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筆記或者查字典,找出生詞的讀音;
其次,反復讀,最好是用心讀;
第三,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進壹步了解詩歌的主題。
第二,擴展:
1,原詩:
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曹操
東岸登上碣石山看茫茫大海。
大海如此廣闊無垠,島嶼高高聳立在海面上。
樹木和百草枯草,非常茂盛,秋風吹得樹木發出悲傷的聲音,大海正在湧動巨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似乎來自浩瀚的海洋。
日月之旅,若出其不意;
韓是才華橫溢的明星,若出其不意。
我很高興用這首詩來表達我內心的渴望。
2.翻譯:
向東走,爬碣石山,欣賞無邊無際的大海。
大海多麽浩瀚無垠,山島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和藥草郁郁蔥蔥,
秋風吹樹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波濤洶湧。
太陽和月亮的運動似乎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系到處都是星星,仿佛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的。
我很高興,所以我用這首詩來表達我內心的抱負。
3.註意事項:
(1)親:登船,意為觀光。
⑵Jie stone:山的名字。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曹操在烏桓得勝時路過,歸李。
⑶蒼:銅“蒼”,綠松石。
(4)海:渤海
⑸他:怎麽會
⑹淡淡(à n à n):水波晃動的樣子。
⑺?:站直了。毛、、高。
蕭瑟:秋風吹樹的聲音。
⑼洪波:洶湧的波濤
⑽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
⑾如果:喜歡。好像是。
⑿星漢:銀河,天河。
[13]幸運的是:我很高興。
[14]什麽:桿子。
⒂至:非常,
好在連載,歌裏雄心勃勃地唱著:真是太幸運了!就用詩來表達心意吧。
後兩句在每壹章,和這首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4.創建背景:
看海賦予詩人深厚的感情,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心靈。曹操登碣石山是在回烏桓北伐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的大災難。建安十壹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漢人十余萬。同年,袁紹之子袁尚、袁與遼西烏桓首領塔盾勾結,屢次襲擾邊境,以至於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決定北上攻克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印下,他用了壹招。曹操終於在今年八月的大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壹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為次年征伐南方奠定了基礎,以期實現統壹中國的宏願。把前後的事件聯系起來,就可以看出曹操北征烏桓是壹場多麽重要的戰爭。而《看海》寫的是北伐勝利的烏桓過碣石山回李的時候。作為統帥,曹操爬上了碣石,秦煌和吳晗也爬上了碣石,當秋風蕭瑟時,他的心情像大海壹樣難以平靜。他把自己宏大的抱負和寬廣的胸懷融入到詩歌中,並通過大海的意象表現出來。
5.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正月庚子),本名孟德,吉利、伯母、沛國橋(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的創始人曹丕稱帝後,被尊為武帝,廟號太祖。曹操擅長作詩,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漢末百姓的悲慘生活,氣魄宏大,慷慨悲涼。散文也工整,開啟和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上稱之為建安體,魯迅評價為“改造文章的奠基人”。同時曹操還擅長書法,尤其擅長刻草。唐代張懷瓘將其評為蜀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