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組織文人創作供朝廷使用的詩詞歌賦。樂府主政皇帝和朝廷時使用的音樂不是傳統的古樂,而是以楚音為主的流行曲調。最初用楚聲演唱的樂府詩是《安石坊歌》第17章。此外,大風閣在祭祀裴公原廟時用楚音演唱,也由樂府機關管理。
2.收集當地民謠,整理並制作樂譜。樂府廣泛收集全國各地的歌謠。很多民歌都是在樂府裏面唱的,流傳下來的。文人創作的樂府詩不再局限於安石坊宴請宋立科,還在祭天時傳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
3.用音樂來表達社會生活的現象。平民百姓的疾苦和壹個富裕家庭的奢華樂府詩都收錄在和歌裏,形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畫面。壹邊是饑寒交迫,掙紮在死亡線上;壹方面是奢侈,不知道世上還有悲傷。這兩組樂府詩原本是以極大的偶然性安排在壹起的,其客觀效果是引導讀者去領略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兩極世界。
4.培養壹種新的詩歌體裁。西漢樂府廣泛收集各類歌謠,其中必有相當比例的五言詩。這些五言詩在形式上不同於傳統的四言詩,引起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並親自加以模仿。所以東漢開始出現更多的文人五言詩。從西漢的五言詩到樂府五言詩,再到文人五言詩,這是早期五言詩發展的基本軌跡。