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隨州淶水詩

隨州淶水詩

古代的名人大多出生在某地,或在某地為官,以某地為名。比如《六合東記》作者柳宗元,山西河東人,人稱六合東;《昌黎先生文集》的作者韓愈自稱原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臨川先生文集》的作者王安石,江西臨川人,人稱王臨川。......

在我的家鄉湖北隨州,壹位名叫劉長卿的唐代詩人曾經來做刺史。他現在是隨州市市長,自稱“劉隨州”。嗯,就是那個寫“夕陽遠,天冷屋窮;柴門聞犬吠,雪夜歸人。”詩人。

有壹個作者叫薛曉梅,他寫出了“劉隨州”和隨州的故事,這真的是隨州的幸運,也是隨州人的幸運。

壹個人需要更加熱愛壹個地方,才能把那個地方融入自己的名字,成為自己生命的象征?這個地方不是他的家鄉,也不是他這輩子待過最久的地方,但壹定是他這輩子最喜歡的地方吧?

好在曾經有個年輕人叫隋文帝,興高采烈的來到隨州當刺史,後來當了皇帝,以國為隋!

好在曾經有壹個叫劉長卿的詩人,晚年來到隨州當刺史。從此,他有了壹個新名字:“劉隨州”,並將自己的藏品命名為“劉隨州藏品”!

這是讓隨州人驕傲的地方。正因如此,隨州人又多了壹個熱愛家鄉的理由!

劉長卿出生於安徽宣城。劉長卿的名字來自司馬相如,西漢著名的詞人。司馬相如嫉妒藺相如,就改名叫藺相如,字長青。劉長卿以司馬相如的詞為名,大概是希望他能像司馬相如壹樣成為文章,獲得被朝廷重用的機會。

關於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還沒有確切的考證。《全唐詩》收錄劉長卿詩歌5卷509首,排在顏真卿、李白之前。聞壹多先生認為他的生年是公元709年,卒年在789年到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朝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

他是與李白、杜甫、王維同時代的詩人。他以五言詩聞名於世,被譽為“五言長城”,這在當時應該也是名揚天下的。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讀書、考試是底層知識分子出人頭地、步入上流社會的必經之路。劉長卿也不例外。他年輕時在嵩山求學,科研之路壹波三折。在早期,他嘗試了壹次又壹次,並多次與孫山鬧翻。40多歲終於成了秀才,但名單還沒揭曉,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唐肅宗登基後,命運的曙光終於照進了劉長卿的生活。他在蘇州下屬的常州郡被任命為縣尉,幾乎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主管偷盜,但很快就被誣陷入獄,所幸被大赦釋放。他被貶到蠻荒之地盤州做南巴隊長。

在去南壩的路上,他碰巧遇到了被流放的夜郎大詩人李白。他們喝著喝著玩得很開心。當他們離開時,他寫下“我將去南壩留下李十二”,壹是表達我的憤怒,二是紀念這次相遇:

江上花催業主,鄱陽鶯報鄉野春;

誰憐惜這離別?萬裏青山將臣送走。

後來,他奉命返回蘇州,在轉運使柳巖的幫助下,做起了基層巡察,推官、判官之後,就留了下來。從劉長卿的詩歌中可以看出,這壹時期他經常往返於湖南、湖北等地,考察督促收稅轉運。在這段經歷中,劉長卿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不公:被誣陷受賄20萬元。

有記載說,他在被任命為移審官時,得罪了上司吳忠如,也就是鄂豫皖觀察員。吳忠如誣告他受賄二十萬。當時袁外郎壹個月的工資是18,算下來壹年就是216。按照吳忠如的說法,劉長卿相當於貪汙了近千年的工資,十分驚人。如果情況屬實,劉長清將被判死刑。吳忠如,名字不詳,人脈很廣。他是大唐中興第壹功臣郭子儀的女婿。劉長卿無論是職位還是背景都沒有優勢。很明顯,吳忠如想殺劉長卿。幸好朝中監察官苗丕清被派去調查此案,還了劉長卿壹個清白,劉長卿被貶為司馬周目。司馬是壹個很特殊的官職,沒有實權,只有俸祿。

九死壹生的劉長卿,曾為秉公辦案的繆丕寫過壹首詩:“遠地難抵,謗天易。羊腸不變,虎口脫余生。”劉長卿用了“錯如羊腸”、“余生危在旦夕”這樣的話,說明當時他的生命危在旦夕,非常危險。

劉長卿本是秀才,也是小官,但官場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差點丟了性命。被誣陷很難辯駁。

幾年後,56歲的劉長卿被任命為隨州刺史。在唐代,刺史是壹個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對於劉長卿來說,這是壹個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臺。

但是,劉長卿的仕途真的很差。建中二年六月,梁崇義被山南東道主策反,朝廷派李希烈征討。隨州屬山南宿主,地處戰區。因為年景不好,水旱災害,李希烈壹度停止進攻,要求劉長卿收稅軍用,這讓壹直同情百姓的他苦不堪言。於是,他寫詩向李希烈的幕僚求情。

更糟糕的是,李希烈擊敗梁崇義後,反叛唐朝,隨州落入李希烈的部將趙繼昌手中。劉長卿只好悄悄退休,他的刺史壹職自然也就取消了。

生於亂世,幾年的仕途沈浮,最後還是失敗了。名利這種東西,天時、地利、人和缺壹不可。他壹個人怎麽能主宰呢?

他和壹些知識分子壹樣,有著振興國家、幫助人民的遠大誌向,但眼前殘酷的現實讓他深受其害。他還質疑人生,把內心的掙紮化為壹句話:“若主人相見,藍袍會誤今朝儒生。”壹個“錯”字,幾度透露出他失落、不甘、後悔的心情。

這是壹個漫長的旅程,跌宕起伏,反復挫折,誹謗,降職和開除。他壹定向往過李白那種俠客般的灑脫生活,但他不是李白。他骨子裏還是想過入世後的這種生活。雖然歷經風雨,但他依然堅持為官,不貪不貪,不卑不亢。別說是在亂世,就算是在和平年代,壹個倔強的書生在官場也很難保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

唐代評論家高忠武說:“長慶有官職,只是犯了壹個錯誤,兩次被流放,是他自作自受。”元代學者辛在《唐才子傳》中說:“長卿是天下第壹,相當庸俗,只是權力很大,所以她搬走了,人們才知道她是受了委屈。”從兩位批評者的口中,很明顯他的性格確實過於直白,難免觸怒權貴。堅持真理,敢說敢諫,不怕得罪上級的人,無論什麽時代都不好過,有時代的問題,也有性格的問題。

他壹生中的多次貶謫,讓他嘗遍了這個世界的冷暖。在各個地方生活了許多戰爭,他有壹個空洞的野心,不能顯示它。轉眼間,他只能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劉長卿在隨州任刺史期間,寫了9首詩,1篇文章。這些詩真實地反映了他在隨州的心情和處境。

“淮南抖落客心,水長怨。早雁辭舊關,秋風先入古城池。腰章以隼皇之禮打造,冠露白發。我很失望我會比妳先走,漢陽老人記得。”(《虞雯綿州有所交代,將還商都,漢代將送東城》)這是劉長卿在隨州元年寫的壹首詩。在好友余某離職回京後,劉長卿得到消息,前往漢室東樓說情,表達了自己告別好友的心情和對人生的感悟,才報了白發。

隨州刺史第二年,劉長卿登上任倩樓,題詩《登任倩樓賞女婿李牧》。全詩如下:“清風開麗,斜陽吹鈸。回眸路,新篇章在腰。非人才被官員汙蔑,當政客也沒什麽謠言。儉安三戶,余年寄六篇。春草生楚,古樹過隋朝。感謝東床客,池塘免寂寞。”目前,隨州市烈山大道北段原淶水賓館壹帶為隨州古城墻北門遺址。在唐代,城墻上有壹座塔叫任倩樓,城門外的護城河上有壹座橋叫任倩橋。如今遺跡已去,我們只能從詩詞中感受那壹幕。

劉長卿擅長用速寫的手法對景物進行細致的描寫。他的詩如畫,寓意豐富,想象無窮。如《雪中芙蓉山主》:

夕陽蒼山遠,天冷屋窮。

柴門聞犬吠,雪夜歸家。

在寒冷的荒山野地裏,迎著風雪,有壹間小屋可以住,有壹碗飯可以充饑禦寒,這是人生的壹大恩賜。對處在人生困境中的劉長卿來說,不也是壹種深情的安慰嗎?

《送車靈上師》中也有“寺中竹深暮鈴低”。朝聖者的帽子帶著夕陽,在青山下越來越遠。“寥寥數語,像壹個鏡頭幹凈、梵音縈繞的MV,表現了僧人清靜的神態和詩人雖失意卻閑適淡然的情懷,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詩。

他的詩沒有李白的灑脫華麗,也沒有杜甫的工整。初讀比較平淡,但能體會到詩中表達的細膩感情。他與當時另壹位著名詩人魏齊名,被稱為“劉威詩派”。

歷代詩評家也對他的詩贊不絕口。唐代著名學者皇甫石在批判某些文人浮誇之風時曾這樣說:“詩中無壹處論劉長卿,阮籍已稱老將。語中無羅二字,宋玉已稱罪人。”由此可見劉長卿的名氣。魯在《劉隨州文集題記》中也說:“隨州詩,美之後,必升為巨人。”薛雪《壹瓢詩》說:劉隨舟“得意之至,能與少陵笑。”雖然這些評論難免有些諂媚和不準確,但也可以看出他可以和唐代的杜甫相提並論。

幸運的是,官場上的挫折沒有讓他成為成功的政治家,卻讓他成為了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意境優美,是我們永恒的精神財富。

我想,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秘書處壹定深得隨州人民的喜愛和支持。在隨州期間,他壹定有過很多溫暖和感動。他壹定充滿激情,想幹壹番大事業。他甚至想在這裏度過余生。雖然隨州不是他的家鄉,但他已經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家鄉。當別人叫他劉隨舟時,壹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但他能生活在亂世,安然無恙。

但這些都不重要。大家還記得他,記得這個壹直剛正不阿,倔強卻喜歡被人稱為“劉隨舟”的詩人。在無數個冬雪之夜,壹個人獨自行走,不禁想起他寫的“柴門聞犬吠,夜雪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