景的傑作。它的出版顯示了左翼文學的成就,把新文學的發展推向了“五四”以後的壹個新的裏程碑。瞿秋白評價說:“這是中國第壹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茅盾在描寫近代中國廣闊的社會現實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子夜》等作品中對社會生活的藝術視野和創作理念的全面把握和分析,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午夜手稿
抗日戰爭爆發時,茅盾致力於抗敵救國。1938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4月,由他主編的《文學陣地》創刊,同時主編《包利在港》社論副刊《林炎》。第壹階段的長篇故事就這樣完成了。1939年3月赴新疆大學任教,升任新疆文化協會主席。1940年5月,從新疆到達延安。他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並為《中國文化》和其他刊物寫了許多文章。65438+10月,抵達重慶。先後完成《白楊禮贊》、《山水談》等優秀散文創作。1941皖南事變後,茅盾等壹大批進步文化人物到達香港。5月,揭露國民黨特務統治的小說《腐蝕》在《大眾生活》周刊上連載。9月,主編《筆談》雙月刊。65438+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占香港,茅盾轉戰桂林、重慶等地。這期間有《霜葉紅如二月花》、《上班》和《清明節前後》等作品。
抗戰勝利後,茅盾到上海編輯《文藝界聯合會》雜誌,從事爭取民主與和平的活動。1946年底到1947年初,他訪問了蘇聯。他著有兩本書,《蘇聯訪談錄》和《訪蘇雜談》。1947年底,茅盾再次赴香港,參加《小說月報》工作,主編《文匯報文學周刊》,在香港重新發行。這本小說練習連載在這本雜誌上。1948年底,他到北平參加新CPPCC的籌備工作。1949年7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後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49年,在中國文藝工作者第1次代表大會上,茅盾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長期擔任文化部部長,致力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這壹時期,茅盾的文學工作以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為主。他的作品包括《倡導集》、《夜讀》、《關於歷史和歷史劇》等。晚年,在病痛的折磨下,我完成了回憶錄《我走過的路》的寫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在他彌留之際,應他的請求,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他的中國* * *生產者黨黨員身份。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集》有10冊茅盾文集。自1984年以來,《茅盾全集》已出版40卷,約12萬字,囊括了他的全部文學作品。此外,《茅盾選集》的譯本已經出版。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