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淡藍色的雲朵中,
有壹只孤獨的帆閃著白光!……
在遙遠的地方,它在尋找什麽?
它在可愛的家鄉留下了什麽?……
波濤洶湧——海風呼嘯,
桅桿拱起,嘎嘎作響...
嗯,不是尋找快樂,
也不是為了逃避快樂跑到彼岸!
下面是比藍天更清澈的碧波。
它是金黃色的,陽光燦爛...
它不安地祈求暴風雨來臨,
暴風雨中似乎有和平!
萊蒙托夫之帆賞析
《帆》是壹首傑出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山水哲學抒情詩。它不僅是對景觀的精彩描述,更是發人深省的哲學意蘊。全詩有節奏地交替兩組鏡頭:壹組是有帆船的大海的畫面;站在岸邊的詩人看到上面的圖後沈思了壹會兒。
詩人的目光首先停留在漂浮著孤帆的海面上。很多人壹生中不止壹次看到過這幅畫,但萊蒙托夫把它和詩人的命運聯系在壹起,賦予風帆生命,使之個性化。海是霧蒙蒙的,象征著壹個剛剛進入人生海洋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不確定,由此引出壹個充滿懸念的問題:“它在尋求什麽,在壹個遙遠的地方?”/它在可愛的家鄉留下了什麽?"
然後,大海的景象突然發生了變化。壹陣強風吹來,掀起了巨浪。強風卷著巨浪,把它壓到帆甲板的頂部,但並沒有使帆後退。它拱起了吱嘎作響的桅桿,這顯然意味著它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這幅畫象征著年輕人正在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詩人感慨地發出了兩句表面上看似自相矛盾,但深入思考卻有道理的諺語:“唉!它不是尋求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前壹句話說明壹個人和環境做鬥爭是很辛苦的,不會壹帆風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不是在尋求幸福。但是,妳能說他逃避幸福嗎?不,他認為奮鬥和努力是壹種樂趣,會帶來更大的快樂。
暴風雨過後,海面恢復平靜,雲開霧散,陽光明媚。它象征著年輕人過著世俗而幸福的生活。但這並不是帆所追求的。它在家鄉留下的就是這樣的幸福生活。它尋求革命的風暴。於是它祈求暴風雨,認為只有在暴風雨中才能得到安寧。說明詩人並不想渾渾噩噩地度過壹生,而是要通過頑強的奮鬥和不斷的進步來體現生命的意義。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帆”歸功於body double,壹個詩人。它是那壹代年輕人和貴族革命者的象征。但萊蒙托夫在《帆》這首詩中所闡釋的拼搏進取精神,對我們今天的年輕人仍有積極意義。這艘帆船,永遠張著帆,在大海中閃耀著白光,激勵著人們去尋求自由和幸福!
在萊蒙托夫的詩歌寶庫中,《帆》堪稱壹部輝煌的傑作,它不僅是他早期詩歌中的精品,也是他所有創作中乃至整個俄羅斯詩歌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著名作曲家沃爾特·拉茂夫(Walter Lamauve)也將其譜成了壹首抒情歌曲。
《帆》是壹首物化感情的詠物詩。這位詩人,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浮著壹葉孤帆,暗示了他因驅逐莫斯科大學反動教授而被迫遷居聖彼得堡後的孤獨和苦悶的心情。詩人像船帆壹樣,漂浮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上。迷霧遮蔽他的未來,風浪激勵他去戰鬥。即使是紅太陽和藍色的小溪也不能平靜他的心。他只能期待暴風雨。在追求中徘徊,在仿徨中追求,這是範的性格,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心態。
這首詩充滿了美、跳躍和浪漫。孤傲的性格表現在對比鮮明的意象中:大海與孤帆、異鄉與故鄉、尋找與逃避、紅日與碧波、風暴與寧靜...按照想象的邏輯,由三個蒙太奇鏡頭組成(壹首詩包含壹個鏡頭)。這三個鏡頭分別從不同天氣的海空拍攝,顯示出它們之間明顯的跳躍,但正是從不同的拍攝角度,它們才組合成壹個完整的船帆圖像。第壹個鏡頭是壹幅“霧海孤帆”的畫面,傳達了壹個流浪者在世界盡頭的迷茫感。他想在這茫茫大海上追尋,卻不知道追尋什麽,想回頭,可又有什麽好留戀的呢?第二個鏡頭是壹幅“在狂暴的海面上航行”的畫,傳達了對抗風浪的緊迫感。洶湧的波濤襯托著內心的起伏,但令人費解的是,帆既不是在尋找幸福,也不是在逃避幸福。它壹定是在尋找別的東西,但那是什麽呢?第三個鏡頭描繪了“碧海上奇帆”的場景,傳達出壹種叛逆感。風平浪靜,陽光明媚,但船帆在祈求壹場暴風雨。哦!原來,只有在暴風雨中,他才找到了壹個和平的國度。美好而平靜的寧靜只是壹種虛假的寧靜,就像尼古拉壹世專制統治下的上流社會的歌舞。這種幻想必須被風暴打破,才能真正找到自然和精神世界的和平境界。這就是帆的象征意義。
詩的結構極其嚴謹,除了三節都是壹兩行的景物描寫和三四行的抒情外,每節的後兩行都是緊密相連的,始終圍繞著帆的價值取向。第壹節問:“妳在找什麽”;第二節否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不是在尋找幸福,也不是在逃避幸福;第三句回答了前面的問題:範兒在尋找風暴,因為風暴孕育了寧靜,這才是他想要追求的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