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與現代詩歌的壹些區別和聯系
1,差額:
現代詩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格律詩。也被稱為現代詩歌。唐以前的詩叫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唐以後風格不接近的詩也叫古體詩。那麽古詩詞和現代詩詞有什麽區別呢?壹般來說,可以從句法、音韻、平仄等方面進行區分。
句法上,古典詩詞每句的字數不同,每首詩的句子數量也可以不同。現代詩只有五言七語(四絕句八韻)。八句以上的被排除在外或稱為長法。)
押韻;每首古詩可以用壹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即可以在壹首詩中變化。而現代詩只能用壹個韻,無論編排多長,都不能改。古典詩詞可以偶句押韻,也可以奇句偶句押韻。現代詩只在偶句上押韻(第壹句除外,可以bet也可以不押韻。)古典詩詞既可以平仄押韻,也可以平仄押韻。而現代詩,只能用平仄韻。
從水準上來說,古典詩詞並不講究。現代詩很講究。
格律詩中,第壹、二句為首聯,第三、四句為駢聯,第五、六句為頸聯,第七、八句為尾聯。駢文和頸聯壹定要有相同的句式,相對的詞性,平仄均勻。非常整潔。其實三、四、五、六是兩個很優秀的對聯。
古典詩歌是與“現代體”相對的壹種詩體。
在現代詩歌形成之前,除楚辭之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被稱為古體詩和古風。古典詩歌的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小節,均勻。韻腳較寬,除了七字白亮句的韻腳,壹般都是其他句子押韻,韻腳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變的。空間的長度沒有限制。句子可以統壹為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體,也可以長短句混合,隨意變化,這就是雜體。
五言七言古詩很多,簡稱“五古”、“七古”。雜字有壹字到多十字,壹般是三、四、五、七字混合,以七字為主,所以習慣上歸為七古字。漢魏以來,樂府詩最初是以音樂為伴的,包括歌、行、曲、詞。唐朝模仿以前的樂府,比如李白的《蜀道難》,還有壹些新題材的名篇,比如杜甫的《三官》、《三別》、白居易的《新樂府》,都是不合拍的,屬於古詩詞範疇。另外,唐代以前就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者叫“古絕句”,唐代就有了作家,這也是古詩詞的壹種,不同於現在的絕句講究的是平齊。
2.聯系人:
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互動關系。
南北朝後期,壹些詩歌開始強調韻律和對偶性,但尚未形成完整的韻律,這是壹種由古風向近體詩過渡的形式,或稱“新體詩”。唐代的壹些古詩有法家傾向。比如王波的《滕王閣》是古體詩,但是平仄和諧,八句,類似於兩個七言絕句,兩個押韻。唐代格律詩定型後,詩人的古體作品往往融入近體句式。如王維、李奇、王昌齡、孟浩然等人,五大古籍中有相當多的韻文和對聯。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曲中也有不少句子。而有些詩人卻有意識地與近體不同,經常使用別扭的句子,偶爾散文化,李白、杜甫、韓愈都有所創造。後來,明清學者有意識地註意到古詩詞合並成正則句,用怪句避開正則句的現象。清代王石平認為古詩是平的,所以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究古詩的聲調。他們的研究為詩歌創作中有意識地區分古今格律做出了貢獻,但由於忽略了古詩以自然音節為主的事實,因而顯得牽強附會,甚至被嘲諷為“不看為密,看了也無用”(崔旭《念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