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欣賞我為美而死的作品

欣賞我為美而死的作品

《我為美而死》是壹首關於美與真的關系的詩。這首詩短小精悍,采用對話的方式,通過詩中人物的口來揭示內心的想法,也就是對真理的追求。簡單清新,雕琢不多,有壹種“粗獷之美”,但意義卻能在短短幾個字裏讀出,體現了狄金森微觀、自省、近乎“婉約”的傾向。在這首詩中,詩人揭示了存在的秘密:為美而生,為真而存在。只有真正為美的人,才能在死後安息,獲得永生。

詩中戲劇性的句子在破折號的指引下緩緩前行,像是壹個休止符,讓人屏息凝神,在感情上造成懸念,讓人意猶未盡,字與標點符號微妙交織,壹步步吸引人。全詩三節,四行壹節,抑揚格四步三步交替,偶行押韻。

詩的開篇直接說明“我”死於美。剛躺在墳裏,遇到了壹個鄰居。“他”為真理而死,兩人都致力於追求有價值的東西。這裏的“美”是指狄金森對自然的投入和生命的各種變化所呈現的美,以及自然本身的美。但是,從詩中似乎很難看出“真實”的含義。詩人只是含糊地說美與真是“壹體”的,這不禁讓人想起濟慈傳世的名言:“美即真,真即美”,但即使有了這種聯想,還是很難得到真。

第二部分描述了兩個死去的人之間的對話。《我們是兄弟》用象征手法闡明了他們生前有著相同的宗教信仰,因為只有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才能稱兄道弟,並通過“我們是兄弟”的表述將“我”模糊地變成了男性,避開了清教倫理。

最後壹節陳述“我”和“他”在情感上有共同之處,他們無休止地交談,直到身體化為塵土,名字被遺忘。《像親人》運用比喻,詩人把兩個死去的人之間的對話比喻成兩個老鄉之間的敘述,從而更好地表達死者之間的感情。“房”字用影射,暗指“墓”。在這裏,詩人把墳墓比作房子。壹個人從生到死,從人到墳的可怕景象,就像壹個人從壹個地方到另壹個地方,從白天到黑夜,告別老朋友,結交新朋友壹樣自然輕松。短詩的最後兩句“直到青苔長在我們唇上——蓋過我們的名字——”更是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流逝,引發無限遐想。“苔蘚”其實是長滿墳墓的雜草。作為這裏的壹語雙關,除了原意之外,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死”,嘴唇指的是墳墓的入口,最後提到的名字是刻有死者名字的墓碑。當青苔蔓延上唇,在死亡中被遺忘,詩人依然不懈追求。

全詩語氣高傲,語氣肅穆,也有壹種失落的氣氛。因為詩人在以自豪而莊嚴的筆調贊美兩位英雄氣概的同時,意識到美與真都不是永恒的。“死”本身就是詩人隱退的隱喻。壹心想讓自己的詩得到認可的狄金森與傳統和世俗格格不入。掙紮過後,她放棄了,因為她對詩歌有自己的審美原則。

由於狄金森獨特的生活方式,壹些評論家將這首詩解讀為狄金森對愛的精神追求。詩中的“他”是詩人向往的相投戀人。他在狄金森所能接受的道德範疇和情感接受範圍內與狄金森比鄰而居(他們在詩中隔著墻),從中可以看出狄金森追求更多的是柏拉圖式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